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瑞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加強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的普及培訓是改善我國急救醫(yī)療水平的第一環(huán)節(jié)。高中生對新生事物好奇、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強,具有超前思維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如果高中生能夠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可以成為急救現(xiàn)場的“第一目擊者”而對傷者進行施救[1-2]。同時,高中生學習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不規(guī)律,缺乏鍛煉,體質逐年下降[3-4],心腦血管疾病突發(fā)事件也在不斷增多,從而成為意外傷害的高危人群。因此,高中生的急救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本研究旨在調查不同性質學校高三學生對生活常見急癥救護知識的認知情況、獲取途徑與學習意愿等,分析相關影響因素,從而為實施高中生救援技能培訓等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jù)。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在蘭州地區(qū)隨機抽取6所中學, 其中3所學校位于蘭州市(以下簡稱市級學校),3所學校位于榆中縣(以下簡稱縣級學校),每所學校各抽取高中三年級學生400名,合計2 400名。
1.2.1 問卷設計: 結合文獻資料設計問卷,主要內容包括:常見生活急癥的現(xiàn)場救護知識,主要包括急救電話、意識喪失、呼吸心跳驟停、扭傷、中暑、溺水、車禍傷、燒傷、電擊傷、煤氣中毒等現(xiàn)場救護知識的知曉情況、獲取途徑以及需要等方面。
1.2.3 調查方法: 采問卷調查,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現(xiàn)場填寫并收回。共發(fā)放問卷2 400份,回收2 400份,其中有效問卷2 232份(市級學校1 092份,縣級學校1 140份),回收有效率為93.00%。
1.2.4 質量控制: 調查員為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本校本科學生志愿者,調查員充分了解問卷內容及內涵,并能協(xié)助被調查者完成調查填寫。在正式調查前,發(fā)放50份問卷進行預調查,以便檢驗調查設計的合理性、問卷的適用性并作了必要的修改。問卷的專家效度良好,Cronbach'sα=0.849。
采用Microsoft Excel 軟件錄入數(shù)據(jù), 采用SPSS 20.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調查2 232名高三學生,男1 156(51.79%)名,女1076(48.21%)名,年齡16~20歲。
2 232名高三學生對急救電話號碼知曉率為99.1%(2 212/2 232)。其中,市級學校學生知曉率為99.45%(1 086/1 092),縣級學校學生知曉率為98.59%(1 126/1 140),兩類學校學生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89,P=0.089)。
對常見生活急癥救護知識的知曉情況,兩類學校學生知曉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35,P<0.01)。見表1。
表1 兩類學校高三學生對常見生活急癥救護知識的知曉情況
學生對現(xiàn)有生活急癥救護知識的來源主要是網(wǎng)絡,其次是面授或普及培訓。見表2。
兩類學校學生在遇到生活常見急癥時首選措施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2.89,P<0.01)。見表3。
兩類學校學生生活常見急癥救護知識的學習意愿或接受急救技能培訓的意愿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7.29,P<0.01)。見表4。
表2 兩類學校高三學生獲得生活急癥救護知識的途徑
表3 兩類學校高三學生遇到生活常見急癥時首選的措施
表4 兩類學校高三學生對常見生活急癥救護知識普及培訓的態(tài)度
本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蘭州地區(qū)高三學生對急救知識與技能掌握狀況不佳。首先,不同性質學校高三學生對常見生活急癥現(xiàn)場救護知識知曉情況、獲取途徑與學習意愿有所不同??h級學校學生對常見生活急癥現(xiàn)場救護知識知曉情況不佳,亟待提高。雖然市級學校學生掌握一定救護知識與技能,但完全知道者仍占少數(shù),這可能與高中生未接受正規(guī)培訓或沒有規(guī)律培訓計劃有關。在遇到生活常見急癥時,縣級學校表現(xiàn)為不知所措的學生較市級學校多,說明縣級學校學生對急救知識掌握不足,沒有足夠的信心自行處理。其次,全部學生對常見生活急癥救護知識的學習意愿強烈,希望提高自身急救知識與技能。
急救知識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素養(yǎng),加強急救知識學習、減少傷害,對自己、家庭及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學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學校開展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對于減輕受傷人員的傷害程度,提高生存質量有重大意義。因此,應加強對高中生的急救培訓,提高其急救水平[5]。急救普及培訓應準確把握好學校這一源頭,以學校為突破口,是我國急救知識普及培訓最長遠、最根本的策略[6]。首先,不論市級還是縣級學校都應完善急救培訓計劃,如在高中入學軍訓中增加急救知識課程與實際技能訓練,同時,可選擇校園網(wǎng)絡、宣傳欄等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大力宣傳急救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利用其強烈的求知欲望,分階段、分層次、有步驟地進行急救知識培訓[7]。其次,社會應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家長的公眾急救意識和能力,加強父母急救意識及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急救能力。第三,政府應該投入資金,市級和縣級學校都應建立正規(guī)的培訓機構,通過多種途徑,滿足不同性質學校的學生學習急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