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小學語文詞匯教學包括三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正確地讀出和寫出學過的詞語;二是懂得詞語的意思;三是注意積累詞語并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正確地運用。成語教學也離不開詞匯教學的三個根本要務,教師應根據(jù)設定的具體教學目標開展教學,以達到不同的層次要求。小學階段的成語教學,其難點不同于初高中階段,其學習更注重基礎的培養(yǎng)、詞匯的積累以及學生使用成語思維模式的訓練。
[關鍵詞]成語;思維;詞匯教學;目標
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起步階段,小學可以說是一名學生學習生涯的啟蒙。孩子們剛剛走出幼兒園,首次經(jīng)歷模式化、正規(guī)化的學校教育生活,結合孩子年齡太小、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有所欠缺的狀況,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應當探索出更好的、更容易為學生所記憶的教學方法。下面以小學成語教學為例,試作闡釋。
一、小學成語教學的意義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做好學生的母語啟蒙,為他們建立堅實的語文基礎,是工作的重心。比起其他學段的語文教育偏向于理解與創(chuàng)造的要求,小學語文教育更偏向于詞匯的積累、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應用等方面。
成語是我國歷史文化積淀而來的思想、道德、理念等的濃縮凝練,比起古詩古文的長篇幅,它大多集中于用四個字闡述一種情景,一種事物。在我看來,所謂成語,既是最簡短的詩,又是最簡短的事,所謂千字文章,縮于方寸,即是如此。成語可以說是我國語言在歷史的大環(huán)境下濃縮出不同于任何形式文學的一種表達模式,其最大的特點在于以最短的篇幅表現(xiàn)出最生動形象的畫面。學習成語主要的意義也就在于此,比起于古詩詞和古文,成語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極高的應用率,短短的四字詞語對于學生來說,也不存在什么背誦壓力,通過理解成語,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化的興趣,強化學生對于古文化用詞用字的初步記憶,在學習古詩古文的時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為學生將來升入初高中學習更深奧的古代文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國的成語大多來源于故事亦或是道理,在學習成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寓言故事的形式,有效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正確的價值觀,教會學生辨別美丑好壞。通過成語故事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以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這樣的教學方式,遠比單純地給學生講道理更有效果。
二、小學成語教學的難點
小學成語教學,主要在于基礎的培養(yǎng)、詞匯的積累以及培養(yǎng)學生使用成語的思維模式。小學成語教學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字詞難點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偏小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刨除部分含有生僻字的成語,字詞發(fā)音在成語中也是有所變化的,比如葉公好龍,對于其中的“好”字,在學生字詞理解能力基礎偏弱的情況下,很容易理解成好壞的“好”,進而影響對于整個成語的理解,形成較為難改的錯誤印象。
2.理解難點
盡管成語同古詩、古詞比起來不存在背誦的難點問題,但是同樣的,大幅縮略的篇幅所帶來的是理解難度的加大,往往簡單的四個字濃縮的便是一個篇幅不小的故事,或者是一副極為生動的畫面,這對于基礎極為薄弱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讓他們快速準確地理解成語所表達的含義,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考慮與解決的難題。
3.應用難點
造成應用這一難點的最根本原因,同樣在于小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的問題,小學生由于年齡問題,沒有經(jīng)歷或者積累過不同的語境,盡管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成語學習,但畢竟學會與會用是兩碼事,教師如何破解學生在應用問題上的認知障礙,也是在教學中必須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4.興趣問題
相對于其他科目,語文這一科目在教學上本身就有無法回避的難題,即其本身的枯燥乏味,而這一問題在活潑好動、更愿意接觸色彩斑斕事物的小學生身上,會被無限放大,將其細化到成語教學上,這一問題則更加尖銳。成語的美感在于簡練的形式,然而這樣的美感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難以讓他們理解的,如果激發(fā)不起學生的興趣,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只能是事倍功半,難見成效。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對于成語的學習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三、小學成語教學的策略
1.利用游戲開展成語教學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再大的興趣,在這個年齡段也會在枯燥的學習中被消磨。就算是成年人,絕大部分人的興趣也難以經(jīng)受長時間的枯燥練習,因此,興趣的激發(fā)與保持同樣重要。芬蘭優(yōu)秀語文教師愛麗莎認為:“讓學生主動學習其實很簡單,就是營造出一種學生喜歡的學習氛圍。游戲教學,就是一把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彼挠^點也得到了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贊同。小學生最大不過十二三歲,最小的僅僅只有六七歲,適當?shù)厝谌胗螒蚪虒W,讓學生認為課堂是快樂的,動人的,而不是將上課當作折磨是極為有必要的。在成語教學的不同階段融入不同的教學游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語的效率。例如,在學生進行積累成語的階段,布置成語接龍的作業(yè),遠遠要比單純抄記成語更能讓學生主動去接受和理解。再比如,組織學生演繹不同的成語故事,寓教于樂,一個小故事貫穿幾個成語,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這些成語的意思,這遠比教師站在講臺上講要效果好得多。
2.將成語的字詞理解轉化為情景理解
任何講述都比不上直觀的應用情景更能讓學生記憶深刻,所以,對于前文提到的字詞難點理解問題,首先從教師方面,教師可以制作小漫畫形式的ppt,或者講述成語故事,或者單純講述字詞用法,兩到三張圖片結合講述,將字義詞義轉化成最直觀的情景理解,這種直觀的情景感受,能讓學生形成最深刻的記憶,不僅讓學生理解了成語,對于單字的用法學生也會了然于心。結合同樣用法的字詞成語,教師可以自然地引出其他成語,在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保證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3.結合語境理解成語
教師可以將成語理解交給學生自己來進行,教師應當在自己的ppt中安排合適的小故事,由教師講述、學生思考使用成語,填進故事中的合理位置,用故事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將枯燥乏味的記憶詞義轉化為自發(fā)主動地思考理解,教師的作用,由主動灌輸者轉化為思考引導者,在學生出現(xiàn)使用錯誤時及時予以糾正,轉化主被動關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建立語境擬態(tài)加強成語應用
針對成語的應用問題,單純地通過教師和課堂很難得到根本解決。成語浩如煙海,就算是單單的小學教育階段,所學習的成語也遠遠不是教師在課堂上提供練習機會,就可以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成語的應用的,而是需要學校與家長共同的努力。通過家長與學校為學生建立一個成語的語境擬態(tài):在家里,家長可以通過教師發(fā)來的文件,了解孩子今天在學校學習了什么成語,然后通過與孩子的交談,引導孩子使用今天學過的成語,在家中制造合適的語境擬態(tài)。這樣的語境不需要太多,僅僅兩三次,就足夠讓孩子記住這一成語的應用語境。在學校,仿照英語課堂的課文演繹,也可以進行使用成語的課堂演繹,結合相應的課文片段,也可以是其他合適的小故事,創(chuàng)設一定的應用語境,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語境使用不同的成語,加強學生對于成語應用的記憶。家長和學校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建立合適的語境擬態(tài),保證學生活學活用成語。
通過成語教學的一些思考,也引發(fā)了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思考。我認為,較為枯燥的成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縮影,在小學而言,語文本身的難度很大在于白紙黑字的枯燥乏味,結合于小學的課堂現(xiàn)狀進行趣味教學,是值得我們?nèi)ニ伎嫉?。趣味教學不等同于玩鬧,教師要在枯燥與趣味中間,尋找那個既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又能維提高教學效率的平衡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的責任更多的在于啟蒙學生對于我國傳統(tǒng)的漢語言文化的興趣,讓璀璨的漢語言文化在學生的心里留下美好的光輝,而非枯燥的白紙黑字,從而實踐我們“不負稚桃童李,不愧己身心田”的教育諾言。
參考文獻:
[1]李永風.成語積累模式初探[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10,(11).
[2]泛珠三角地區(qū)九所師范大學聯(lián)合編寫.現(xiàn)代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3]陳幸.成語的積累與運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 (02).
[4]朱愛琴.小學語文成語教學有感[J].教育教學論壇, 2012,(35).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