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敘事性散文在小學語文課程體系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對于小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夠?qū)W生的寫作水平產(chǎn)生積極影響,對此文章研究了小學敘事性散文的閱讀教學策略,包括細節(jié)探究,擴充教學內(nèi)容;設置情境,感受散文情感;引導閱讀,了解語言魅力;加強訓練,掌握文章線索等,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散文是我國文學作品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尤其是敘事性散文憑借其精煉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優(yōu)美的語言內(nèi)容,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審美能力。同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領域?qū)τ谛W語文課程體系中敘事性散文教學質(zhì)量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在這一大環(huán)境下,教師應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zhì)量。
二、 細節(jié)探究,擴充教學內(nèi)容
敘事性散文的主要性質(zhì)就是寫人與記事,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真實情感,通過深入研究、體味文章細節(jié),我們還能看到一些較為細膩的情感。文章細節(jié)其實就是文章中的細枝末節(jié),就像是共同構成文章這一組織的細胞。其中細節(jié)可以是一個標點、一個詞語、一個字或是一句話。盡管從整天看起來,似乎細節(jié)的作用并不是十分突出,但一旦缺少這些細節(jié),文章也就不再完整。而作者通常是利用文章中的一個字、一個詞語或是一句話來表達一種細膩的情感,多種細節(jié)共同構成了文章的血肉。
敘事性散文中的語言具有真摯感人、文章優(yōu)美等特點,在語言當中能夠看到作者的真實情感。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敘事性散文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深刻研讀文本語言。不同作品中擁有多樣的語言風格,部分散文語言華麗、語言淳樸真實、部分語言優(yōu)美清新。比如《月光啟蒙》這一敘事性散文中的語言就比較真摯感人,同時還充滿詩情畫意。作者主要是通過美好的月色將自己的情思充分抒發(fā)出來。為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文章語言,深刻解讀文本。課文中所描寫的母親是一位為家庭不斷付出、勤勤懇懇的偉大母親,盡管日子比較困難,但是母親依然積極樂觀,用正能量引導作者。而通過閱讀理解文章中的細節(jié)內(nèi)容,就能夠總結出這一特點。
三、 設置情境,感受散文情感
大部分敘事性散文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都使用了以景抒情這一方式,比如在《月光啟蒙》這一文章中,作者就將所有的內(nèi)容全部放置到月光這一重要情境當中。文章中還提到了整個籬笆院子中落滿月光,盡管我們沒有真正接觸到文章中的環(huán)境,但是僅憑這短短一句話,我們就能夠在腦海中想象出一種靜謐的夜晚,感受到被月光所籠罩的詩畫般的景色。為此在講授《月光啟蒙》這一文章時,從月光情景入手進行研究,就顯得十分關鍵,而教師就可以從這一角度入手,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設計相應的教學情景,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播放優(yōu)美的樂曲,可以是文章中母親演唱的歌謠,隨后讓同學們將眼睛閉緊,將自己想象成文章的創(chuàng)作者,假設自己正在聆聽母親所唱的歌謠,心中感慨萬千。隨后由教師輕聲細語地講述母親如今已經(jīng)記不起作者,同時也忘記作者來自何方,在這一環(huán)境下,部分學生也許會淚濕雙眼,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情感。這種利用音樂設置教學情景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作者情思。
四、 引導閱讀,了解語言魅力
敘事性散文盡管語言質(zhì)樸,但是在文章的背后還蘊含著較為深刻的情感,而通過朗讀文章我們能夠感受到文字流露的情感。朗讀也是學生感受文字和品位語言的主要手段,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還能與作者進行深入溝通,并通過文章中的語言文字理解作者情思。文章朗讀的方法形式多樣,包括緩慢閱讀、快速朗讀、感情朗讀等,為此需要結合文章實際意境選擇合理的朗讀方法。比如在講授《長江之歌》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教師通過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將課堂氛圍充分帶動起來,乍然看去似乎班級內(nèi)的秩序較為混亂,甚至部分學生還在邊打拍子邊朗讀課文。但實際上這不是課堂紀律不好,而是教師與學生已經(jīng)完全融入于文字內(nèi)容當中。在教師的帶領下,以唱讀的方法,共同進入了文章。
五、 加強訓練,掌握文章線索
敘事性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形散神聚,盡管從表面看起來似乎沒有不變的模式,文章寫作風格較為散漫,但實際上散文中擁有一條貫穿文章始終的主線而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也是圍繞著這一主線來抒發(fā)情感的,也就是所謂的形散神聚。教師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敘事性散文閱讀教學中也應該注重加強訓練。比如教師可以針對《愛如茉莉》這篇文章進行適當?shù)男薷?,并將文章中所有和茉莉花相關的語句全部刪除,隨后讓學生朗讀,比較內(nèi)容刪除前后文章的變化,分析哪一種更好。學生通過仔細閱讀能夠發(fā)現(xiàn)文章意境的消失,讓整部文章變得平淡,同時茉莉花還是文章主線,主線的缺失就像文章失去了血肉,了解到主線元素的重要性。
六、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敘事性散文的閱讀課程中,應該注重科學應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兼顧散文鑒賞與閱讀,如此能夠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qū)ξ恼滦纬蓚€性化的理解,對文章內(nèi)容領悟更加深刻,促進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課程效果。盡管散文種類形式多樣,但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需要抓住種類不同的散文的藝術特征,抓住散文的藝術規(guī)律,讓學生能夠掌握精髓。
參考文獻:
[1]周錫午,石慶瓊.小學語文敘事性散文教學策略的探索與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4):98-99.
[2]萬緒波.以敘事性散文為例談讀寫結合點的發(fā)掘與選取[J].小學教學研究,2018(16):46-48.
作者簡介:
王伊璐,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陸家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