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東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試論;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96-01
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課堂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都必須在課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高效課堂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而組織實施有目地的活動。具體表現(xiàn)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技能上,從靜態(tài)觀察到動手操作,從單一活動到合作交流,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知;情感上,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些,那么整個課堂一定是一個卓有成效的教學活動,也是每一位教師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一、合理有益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高效課堂的開端
一個好的情境設計就是一節(jié)課的良好開端,為整節(jié)課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我校桑巍老師在《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節(jié)課中就很好地運用了情境設計。她設置了淘氣與笑笑關于討論擦不同形狀的瓷磚面積大小的情境,讓學生被問題吸引進而產生學習動力,順利進入新課教學。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是有益的教學情境。在我觀摩的北大附小李老師《認識面積》一課的教學中,老師通過與學生做游戲比較不同信封中物體面積的大小,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怎樣區(qū)分兩個面積相近的圖形面積的大小”,學生為此展開積極的討論,這時老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些教具,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教具的幫助下,探索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得出共同的結論。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問題過渡自然得體,探究方法形式多樣,配以教師親切和藹的語態(tài),學生紛紛自主參與質疑與探究,得出研究結果,整節(jié)課學生學習起來得心應手。
二、積極有效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的目標
首先要分配合作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合作中獲得獨立思考,要在所有學生都有了初步想法的前提下再進行交流、探究。其次,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觀點,并對不同觀點敢于提出自己的認識。再次,要幫助學生樹立互相信任、團結互助的意識。學生之間相互信任、團結互助,才能以誠相待,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團體。最后,要幫助學生增強集體責任感。小組里的每個成員都要對自己承擔的任務負責,要努力參與小組合作探究。今后的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合作互助的人才,它需要的是團隊精神,因此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就應該為之努力,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鍛煉。
三、交往互動的師生交流是高效課堂的宗旨
平等的教學氛圍是師生關系民主化的體現(xiàn)。在學習面前,人人平等。一般來說,學生往往因為喜歡哪位老師,也就喜歡他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但要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首先教師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其次,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tài)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再次,教師應以精深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教學技巧博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課堂是教師展現(xiàn)教學能力的窗口,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我認為教學雙方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質疑、探究、解惑,學生則應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切不可單純的將師生互動理解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答。北大附小校長的一句話給我啟示很大,并不是充滿問題的課堂就是學生自主探究的課堂。我們所期盼的課堂有思維的碰撞,有矛盾的激化,有情緒的激動,整個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四、科學靈活的練習設計是高效課堂的手段
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xiàn)。所以,練習是全面完成教學任務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那么設計一些智慧型的練習顯得尤其重要。它能達到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件事很感興趣時,他就會自覺主動地去探究,會不斷地學習。如果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有很大的興趣,那么我們在教學時就會輕松很多,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學習動力來自學習興趣。教師如何有意識地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從低年級抓起,并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一年級數學教材插圖很多,許多知識是用圖來說明的,看數學書上的圖主要是看數量之間的關系。要指導學生看圖上畫的是什么,數一數有幾個,邊看邊想邊說。這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最初做法。這樣既能培養(yǎng)觀察能力,又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孩子們的智力總是有差異的,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并捕捉個別學生身上閃現(xiàn)出來的智慧火花,加以表揚。每次講新課前,要讓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凡能自己學會的自己先學會,自己看不懂的地方畫上問號,重點的地方畫上橫線,然后帶著問題去聽課,或是主動把問題向老師提出來。每次上新課時,都堅持提出兩、三個問題,或復習舊知識,或引出新課題,引導學生集中注意,認真思考,積極參與。因此,教師可以圍繞新授內容精心設計一系列有序的、富有啟發(fā)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充分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課堂就是學生的課堂,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潛能,教會學習的方法,提升學習能力。我們要走好教改之路,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適應新形式的教學要求。我們在設計練習時有必要對練習內容進行重組,刪去一些重復練習,不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練習,設計一些新穎科學的練習,在一定的時間內提高練習的有效性,讓練習更切合我們學生的實際,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宗旨,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當然,我們在練習設計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練習活動中的信息反饋來調控我們的課堂,以獲得實施練習的最佳效果,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袁仕理.探究性學習中若干誤區(qū)的在認識[J].小學教學研究.
[2]劉艷麗.數學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新課程研究,2008,(6).
[3]張云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8,(3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