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張昌浩
摘 ?要:短梗五加為五加科五加屬植物,性溫,味辛、苦;歸肝、腎經(jīng)。短梗五加作為重要的中藥材,具備祛風濕、壯筋骨、補精及益智等成效。短梗五加的化學成分含香豆素類、黃酮類等,其最主要的化學成分為三萜類、木脂素類、香豆素類和黃酮類。因具有抗氧化、抗炎癥痛、鎮(zhèn)靜催眠、抗應激、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而得到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們的關注,研究人員也對其藥材不斷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以提取分離得出更多的有效成分。該文查閱了關于短梗五加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的國內(nèi)外文獻作為參考。
關鍵詞:短梗五加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R28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b)-0233-02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ous Seem)屬于五加科五加屬,又稱短梗五加,民間俗稱“烏鴉子”,藥食兩用,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的一種植物[1],其嫩莖也可以叫做“刺拐棒”或“綠參”[2]。原產(chǎn)地為中國的東北部地區(qū),在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和俄羅斯的東百利亞地區(qū)也有廣泛分布,其在東北地區(qū)的資源較為豐富,是長白山道地藥材之一[3]。依據(jù)《中華本草》和《中藥大辭典》中的記錄短梗五加的根皮為五加皮的來源植物之一;《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韓國藥典》以短梗五加作為五加皮的正品[4]。本草中有記載:短梗五加的根皮具有祛風濕、腰膝疼痛、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贏弱等功效[1]。短梗五加果、葉也都可入藥,為五加果和五加葉。在食用方面,短梗五加屬于野蔬中的精品植物,它的嫩莖葉常作為山野菜來食用。
短梗五加對人體具有多種益處,既可作為藥材也可用于膳食。近年來,國內(nèi)外對短梗五加中的活性化學成分的研究很多,發(fā)現(xiàn)從短梗五加的根、莖、葉、果等其各個部位的化學成分含量及藥理作用各不相同,與短梗五加同科屬類的植物,在一些活性成分和功效上也有不同。國內(nèi)外的學者及專家們很早就開始了對短梗五加的研究,從中也提取分離出了不少化合物,也對這些化學成分的類型與結(jié)構(gòu)以及其活性成分的藥理作用作了研究。該文參照了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們的研究文獻對短梗五加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簡短進行了綜述。
短梗五加現(xiàn)已知的化學成分主要有:(1)三萜類化合物。這類成分主要分布在果和葉中,葉中主要含有(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11-deoxyisochiisanoside、isochiisanoside[6]等;果中主要含齊墩果酸[7]、齊墩果酸-3-O-葡萄醛酸甲酯苷、齊墩果酸-3-O-α-L-阿拉伯糖苷、齊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8]等。(2)苯丙素類。根中主要含有短梗五加苷A、B、C、D[9-10]、(-)-芝麻脂素、(-)-新疆圓柏素、(+)-表芝麻脂素[11]等;莖中主要含有丁香樹脂酚[12]、商陸素、金合歡素[4]等;葉中主要含有丁香樹脂酚[12]、丁香苷[13]等;果中主要含有6,7-二甲氧基香豆素、東莨菪堿內(nèi)酯[14]等。(3)苯丙素類在短梗五加各個部位均有分布,主要是β-谷甾醇、胡蘿卜苷[4]等。(4)黃酮類含量也較多,還含有酚酸類和揮發(fā)油類。
近年來,隨著中醫(yī)藥的迅速發(fā)展與廣泛的需求與普及,國內(nèi)外專家與學者們對短梗五加及其化學成分到藥理研究也已經(jīng)取得了良好進展。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短梗五加果總黃酮可有效地清除羥基和超氧自由基[15],對豬油也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16]。它的葉提取物對DPPH·和ARTS·+自由基均有比較強力的清除能力[17]??梢砸姷枚坦N寮泳哂泻芎玫目寡趸钚?。根據(jù)過往研究可知,短梗五加對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有顯著治療作用[18],將小鼠腹腔注射短梗五加的乙醇提取物,可以降低小鼠的體溫并緩解疼痛,這樣效果類似于嗎啡,但作用比嗎啡緩[19]。短梗五加根中的短梗五加苷D、短梗五加莖葉水提取物和果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作用[20]。研究發(fā)現(xiàn),在實驗室劑量條件下,短梗五加果的效果與巴比妥類藥物相似,具有協(xié)同作用,可以有效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減少動物自主活動,其作用強于刺五加[21]。據(jù)報道,短梗五加化學成分中的苷類成分可以使其他藥物誘導的睡眠持續(xù)時間延長。短梗五加還具有抑菌、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促使血壓下降等心血管作用和免疫調(diào)節(jié)、防止肥胖等其他作用[22]。
短梗五加是在中醫(yī)學及臨床應用上常見的中藥,它以藥理作用廣、藥效好、藥食同源的優(yōu)點,在現(xiàn)代研究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以往以來短梗五加的研究主要是以它根和果為重點,藥理作用也是偏向于抗氧化和應激作用,對短梗五加其他部位和活性成分藥理作用的研究還是不夠充分,其還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潛力。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關注短梗五加的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人員也對其藥材不斷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以提取分離得出更多的有效成分。但是目前短梗五加的藥理藥效研究有一部分還是處在實驗階段,臨床實驗資料又不充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臨床上的應用,所以還需進行更多臨床研究開發(fā),以便在臨床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接下來還要進一步提取分離出短梗五加中的單體有效成分及明確其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完善質(zhì)量控制。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
[2] 張素梅,王煥偉,劉亞芹.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更年康片中異嗪皮定含量[J].沈陽藥科大大學學報,1996,13(3):216-217.
[3]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五十四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115.
[4] 雷軍,陳屏,許旭東.短梗五加莖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14,49(18):1595-1597.
[5] 王廣樹,陳燕萍,徐景達,等.無梗五加葉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1997,3(2):11-13.
[6] Yoshizum K, Hirano K, Ando H, et al.Lupane-type saponins from leaves of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and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y on pancreatic lipase[J].Agric Food Chem,2006,54(2):335-341.
[7] Jin JL, Lee SY, Lee YY, et al.Platelet anti-aggregating triterpenoids from the leaves of Acanthopanax senticocus and the fruits of A.sessiliflorus[J].Planta Med,2004, 70(6):564-566.
[8] 才謙,劉玉強.無梗五加果實中齊墩果酸苷的分離與鑒定[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8):121-124.
[9] Elyakova LA, Dzizenko AK, Sova VV,et al.(-)-Sesamin and (-)-savinine obtained from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and their N.M.R.Spectra[J].Khimiya Prirodnykh Soedinenii,1966,2(3):149-152.
[10] 高鳳蘭,孫振方,哈永年,等.無梗五加化學成分提取分離鑒定[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1997,4(2):107.
[11] 于凱,宋洋,路陽,等.無梗五加根中苯丙素類化合物的研究[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12,24(4):469-472.
[12] 郭麗娜,吳立軍,郭祥菊,等.無梗五加莖葉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2006,37(6):833-843.
[13] 蔡恩博,張崇禧,雷冰,等.不同采收期刺五加葉與無梗五加葉活性成分析[J].中國藥學雜志,2010,45(3):175-177.
[14] 何方奕,韓瑩,劉曼,等.無梗五加果中總香豆素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6,23(1):18-20.
[15] 馮穎,王建國,孟憲軍,等.無梗五加果黃酮類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8,29(1):30-32.
[16] 馮穎,王建國,孟憲軍,等.無梗五加果黃酮的提取及抗油脂氧化性能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6,27(3):35-36.
[17] Seong H S, Jun W J, Chun H, et al. Determination of antioxidative potentials of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Rupr.&Maxim) Seem. In differentiated HL-60 cells[J]. Food Chemistry,2007(4):1557-1563.
[18] Billingham M E J, Davies G E.Experimental models of arthritis in animals as screening tests for drug to treat arthritis in man[J].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1979,50(2):108-144.
[19] 淳于家龍,郭麗娜,張長順.無梗五加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yè),2002(12):73-74.
[20] 宋洋,楊春娟,于凱,等.無梗五加果提取物質(zhì)量評價[J].中國天然藥物雜志,2011,9(2):141-145.
[21] 賀小露,張蕊,孫明亮,等.無梗五加果鎮(zhèn)靜催眠作用實驗研究[J].中藥材,2013,36(8):1329-1330.
[22] 趙巖,郭雪,蔡恩博,等.無梗五加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6,50(7):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