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鳳
(常州市德安醫(yī)院 江蘇 常州 213000)
在腦血管疾病中,腦卒中較為常見,中老年群體是高發(fā)人群,該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與致殘率。部分患者發(fā)病時,由于其神經功能受損,故而患者可能出現(xiàn)進食、吞咽困難的現(xiàn)象。臨床上對于腦卒中伴吞咽困難患者一直堅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原則,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對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伴吞咽困難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治療與聯(lián)合康復訓練的方式開展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伴吞咽困難患者,對86例患者進行數(shù)字編號,按照奇偶數(shù)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43歲,平均年齡為(63.7±3.0)歲;發(fā)病時間為2~10天,平均時間為(3.6±1.0)天;吞咽困難程度參照洼田飲水試驗測試結果,分為:第二種情況16例,中度第三種情況15例,第四種情況、第五種情況12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80歲,最小年齡為42歲,平均年齡為(64.4±2.7)歲;發(fā)病時間為2~10天,平均時間為(3.4±0.9)天;吞咽困難程度為:第二種情況13例,第三種情況16例,第四種情況第五種情況14例。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會批準,所有患者或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診斷標準[1]。本研究排除有免疫系統(tǒng)疾病、血液疾病、其他原因導致吞咽障礙患者、不愿意參與本研究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進行胸部CT檢查,排除肺部感染。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與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康復訓練??祻陀柧毞椒ㄈ缦拢旱谝唬人灾笇?。若患者意識較為清晰,則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用力咳嗽,順利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第二,冷刺激康復訓練。護理人員使用棉簽蘸取少量冰水,在患者咽喉壁等部位涂抹,刺激患者做出吞咽動作,每日訓練15分鐘,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第三,屏氣、呼氣訓練。患者取坐位,讓患者雙手放置于坐具上,并進行按壓。屏氣數(shù)秒后松手,同時打開聲門呼氣,重復多次練習[2]。第四,進食訓練。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取合適的體位進食,盡量選擇流食或半流食,避免生冷或過熱的食物,做好嗆咳預防工作,保證患者安全進食。第五,喉抬高訓練?;颊呶焙?,指導患者將手指放在甲狀軟骨上方,以患者無唾液流出為宜。
干預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復至洼田飲水試驗第一種情況,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視為顯效;干預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復至洼田飲水試驗第二種情況視為有效;干預后,患者未能達到有效標準的視為無效。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包處理86例患者數(shù)據(jù)。其中,計量數(shù)據(jù)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兩組患者中,觀察組吞咽功能結果為第一種情況15例、第二種情況14例、第三種情況10例,第四種情況3例,第五種情況1例;對照組患者吞咽功能結果為第一種情況10例、第二種情況9例、第三種情況11例,第四種情況7例,第五種情況6例,觀察組患者的吞咽能力更強。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發(fā)生情況如表1所示,觀察組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癥狀發(fā)生情況
干預后,觀察組顯效26例,有效1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顯效18例,有效16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79.07%。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7.018,P<0.05)。
大部分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現(xiàn)象,不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與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壓力,不利于患者治療與恢復。實踐證明[3],在治療腦卒中伴吞咽困難患者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在康復訓練中,指導患者用力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可以降低患者發(fā)生吸入型肺炎的可能性。而屏氣、呼吸訓練以及喉抬高訓練等可以合理地增加患者吞咽肌群的訓練量,促進患者吞咽功能恢復。另外,在此基礎上再配以中醫(yī)針灸還可以改善患者腦供血,改善腦組織供氧狀態(tài),有利于患者恢復。
本文研究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吞咽能力更強,觀察組總發(fā)生率為2.33%,低于對照組;干預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02%,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實施科學的康復訓練有利于促進腦卒中伴吞咽困難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恢復,療效更為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