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愈 陳杰 姜文穎 陳新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以及留學生數(shù)量的增多,對留學生的教育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峨姽づc電子技術(英文)》課程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面對非電類專業(yè)本科留學生開設的一門重要的電氣類課程。該文從留學生特點入手,著重分析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差異,并歸納出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的具體難點,為下一階段課程組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方案提供依據(jù),并為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關鍵詞:留學生教學 ?差異性教學 ?教改論文
中圖分類號:TM1-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b)-0079-04
Abstract:With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laced 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English)"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lectrical course offe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or non-electr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paper star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oreign students and Chinese students, and sums up the specific difficulties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next stage of the course group to carry out targeted teaching reform programs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Key Words: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ifferential teaching; Educational reformatio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2003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并于2005年成立了國際教育學院。經(jīng)過十余年的建設,南航國際教育學院已經(jīng)從最初的2003級4個專業(yè)共96人發(fā)展到最近的2016級5個專業(yè)共193人,并從2014年逐步開設3個專業(yè)的中外工程師班,從2015年開始接收外國短期交換生。目前,南航國際教育學院共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300余名,招生專業(yè)包括飛行器設計與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與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5個專業(yè)。經(jīng)過最初的10年嘗試和摸索,南航的留學生教育逐步走向正規(guī),包括招生、獎學金、師資、公寓、食堂等各項專為留學生打造的教育資源與服務也逐漸完善。特別是學校近幾年加強對海外師資的引進力度,大力支持教師出國交流,促進留學生課程的英文教授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并取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留學生教育水平在江蘇省的領先水平。作為下一階段促進國際教育教學改革,加速教育國際化進程的目標,無疑需要進一步加強留學生課程的教學力度,乃至提升每一門課暨每一堂課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目前,在留學生本科5個專業(yè)中,人數(shù)最多的是飛行器設計與工程與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兩個專業(yè)。從圖1可以看出,這兩個專業(yè)自招生以來入學人數(shù)比較穩(wěn)定,并且在留學生總人數(shù)中占有較大的比例。而《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正是針對能體現(xiàn)該校優(yōu)勢、突出該校特色的非電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必修的電氣技術類課程。
1 ?《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簡介
《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包括《電工與電子技術(1)(2)(英文)》兩門課程,具體內容涵蓋電路、模擬電子、數(shù)字電子、電機與電器4部分內容,兩門課各包含44學時理論課時與8學時實驗課時,總共104學時。針對非電類專業(yè)開設的該課程以電類基礎課程知識普及為主導,目標是讓飛行機設計與工程及機械工程專業(yè)學生具備一定的電路、模電、數(shù)電和電機知識,為他們后續(xù)相關課程、設計的學習及應用打下基礎,如機電控制、飛行器控制等。另外,《電工與電子技術》中文類課程也是該校絕大多數(shù)非電類理工科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可見,該課程是連接電類和非電類專業(yè)的重要紐帶。
《電工與電子技術》中文類課程都是一個學期完成。根據(jù)不同的專業(yè),總學時有所不同: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yè)課程學時共76學時,機械工程專業(yè)課程共56學時。相比而言,《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的學時要多出很多。課時的差別設置一方面由于英文授課與中文授課不同,另一方面也緣于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差別。英文表述通常較中文表達更加詳細具體,比較注重邏輯的詳細闡述,而留學生的基礎和能力相對于中國學生又顯不足。盡管課時設置已經(jīng)充分照顧到彼此的不同,《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的教學計劃依舊很難完成。在實際教學中,若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進行,對于留學生而言,不僅關鍵知識點無法理解和消化吸收,很多非核心的、應了解掌握的知識點,也往往留不下印象。該文即針對該課程教學難題,從該校留學生各方面特點入手,立足于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差異,探索《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教學難點,以便后續(xù)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措施,從而讓留學生更好地適應學習,以達到掌握該課程知識的目標。
2 ?留學生特點及其與中國學生差異
該校本科5個專業(yè)的留學生以非洲國家為主體,部分來自東南亞、印度、新西蘭等國。由于非洲各個區(qū)域的國家教育發(fā)展情況有所不同[1],而其他各國教學方式與中國也有很大差別,加上招生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該校留學生整體基礎知識水平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完成學習目標困難較大,給《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教學造成較大大障礙。下面就從數(shù)學基礎、思維能力、學習習慣及積極性、班級個體差異以及教育文化差異5個主要方面對留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將之和中國學生做對比分析。
2.1 數(shù)學基礎較差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數(shù)學無疑是最感困難的一門課程。而來自非洲的學生,更是不具備該課程應有的最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雖然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數(shù)學都是他們最困難的一門,但很多非洲學生甚至不具備最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高等數(shù)學基礎,例如正弦穩(wěn)態(tài)、一階、二階電路的求解等,而很多非洲學生尚且缺乏最基本的代數(shù)知識。此一方面是非洲地區(qū)教育資源發(fā)展不均衡,部分教育資源落后地區(qū)對所應掌握的知識水平要求很低,特別是數(shù)學方面,跟中國學生相比差異尤其大;另一方面,非洲國家的國情也決定著留學生的生源,學生的資源受限很大。
2.2 思維能力不足
與中國大學生相比,思維能力不足是該校留學生另一個特點。中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歷經(jīng)考試無數(shù),為了應付各級考試,較高強度與很高密度的教授、練習,無疑強化了思考、理解及運用的能力,從而使絕大多數(shù)進入大學的學生具備了基本的甚至較強的進入高一級學習的數(shù)學能力。而以非洲地區(qū)為主的留學生則完全不同。非洲很多國家歷史上是英法的殖民地,受到西方的影響,而非洲現(xiàn)階段又有區(qū)域的形式受到國際教育資源幫助的情況下,他們所采取的教育也以寬松、開放、自由的方式為主。另外,非洲國家的歷史、經(jīng)濟、文化等也與中國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從進入我們學校來學習的學生實際情況看,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對于經(jīng)常需要獨立思考和分析的《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留學生的能力明顯有距離,即普遍缺乏課程學習必備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這也是該課程教學中常遇到的困難。
2.3 學習動機不明,缺乏興趣,積極性弱
前文已提及,該校留學生所在非洲、東南亞等國教育形式大多源自西方教育理念的影響,更多強調自主學習和自由發(fā)展,但這些國家的教育資源和水平又與西方發(fā)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理念及其實踐與資源及其環(huán)境的嚴重不匹配,導致他們成長于很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缺乏應有的學習基礎與能力。進入該校,他們所需完成的學習要求、任務與其能力、投入的精力等不匹配,再加之他們出國留學本身動機、動力也大多或不明確或不足,無疑極大地阻礙著其的學習態(tài)度與投入。教學中,教師不得不面對缺乏學習積極性、課堂興致不高、基礎能力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的學生,上課遲到、課堂上開小差、課后不復習、作業(yè)抄襲或不按時完成等現(xiàn)象不在少數(shù)。筆者班上的兩個專業(yè)共90名學生中,真正對課程內容有興趣、態(tài)度認真的不超過20人。
2.4 個體差距很大
該校的留學生招生情況與國家政策密切相關,現(xiàn)階段任務是吸引留學生,在留學生的選擇方面受限較大,這也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入學的門檻。另外,《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是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和機械工程兩個專業(yè)混班授課,相比較,后者雖然也是該校突出學科,但前者更具航空航天較高,在招生宣傳方面更有利,招收的留學生素質也明顯較高。但這也使得兩個專業(yè)的學生學習水平存在差異,給課堂帶來不平衡的難題。此外,少數(shù)來自印度的學生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相對來說比較突出,明顯領先于其他學生。同一個班級內部較大的個體差異無疑也給教學帶來更大的挑戰(zhàn)。
2.5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異
很多外國留學生源自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相對于中國學生,課堂上自由提問是比較多的[2-4]。此外,留學生的思維方式與中國學生的思維方式也不盡相同。綜上所述,如何針對方方面面的問題、優(yōu)勢劣勢、長處短處,在留學生課堂構建一個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都適應的學習環(huán)境,努力減少文化及教育背景上的差異,讓留學生和授課教師都能富于積極性,發(fā)揮各自特長,教學相長,以更好地完成《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的教與學,無疑是值得思考、研究并加以突破、解決的問題。
3 ?留學生課程教學難點
表1分析了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差異,以及其給教學帶來的難點。下面將針對這些教學難點具體分析如下。
3.1 數(shù)學基礎不足帶來的教學難點
《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中對高等數(shù)學是有一定要求的,這也是高等數(shù)學、線性代數(shù)等被作為預修課程的原因。雖然該課程的核心是電路的原理和應用,但對電路模型的數(shù)學描述是無法避免的,特別是對類似伏安特性曲線這樣的重要概念。但很多留學生甚至對有些中等數(shù)學的知識尚不熟悉,微積分的應用更是很難理解了。筆者在該課程中講授二極管外特性線性模型時,利用圖形法求解二極管的工作點,要求能根據(jù)表達式在伏安圖中做出相應曲線,或者從伏案曲線中寫出對應的線性方程。這里用到的是中等數(shù)學解析幾何中直線表達式的知識,對很多留學生而言不能一代而過,必須要用課堂時間進行基礎知識的額外補充,這就增加了該知識點的授課時間。除了二極管外這樣的知識點還有很多,無疑讓教學課時更加緊缺。
3.2 思維能力弱帶來的教學難點
《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中包含很多定理、定律,對初學者而言是抽象的,對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對于思維能力較弱的留學生來說,這個過程會更長一些。在教學中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來解釋。此外,很多問題定理的闡述也需要提供更多的分析環(huán)節(jié)、邏輯細節(jié)和詳細推理,這也無疑提高了教學的難度,增加了學時內容。
3.3 學習積極性低帶來的教學難點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高,學習效率和效果也很好。然而上文第2節(jié)也分析了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比較低,學習習慣也比較差。由于學習習慣需要一個長期培養(yǎng)的過程,要在這一門課時間內有所改變對教學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而根據(jù)弗洛姆動機期望理論[4],學習動機與效價(學習目標的價值)和期望值(估計能夠達學習目標的可能性)的乘積成正比關系。大多數(shù)留學生對具體學習目標的效價很低(對考試和分數(shù)的效價很高),對《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中大多數(shù)知識點的期望值不高,因此學習動機不高。由此,留學生平時上課經(jīng)常顯得懶散、注意力不集中,由此很難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4 個體差距大帶來的教學難點
學生的個體差距在很多課堂中有所體現(xiàn)。在留學生課堂中此問題更加凸顯,以少數(shù)印度學生為例,他們的數(shù)學基礎和學習能力都比非洲學生要高不少。這使他們與非洲學生在對知識的深度、廣度需求上差距較大。在筆者的班上,印度學生多次反映教學進度太慢的情況。若按平均水平教學,就不能滿足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但若滿足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其他學生就很難跟上??梢姡@個矛盾對教學中內容及其節(jié)奏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5 教育文化差異帶來的教學難點
留學生習慣課堂氛圍輕松,盡可能處于討論的狀態(tài),而在中國學生的課堂上,老師基本上以講授為主,盡管很多關于課堂的教學改革中提到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但怎樣的課堂氣氛更適合留學生教學需要更多的摸索和研究。此外,對于《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西方的教學思路與中國有一定差距,這點從教材上也能反映出來。美國著名教材《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Fifth Edition》[5]中的教學思路顯得更加細致和具體,偏重實用,而大部分中國電工與電子技術類課程教材編寫得比較濃縮。這個差異也給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走出教學思維定式,找到新的教學思路,構建一套更適合留學生的教學理念,也是提高《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教學的一大難點。
4 ?結語
隨著留學生的增多以及教育國際化的進程,該校的留學生教育水平需要不斷提高?!峨姽づc電子技術(英文)》課程是一門重要的面對留學生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和機械工程兩個專業(yè)留學生的電氣類課程。該文從留學生特點入手,并和中國學生做了對比分析,進一步歸納出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的具體難點。下一階段,課程組將根據(jù)這些難點,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以期全面提高《電工與電子技術(英文)》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萬秀蘭.非洲教育區(qū)域化發(fā)展戰(zhàn)略及其對中非教育合作的政策意義[J].比較教育研究,2013(6):3-9.
[2] 王融,熊智,許睿,等.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來華留學生電路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資訊,2017(28):154-156.
[3] 李詩琪.淺析中西教育差異[J].才智,2016(28).
[4] 萬秀蘭,田甜.《非洲教育“二·十”行動計劃(2006—2015)》評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0(4):1-6.
[5] 譚頂良.高等教育心理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
[6] HambleyA.電工學原理與應用:英文[M].5版.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