朱振藩
打從七月起,臺灣即進入水梨的旺季,名聞遐邇的豐水梨、新興梨等相繼上市,愛吃梨的朋友,無不引頸企盼,準(zhǔn)備大飽口福。
以梨入饌,始于云南。據(jù)說清初吳三桂率三路大軍攻打昆明,抵御的南明晉王李定國退守至市郊的呈貢縣一帶,軍中乏食,一農(nóng)婦得知后,將家中的仔雞宰殺,欲送給李定國食用,但又怕不夠,便順手從院中的梨樹上摘下十幾個寶珠梨(此梨系云南高僧寶珠和尚引種培育而成,因而得名。其皮色頗青翠,果肉雪白細嫩,汁多味甜,食后無渣,且樹不甚高,舉手可得),然后將雞、梨切丁合炒成菜。李定國食罷,覺得脆嫩香甜,不禁大贊好吃。其后,李定國自滇西反攻昆明,招撫百姓復(fù)業(yè)。一日,偶想起吃梨炒雞的滋味,忙命部下尋找那位農(nóng)婦回營。兩人在敘談時,李定國便問當(dāng)年吃的菜叫什么名,農(nóng)婦不假思索,回說叫寶珠梨雞。
此菜后來傳至江南,美食家袁枚將之收錄于《隨園食單》中,文云:“取雛雞胸肉切片,先用豬油三兩熬熟,炒三四次,加麻油一瓢,芡粉、鹽花、姜汁、花椒末各一茶匙,再加雪梨薄片、香蕈小塊,炒三四次,起鍋盛五寸盤?!辈⒄f無梨時,可用荸薺切片代替。
為《隨園食單》演繹的特一級廚師薛文龍指出:“此梨最好選用著名的萊陽梨和碭山的黃酥梨。而在制作時,嫩生雞脯先剔去皮筋,切薄片,放入容器中,加鹽、雞蛋清、芡粉拌和。梨則去皮核,切薄片,并要防止它變色。”接著把鍋上火燒熱,加素油,俟微熱,即將生雞片入鍋速炒倒出,瀝去油。原鍋再加入麻油、梨片、香菇絲及調(diào)味料(鹽、紹興酒、姜汁)。雞片以旺火翻鍋速炒,再加花椒末,起鍋裝盤即成。
此菜黑白分明,既鮮且嫩,具有甜、香、咸、麻、脆等特色,食之齒頰留香,尤宜夏日享用。目前云南的寶珠梨炒雞丁在用料上,與江南的菜式有所出入,花椒改成蔥段,香菇絲換成火腿丁,芡粉則專用蠶豆粉,色相更美,滋味有別,已成云南最受顧客歡迎的特色名菜之一。
至于臺灣的豐水梨、新興梨等品種,香甜多汁,肉白質(zhì)嫩,亦適合制作梨炒雞。您想換換口味,值新梨上市之際,應(yīng)是不二選擇。
(選自臺灣INK印刻文學(xué)生活雜志出版有限公司《饕掏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