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對勞動工作者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因此進城務工人員的數目也得到了大量的增加。這樣一來,不僅急劇降低了農村人口的數量,同時也使得外來人員的子女在教育等方面的問題逐漸增多。主要針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現狀及相應對策進行探析,首先列舉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主要方式,然后對他們在教育方面的基本現狀進行了分析,接著對目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所面臨的教育問題的產生原因進行了解釋,最后對這些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現狀;對策
一、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主要方式
1.借讀于公立學校
讓子女借讀于公立學校是目前大部分進城務工人員的首要選擇,在辦理入學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借讀費用,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與城市兒童一起接受正規(guī)的教育和培養(yǎng)。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流入當地公立中小學進行借讀的學生已經占到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總數的75%以上。但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就是,能夠進入當地師資條件、硬件建設、辦學水平一流的優(yōu)質學校的是少數,絕大多數孩子只能選擇普通學校就讀。
2.就讀于當地民辦學校
對于一些經濟基礎相對較強的家庭來說,若子女無法順利就讀于當地的公立學校,民辦學校往往就會成為他們的第一選擇。但就目前來看,大部分進城務工人員的家庭很難承擔起民辦學校高昂的費用,因此在此類學校就讀的務工人員子女比較少。
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的基本現狀
1.家庭教育方面的現狀
一般情況下,家庭教育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經歷的階段,也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家庭教育的質量能夠極大程度地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然而根據相關研究表明,目前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第一,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從經濟收入水平方面來看,務工人員的經濟水平普遍較低,因此他們通常會選擇人口復雜、收費較低的居住場所,與此同時,有些孩子由于各種原因極早地就為家庭分擔起勞動壓力,從而使學習時間被大大縮減,這樣一來對子女的成長極為不利,更無法使他們的學習效率得到保障。第二,教育觀念比較落后,依據調查來看,文化水平較低是目前進城務工人員的普遍現象,因而他們在其子女的學習方面無法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此外,由于受到傳統(tǒng)滯后思想觀念的束縛,大部分家長很容易在對子女的學習進行督促的過程中使用不當的教育方式,從而使子女的逆反情緒被激發(fā),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第三,雙方溝通有待加強,進城務工人員對其子女所采用的教育方式通常包括兩種,即專養(yǎng)和放縱,這兩種方式相較于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來說都有著其自身的缺陷,同時,由于家長長時間處于外出工作的狀態(tài),因此往往與孩子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這對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2.子女自身的現狀
子女自身的問題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適應方面的問題,相對于農村來說,城市的生活方式有著很大的差異,且城市的生活節(jié)奏普遍都比較快,因此很多孩子需要很長時間的過程來對全新的生活進行適應,若無法很好地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就很容易出現嚴重的排斥情緒,從而在學習方面喪失積極性及興趣,這也使教師教育工作的難度大大增加。第二,心理方面的問題,由于務工人員常常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能夠對子女進行關愛溝通以及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因此很容易使孩子在心理方面形成陰影,此外,這些學生還極有可能會受到來自社會甚至同齡人的歧視和排擠,因此往往會產生自卑感,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不利于其今后的學習與成長。
3.學校方面的現狀
由于學生入學機會的差異,有些務工人員家庭中的子女不得不就讀于一些教學條件相對較差的城市學校,這樣一來,他們在學校的選擇方面就失去了與城市普通兒童公平競爭的機會。同時,務工人員的子女在新環(huán)境內進行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也極有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在人際交往、情感情緒控制等方面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極度缺乏自信甚至出現敏感和自卑的現象,與此同時還有可能會出現對自我的要求極高,意志力和獨立意識相對缺失的情況,有些學生會出現較為強烈的孤獨感,這些不良的情緒以及心理狀態(tài)也將會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
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的主要原因
1.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
某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會對這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絕對的影響,當一個人遠離其熟悉的環(huán)境而突然置身于一個并不了解的新環(huán)境中時,其必定會產生一定的緊張感以及陌生感,務工人員的子女們更是如此,由于對他們來說城市的環(huán)境相對比較陌生,同時他們的生活質量以及生活水平也并不高,因此極有可能會導致他們在性格方面相對孤僻并且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從而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比較差。同時,學校的環(huán)境也會對這些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大部分務工人員的子女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不合群的現象,從而進一步加深了他們自身的孤獨感,對其心理的創(chuàng)傷也將不斷擴大,使問題進入了一個難以解開的惡性循環(huán)。
2.家庭方面的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家庭條件的因素,進城務工人員的家庭經濟狀況與城市家庭的差距比較明顯,這就可能會造成孩子的落差感與自卑感,在與城市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他們往往很少會談及自己的家庭以及父母,甚至有些孩子并不愿意與人進行溝通,這樣的壓抑情緒在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后,必定會對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健康產生威脅。務工人員子女的年齡比較小,心智方面相對來說還并不成熟,且他們大多都處于價值觀、是非觀等觀念正在初步形成的階段,因此,若家長不能對他們的心理變化進行及時的引導和糾正,就很有可能造成他們的攀比以及物質至上等各種心理方面的問題。第二,家庭教育的因素,由于進城務工人員的文化水平通常都不太高,因此他們在學習方面對子女的期望和要求相對就比較高,然而他們往往又不能對孩子進行學習方面的輔導,只能在口頭上對他們進行要求,這樣一來,反而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精神壓力,從而對其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
四、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的有效方法
1.從家長方面入手
父母的正確引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來看,家長疲于養(yǎng)家,從而導致無暇對子女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及教育,進而也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復雜多變的城市環(huán)境中,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呵護,孩子們常常會出現較強的逆反心理以及排斥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和社會通過組織家長委員會、家長培訓班、親子活動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提升家長認識水平,普及家庭教育常識,通過家長教育思想的提升來影響孩子。促使家長抽出更多的時間對孩子進行關心,與其進行真實有效的溝通,并且不斷對他們的行為進行鼓勵和更正,促使他們增強對自身的信心,逐步改善他們的心態(tài),讓他們能夠積極地去面對和適應新的城市以及新的生活,從而使其身心能夠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2.從學生方面入手
在每個人的成長階段中,青少年時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人格的塑造以及完善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的,因此,我們更應該對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調查,并針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情況,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工作,同時要不斷加強對相關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并在學校內開設有關的心理課程,對學生的困擾進行解答。此外,可以引導務工人員子女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由于生活、學業(yè)的壓力、家長的要求,再加上小學生心理的抗挫能力不足,他們心理有特殊需求。而社團活動給所有成員提供了一個舞臺,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上體驗到成功和快樂。社團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每個成員的責任心、愛心、團隊意識,那些富有愛心、奉獻精神的社團成員會得到大家的尊重認可,這無形中便強化了學生積極而健康的心理。通過社團活動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某些特殊的技能,使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增強,更加自信,更加熱愛學校生活。
3.從學校方面入手
由于學校環(huán)境的突然改變,進城務工子女在入學初期會出現不適應的現象,再加上課程的緊張安排,在學校內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壓抑的感受。針對此類現象,學校應該在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系,可以通過開展家長委員會活動的形式將相關的問題向學生家長進行反饋,在學校與家長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爭取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相對輕松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相關的班主任及教師也應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觀察,一旦出現問題應及時對其進行糾正引導,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心理疏導??梢酝ㄟ^定期開展主題班會,鼓勵每位學生踴躍表達自己的想法,使他們能夠對充滿自信與正能量,不斷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現階段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是我國社會教育發(fā)展的重點內容,這一問題的解決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以及城市化發(fā)展目標的實現也起到了極為深刻的影響。然而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來自家長、學校以及教師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該問題的有效解決能夠有力促進我國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也是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之一。
參考文獻:
[1]歐陽嵐.學齡前城市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08(1):69-71.
[2]田志鵬,劉愛書,張修竹.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1):43-44.
[3]陶紅梅,許燕,張小方,等.北京打工子弟學校與公立學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4(9):86-87.
[4]李艷紅.新時期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yè)經濟,2017(6):73.
[5]李蘭芳,王麗娟.關于幼兒家庭功能的測查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1):72-76.
作者簡介:李雪雷(1979年12月出生)甘肅秦州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教育方面的研究。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