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鵬飛
(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山西 陽泉 030000)
臨床中針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多會采用藥物治療方案,常規(guī)西藥治療雖然能夠及時的控制病情,但是所能夠達到的整體治療效果有限[1]。為此,有關學者提出中西藥結合的方式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2]。研究中針對兩組患者進行對比調查,探究中西醫(yī)結合方案的應用效果。
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療的50例冠心病患者做對比調查,參考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組,其中25例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作為對照組,而觀察組的25例在此基礎上增加中醫(yī)療法。對照組:男18例,女7例,年齡46歲~75歲,平均年齡(56.26±4.15)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05±1.01)年。觀察組:男17例,女8例,年齡47歲~75歲,平均年齡(57.16±4.07)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5.42±1.07)年。經統(tǒng)計分析證實,兩組患者不存在年齡等基線資料的顯著差異,可做對比研究。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案,具體如下:
口服硝酸異山梨酯,10mg/次,3次/d;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25mg/次,2次/d;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次,1次/d;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觀察組: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通心絡膠囊治療,具體如下:
常規(guī)治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通心絡膠囊,3粒/次,3次/d;氯吡格雷口服150mg/次,1次/d。
分別調查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與血脂變化情況。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臨床療效上對比,觀察組25例患者均達到有效及以上標準,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25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未滿足有效及以上標準,總有效率為84.00%,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在血脂變化情況上進行統(tǒng)計,于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脂相關指標水平并無顯著差異,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水平分別為4.02±0.12、1.71±0.05,均明顯小于對照組的4.82±0.24與2.65±0.01,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脂變化情況對比結果[n(%)]
心絞痛是處于勞累穩(wěn)定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之間的一種臨床表現,此病癥的特點為心絞痛癥狀會持續(xù)增加,心絞痛發(fā)作時間會有所延長[3]。冠心病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需要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若是延誤治療時機,一方面會為臨床治療帶來難度,另一個方面也可能會導致疾病進一步發(fā)展成為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威脅到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在本次調查中能夠看出雖然兩種治療方法均能夠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的整體效果更為理想,與中西藥物作用的相互彌補存在著重要關系,借由此促使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整體效果有明顯的提升。另外,通心絡膠囊藥物能夠達到較好的益氣活血以及通絡止痛效果,有助于針對性的治療患者的原發(fā)冠心病,從而提升了血脂改善效果。
綜上所述,冠心病心絞痛比較容易反復,單純西藥治療效果穩(wěn)定性不足,而中西醫(yī)聯(lián)合方案可達到更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