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通過從語料庫中提取符合標準的四詞詞塊,探討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和專業(yè)英語寫作者書面語中詞塊使用多樣性及結構上的特征。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們了解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詞塊使用的特點。
【關鍵詞】詞塊;詞塊結構;學術寫作
【作者簡介】張慧(1989-),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江蘇安全技術職業(yè)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育教學工作。
由于目前中國仍沒有研究生書面語或口頭語語料庫,本文通過自建語料庫嘗試回答以下問題,1. 書面語中詞塊使用多樣性上,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與專業(yè)英語寫作者是否存在差異?2. 與專業(yè)英語寫作者相比,我國英語專業(yè)研究生書面語中使用的詞塊結構上有哪些特征?
1.數據收集。本研究基于自建語料庫:中國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語料庫,(含87篇英語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論文) 以及專業(yè)英語寫作者語料庫 (含84篇英語語言研究期刊上的文章)。
2.詞塊提取。本研究的標準提取頻點為25次/mw,轉換到兩個語料庫中,專業(yè)英語寫作者語料庫提取頻點為34次/mw,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語料庫為15次/mw。
通過檢索工具wordsmith 5.0軟件wordlist 功能分別提取兩語料庫中四字詞塊,利用concord 逐一檢驗所得詞塊是否出現在7篇以上文章中。最后,人工檢驗所得的四字詞塊,排除專有名詞,與話題相關詞塊,合并重疊詞塊。處理前后兩個語料庫中包含的詞塊類符數和形符數見下表。
1.詞塊多樣性對比。專業(yè)寫作者出87 個詞塊,共2521次;中國英語專業(yè)研究生產出94個詞塊,共5847次。專業(yè)寫作者書面語中詞塊使用多樣性標準化后數值為5.0,英語專業(yè)研究生為1.1,前者是后者的4.5倍。前者詞塊使用多樣性遠高于后者,即書面語專家能使用更多且不重復的詞塊。
2.兩語料庫中共有詞塊。兩語料庫中共有詞塊29個,但對他們使用頻率不同。二語學習者對11個詞塊使用頻率高于本族語者,對另外18個詞塊使用頻率則較低。換言之,二語學習者低頻使用大部分的共有詞塊。其中,頻率高于專業(yè)寫作者的詞塊大都用于指示文章話題本身,使文章更加緊湊連貫。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國學習者在英語學習初期就被教育使用連接詞使文章結構清晰連貫。
3.兩語料庫中非共有詞塊。專業(yè)寫作者獨有的詞塊有58個,英語專業(yè)研究生有65個。非共有詞塊占總詞塊的81%,這意味著二者使用不同的詞塊。例如,“there”詞塊常被用做“跳板”來對書面語中前后表達做一對比,解釋某一數據或現象(Biber et al., 1999)。專業(yè)英語寫作者語料庫中共有三個不同的“ther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there are a number of ), 而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只產出一個類似詞塊(that there is a)。
專業(yè)寫作者使用更多的模糊語塊。模糊語塊被認為是成熟地道英語使用的標志。本研究中,專業(yè)寫作者使用6個不同的模糊詞塊(the extent to which, as can be seen, the degree to which, are more likely to, is likely to be, it is possible that) 來表達不確定性和懷疑以實現對研究結果的限制,使其表述更加嚴謹,而二語學習者則未使用類似詞塊。
英語專業(yè)研究生高頻率使用被動態(tài);過度使用情態(tài)動詞can,這使其書面語表達具有口語化傾向。此外,其他口語化詞塊(we can see that, lets look at the, look at the following)也均未在專業(yè)英語寫作者列表中出現。相反,后者常用被動態(tài)進行表達(as can be seen, it should be noted 或when it comes to 等)。這些典型的口語化詞塊的高頻使用意味著二語學習者語體意識較差,這與之前Chen & Baker (2010) 的研究一致。
通過對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和專業(yè)英語寫作者書面語中詞塊使用多樣性及結構特征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在詞塊使用多樣性上落后于專業(yè)英語寫作者。二語學習者需提高詞塊替換使用能力以及語體意識,分清書面語詞塊和口語化詞塊。
[1]Biber, D et al.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1999.
[2]Chen Yu-hua & P. Baker. Lexical bundles in L1 and L2 academic writing[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2010,14(2):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