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潔林
如果問17世紀的英國首富是誰,或者當時的世界首富是誰?絕大多數(shù)人肯定不知道。但我相信很多人知道17世紀是牛頓的時代。他是成就非凡的數(shù)學家和物理學家,是一位曠世天才。
牛頓是一個孤獨而易怒的人,不僅終身未娶,朋友也很少,與同行一言不合就絕交,對成就和榮譽的守護比占地盤的憤怒獅王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埋頭專注于科學研究,但對發(fā)表或出版其研究成果顧慮頗多,因此很多研究都沒有發(fā)表。
他的大作《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也寫得冰冷深奧、毫不體恤讀者,據(jù)說當時世界上能讀懂的不超過10人,牛頓就是這么一副“愛讀不讀”的冷臉。他也不是一位有耐心、愿交流的好教師。盡管頂著天才的光環(huán),但作為劍橋大學客座教授的牛頓,課堂上往往門可羅雀。
最后,他只得落寞地去了英國皇家鑄幣廠做廠長,業(yè)余時間獨自做著神秘的煉金實驗。
然而在不知不覺之中,這位孤獨終老的天才,身后已經(jīng)悄悄地跟隨了一些人。那些與牛頓同時代的科學家,他們心中雖然交織著對天才的羨慕、嫉妒,甚至恨,卻密切注視著他驚世駭俗的研究成果:微積分、萬有引力定理、牛頓力學三大定律、白光的顏色……從而讓自己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瞭望一個嶄新而奇妙的自然世界。
1727年,84歲的牛頓去世,英國以國葬之禮將他安葬在王公貴族的墓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抬棺槨的是兩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成千上萬的市民默立街頭為他送行,此情此景讓當時初出茅廬的法國文學家伏爾泰目瞪口呆。
他說:“我看見一位數(shù)學教授,純粹因為他的偉大才華,被當成愛民如子的國王來厚葬?!?/p>
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無論歷史上的天才們構(gòu)建的前沿科技在當時多么艱澀難懂,他們身后的普通人組成的粉絲隊伍仍然越來越龐大,門生如浩蕩洪流?,F(xiàn)代世界每一所中學和大學的課堂上,億萬學子在聆聽牛頓的理論。(摘自《南風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