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埃利奧特·臺伯(Elliot Tiber)/(美)湯姆·蒙特(Tom Monte)
譯者:吳冰青
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書店/雅眾文化
“伍德斯托克對我來說有獨特的意義。伍德斯托克是無法代替的文化符號,隨我來說,它的精髓就是純真?!?/p>
作者埃利奧特·臺伯是伍德斯托克音樂節(jié)的主要發(fā)起人之一,邁克爾·朗、馬克斯·雅斯各和阿蒂·科恩菲是另外的三個人。書中是他對于伍德斯托克音樂節(jié)的自述,以輕松的敘述方式,告訴人們他創(chuàng)辦這場音樂節(jié)的所有過程,而這場長達半個世紀的音樂節(jié)又是如何對一個平凡人的人生造成影響的。這個被載入史冊的音樂時刻,是不愿屈服,向世界表達自我,表明反抗——“不是通過暴力,而是通過音樂與和平”。
作者:(美)帕蒂·史密斯
譯者:劉奕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967年,離家流浪的女孩,荒廢學業(yè)的男孩,在布魯克林相遇。
兩年后,她是書店寫詩的店員,他是畫畫的牛郎,在切爾西酒店蝸居。
1971年,她將搖滾與詩歌結合,逐漸開始開創(chuàng)自己的搖滾朋克時代,而他則開始了前衛(wèi)攝影。
又兩年時間,他們真正的在各自的領域有了自己的天空,和新的時代。
1989年時她成為了朋克搖滾女王,而他卻因艾滋病提早離開。
帕蒂·史密斯最終還是寫下了她與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兩個人共同的回憶與人生。兩個孩子般的藝術青年在混亂的歲月和環(huán)境中定下的約定,一起奮斗,相互鼓勵,一路扶持,是最美好的愛情。
作者:(美)彼得·布雷瓦(Peter Blegvad)
譯者:李林瑩
出版社:后浪文化發(fā)展出版社
“當童年已逝,用那具稱之為‘成人的遺骸踏入社會——一個被尊稱為地獄的地方。”——布萊思·奧爾迪斯
彼得·布雷瓦大多數(shù)時候是一位搖滾音樂家,偶爾會是漫畫家、作家?!独S坦之書》是他唯一的一部漫畫作品。很難形容書中說了什么,但是大多數(shù)看過書的人留有的感覺是古怪、幽默、暗黑。書圍繞著嬰兒每天在想些什么,跟隨著一個沒有面孔的小嬰兒——利維,展開日常又很奇怪的故事,帶著自己的幽默感來認識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