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燕
【摘 要】“問題解決”作為小學數學學習的四大目標之一,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谛W數學“問題解決”目標的評價內容的設計,其中設定的評價內容是指具體的監(jiān)測、評估內容,即為傳統(tǒng)表達上的監(jiān)測題、評價題,主要關注設置在課堂教學新授環(huán)節(jié)后的鞏固練習,重點研究教師設置的鞏固練習是否能指向和反映問題解決目標,是否能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該文從設計基于“問題解決”目標的評價內容所要關注的“連續(xù)性”、“發(fā)展性”、“全面性”和“生活性”四點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問題解決;評價內容;練習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276-0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就是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tài)度四個方面加以闡述的,其中“問題解決”作為小學數學學習的四大目標之一,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雖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問題解決”沒有明確定義,但對其內涵予以了具體闡述:“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p>
基于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目標的評價內容的設計,其中設定的評價內容是指具體的監(jiān)測、評估內容,即為傳統(tǒng)表達上的監(jiān)測題、評價題,主要關注設置在課堂教學新授環(huán)節(jié)后的鞏固練習,重點研究教師設置的鞏固練習是否能指向和反映問題解決目標,是否能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評價內容的設計,應注重連續(xù)性
傳統(tǒng)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把解決問題放在一個獨立的教學領域中,絕大部分是融入在“數與代數”的教學中。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則打破傳統(tǒng)格局,將“問題解決”融入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和綜合實踐的四大領域中,重視日常每節(jié)課中對“問題解決”的訓練,因此,數學教學隨時隨地成為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基地。教師立足于“問題解決”目標,設計每節(jié)新授課后的評價練習,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在數學課程的全部教學過程中,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才能較快由“持續(xù)性的量變”上升成“質變”。
二、評價內容的設計,應注重發(fā)展性
評價內容的設置,在考查學生學習情況、衡量教師教學質量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怎樣正確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評價內容的編制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傳統(tǒng)試題往往只側重知識點和技能熟練程度的考查,學生在練習時只需套用公式機械地反復練習以求獲得優(yōu)秀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對于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等的考查。而我們所研究的評價內容的設置,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及改進教師的教學。
例如:下圖中長方形里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厘米,請你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XC69.JPG;%35%35〗
傳統(tǒng)練習以往通常直接標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學生則照搬公式求長方形面積。而該練習設計了具有實際情境的問題,沒有直接給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學生需要通過觀察,運用畫一畫、移一移,擺一擺等方法數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各占了幾個面積單位的邊長,從而找到長和寬,進而計算出它的面積。
三、評價內容的設計,應注重全面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笨荚囀墙虒W評價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考題的設置必須緊扣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考試命題歷來都是日常教學的“指揮棒”,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當今小學數學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表明,一個問題情境下設置用來考查學生不同知識點的三小題已成為改革的趨勢。
例如:王阿姨想用邊長1米的正方形瓷磚鋪滿客廳地板,如下圖
(1)算一算這個客廳的周長是多少?
(2)算一算這個客廳的面積是多少?
(3)如果每平方米瓷磚50元,王阿姨買瓷磚要花多少錢?
該問題情境下,前兩小題考查了學生對長方形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的掌握,第三小題則考查學生能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我們課題研究中評價內容的設置也可參考這樣的出題模式,全面考查學生對不同知識的掌握程度。
四、評價內容的設計,應注重生活性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并概括出來的,它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設計評價內容時,應讓試題貼近生活,考查學生是否能從身邊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系生活的取材豐富,有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聯系生活的試題不僅要求學生要能發(fā)現現實生活中大量的數學信息,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善于從現象中發(fā)現隱含的知識;還要求學生能運用知識判斷問題、解決問題,感受所學內容的應用價值。
例如:媽媽想在網上買一條裙子,A店打8折銷售,B店滿200元減80元。如果媽媽想買的裙子標價都為720元,在A、B兩個網店買應各付多少錢?在哪個網店買更省錢?能省多少錢?
打折銷售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道題讓學生綜合運用折扣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促銷問題,從而對現實生活中不同的促銷方式有更加深入的認識。我們所研究的評價內容的設置,也應是來源于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能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的實際問題。
當然,基于“問題解決”目標的評價內容設計的連續(xù)性、發(fā)展性、全面性及生活性四個方面不是相互獨立和割裂的,而是一個密切聯系、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在評價內容的設計中,應同時兼顧這四個方面的要求,這樣才能整體實現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目標,有效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楊九詮,李鐵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數學)[S].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3]黃麗紅.基于試題分析的小學數學學業(yè)水平評價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