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季松
(吳季松,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海洋灘涂是地球上天然的污水處理廠,可以通過底泥、微生物和特有動植物系統(tǒng)的聯(lián)合作用,把排向海里的污水凈化。
海洋灘涂濕地是寶貴資源,按照《國際濕地公約》,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灘涂都是國土,此范圍之外12海里才是領海。
海洋灘涂濕地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寶庫,是珍稀鳥種的越冬棲息地和自然繁殖地。珊瑚礁、紅樹林和大米草等淡咸水交匯的大量珍稀物種,都只能在海洋灘涂濕地生存,有極高的生態(tài)價值。
任何國家修復灘涂,都是對世界的貢獻,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貢獻。中國在這方面具有豐富的理論、政策和實踐經(jīng)驗,修復灘涂濕地有助于提升中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影響力。
21世紀是海洋世紀,這已成為國際共識。全球海洋面積有3.61億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積的71%。但是關于海洋,還有很多未知。人類海洋知識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遠在天邊,是深海;另一個近在眼前,是灘涂濕地。大家都知道濕地是地球之腎,其實灘涂就是海洋之腎。我國有近海與海岸濕地5.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濕地面積的10.9%。
筆者40年來對全球106個國家進行了生態(tài)實地考察和研究,對海洋濕地——灘涂,或稱近海與近岸濕地的專門研究始自30年前。此后,這個領域一直是筆者關注和研究的重點。
筆者自1983年開始在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主管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工作,前后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系統(tǒng)工作了10年,對中國加入《國際濕地公約》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主持中國加入《國際濕地公約》報告的審查、遞交和簽訂等。
今天,濕地一詞已經(jīng)廣為人知,還進入了小學課本。而在申請加入《國際濕地公約》的時候,國內字典中還沒有濕地一詞。《康熙字典》中與濕地最相近的詞是淀——淺水也。國內學術界稱濕地為沼澤和灘涂,民間則俗稱濕地為爛泥塘。濕地,當時在中國是一個全新的科學概念。
當時我國報出的申請加入《國際濕地公約》的材料比較簡單,國內甚至找不到專門研究濕地的專家,而國際公約申請報告除蓋公章外必須有專家個人簽字。經(jīng)過調研筆者自己重新整理材料并簽字,上交后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得以通過。就是在這個時期,筆者最先把wetland譯為“濕地”,把這個概念引入了我國。
濕地類型很多,情況復雜,多種定義不夠確切,以至有不少誤解。例如,濕地的特征就是干干濕濕的地域。說“今年濕地干了,要馬上注水”,是不科學的,要看干旱周期有多長。
人們對濕地定義的認知,主要都來自于《拉姆薩爾公約》,全稱是《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梢姸x是一種特殊的濕地,不能代表全部濕地。在這種濕地類型中,海洋灘涂占比很大。
筆者綜合陸海濕地實際,給出了如下的濕地定義:“自然形成的、常年或季節(jié)性的,灘涂濕地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內陸濕地在季節(jié)或年際水深變化超過30%的水域,如沼澤地、濕原、泥炭地、灘涂地或其他積水地帶?!?/p>
1990年筆者任中國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副代表,代表中國參加簽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負責人扎尼哥助理總干事說:“我最清楚吳代表對此的積極、有效貢獻。”
海洋灘涂濕地有其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這也是最根本的功能。海洋灘涂濕地,包括特殊的動植物、微生物、海水和底泥系統(tǒng)。濕地是地球之腎,海洋灘涂是海洋之腎,是地球的天然的污水處理廠。海洋灘涂濕地通過底泥、微生物和特有動植物系統(tǒng)的聯(lián)合作用,可以把排向海里的污水凈化。紅樹林是海洋灘涂濕地最重要的植物系統(tǒng),紅樹林本身就是一個系統(tǒng),有38個不同的種類。目前,我國海南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qū)、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qū)和遼寧雙臺河口濕地保護區(qū)等都已作為灘涂列入《國際濕地公約》重要濕地名錄。
灘涂濕地是國土,按照《國際濕地公約》,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灘涂都是國土,此范圍之外12海里才是領海。我們應宣傳這一概念,引導國際輿論,對中國在南海島礁建設的合法性予以有力支持。
海洋灘涂濕地是寶貴資源。國際有關機構對濕地做出生態(tài)估價,每公頃平均價值約4萬美元,而灘涂要高于這一平均值。因此,圍海造田和灘涂養(yǎng)殖破壞濕地,在經(jīng)濟上也是不合理的。
海洋灘涂濕地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寶庫,尤其是珍稀鳥種如黑嘴鷗和丹頂鶴等的越冬棲息地和自然繁殖地。珊瑚礁、紅樹林和大米草等淡咸水交匯的大量珍稀物種,都只能在海洋灘涂濕地生存,有極高的生態(tài)價值。
所以,任何國家修復灘涂,都是對世界的貢獻,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貢獻。中國在這方面具有豐富的理論、政策和實踐經(jīng)驗,修復灘涂濕地有助于提升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筆者曾經(jīng)參與和主持過很多濕地生態(tài)修復工作。
黃河自1972年起連續(xù)斷流,最長時段達226天,最遠距離達700公里。長時間和大規(guī)模斷流,摧毀了河口灘涂濕地,黃河面臨著成為內陸河的危險。1999年,國務院批準筆者主持的以“生態(tài)水”創(chuàng)新概念為指導思想的新水量調度方案,在基本保證工農業(yè)用水的條件下,疏浚已淤塞的河道,甚至派人把口執(zhí)行新分水,以保證生態(tài)用水往下泄,使黃河不斷流,灘涂濕地能夠恢復。1999年,黃河執(zhí)行新水量調度方案,僅斷流8天。此后至今,執(zhí)行這個方案黃河再未斷流,不僅保證了入海流量,而且河口灘涂濕地生機盎然,目前已從當年的荒野變?yōu)槁糜螣狳c,2018年游客達30萬。
以前,為了讓上海人民喝上好水,為尋找新水源提出了修建青草沙水庫的考慮。青草沙水庫實際上是河口近海濕地,屬于灘涂。筆者協(xié)調了“水庫占用濕地”等不同意見,新設計方案使?jié)竦夭坏珱]減少,反而增加。筆者倡建的以上海為試點的城市水資源統(tǒng)一管理的水務局體制,是青草沙水庫建成的重要保障。
現(xiàn)在青草沙水庫的建成,改變了上海市主要依靠黃浦江取飲用水的歷史。青草沙水庫已成為上海市的主要飲用水水源地,供水規(guī)模占全市飲用水供應總規(guī)模的50%以上,惠及上海1300萬人。
應加強海洋生態(tài)保護技術。海洋灘涂是陸地污染源進入海洋的必經(jīng)之路,工業(yè)企業(yè)廢水、城市生活污水、沿海養(yǎng)殖污水、塑料等固體廢棄物都會經(jīng)過海洋灘涂排入大海,不僅會污染海洋灘涂,而且會污染海洋。尤其是當今的塑料污染,會形成上萬平方公里的垃圾島,北冰洋已見塑料小分子可能會造成全球性海洋危機。目前,海洋治污技術較陸地要落后至少10年,必須迎頭趕上。
應加強無人機監(jiān)測在灘涂的應用。目前挪威已制造了充電一次可以以時速60公里航行60小時的鋰離子電池無人機,可以對海洋灘涂實時全面監(jiān)測,由傳感器和回聲探測器收集數(shù)據(jù),進行大數(shù)據(jù)處理。這種監(jiān)測不僅可以對海浪高度、潮汐變化、臺風、二氧化碳和氯氣濃度進行監(jiān)測,而且可以對污染物、赤潮、綠潮、魚類和海藻進行監(jiān)測,從而為實施各種灘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護措施提供基礎。
應發(fā)展環(huán)保灘涂養(yǎng)殖技術。海洋灘涂不是不可以養(yǎng)殖,但應保證污染物零排放。挪威從我國公司訂制“海洋漁場1號”人工島,進行試驗器中污染物循環(huán)處理、達到零排放養(yǎng)殖。這種技術前景廣闊,但應不斷降低成本,才能在發(fā)展中國家推廣。
還應關注灘涂擱淺瀕危魚類救治。近年來,全球不斷發(fā)生稀有鯨魚和鯊魚等大型魚類不明原因在灘涂擱淺至死亡,死亡成百只的就有上百次。如果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及時發(fā)現(xiàn),并用遠程醫(yī)療技術在灘涂治療后放生,將對野生動物的救治發(fā)揮積極作用。
上海市青草沙水庫
國際濕地研究目前主要在內陸濕地,但灘涂濕地應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考察了我國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57處濕地中的22處,包括廣東湛江紅樹林和廣西北侖河口等灘涂濕地。
筆者也對106個國家的世界主要類型濕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包括歐洲的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波蘭和白俄羅斯,亞洲的柬埔寨、泰國和孟加拉,非洲的坦桑尼亞、尼日利亞和多哥,南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古巴,澳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斐濟等多國的灘涂濕地。
綜合考察之后,筆者認為,中國在濕地生態(tài)修復的很多政策和實踐經(jīng)驗,都值得其他國家應用和借鑒。例如,以“國際健康濕地建設”,引領國際濕地城市認證。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的目的并不是讓城市再造濕地,改變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而是修復被破壞的濕地,使水城交融。修復的重點不在于面積和蓄水量,而是修復包括動植物和潛育層在內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世界上最大的灘涂濕地,非洲博茨瓦納的奧卡萬戈三角洲濕地就嚴重退化,急需治理。
國家提倡建立國際合作科研大項目,建立《國際濕地研究與修復》的國際合作科研大項目,既有基礎,又有需求。尤其是在共商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沿線各國都有迫切的需求。我們可以推廣我國先進的生態(tài)修復理論、政策和實踐經(jīng)驗,講好中國故事,提高我國在生態(tài)修復方面國際話語權,并可以為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的工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