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力吉木仁河是我的母親,是母親告訴我的。小時候問母親,我是從哪里來的,母親就說,從南河套撈來的。老張家你大姥姥用笊籬一舀,就把你舀出來啦!從此,我就是這條河的兒子。
我在這條河邊生活了十六年,對經(jīng)歷的一切有銘心的記憶。
烏力吉木仁是蒙語“吉祥”的意思。我家住的那段應(yīng)該是河的中游,處在扎魯特旗和開魯縣交界處,歸屬扎魯特旗管轄。這段地貌極其特殊,河南岸是一片很大的沙漠,北岸是一片沖積平原,再往北,就是連綿的群山。我的家就在中間的這片綠洲上。最初的村子叫“立新”,是七十年代從奈曼旗搬遷過來的。父輩們來的時候,這里只有幾個很小的蒙古族村落。
三月河開,經(jīng)歷了一個冬天的沉寂,渾水和冰,滾滾而下,氣勢不凡。這是春汛。那時的冬天很寒冷,一進(jìn)十一月就漫天飄雪,沒幾天,大雪封山,天地一片蒼茫,頗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氣象。春天一來,積雪融化,萬條細(xì)流齊下,小河暴富,激情澎湃。
這種激情持續(xù)一個多月,四五六月,是她淑女時代,積蓄花完,性情溫順。這時候的烏河最美,水中游魚可見,腳下野草還青,南望白沙耀眼,抬頭飛鳥彌天。一場小雨過后,舉目四望,不似人間。空氣清新,有笑話說北京人到了草原醉氧,到了烏河邊,那就沒救了。
七月八月,是烏河最壯闊的時候。那時的大暴雨,簡直了,極其誠信,大多在七月七日前后到來。持續(xù)很長時間。河水暴漲,這個時候你說這是長江,也不為過,波濤滾滾,河面最寬的地方兩岸不辨牛馬。我最喜歡這個時候的烏河,喜歡她氣勢如虹,喜歡她自由奔放。這時候沿河村子里的大人最忙,一邊防汛,一邊捕魚。烏河四季產(chǎn)魚,這個季節(jié)的魚最多最大,全是野生的啊。您捕過魚嗎?人生至樂!
八月一過,河水重回平緩,這個時節(jié)水一天比一天清澈。冬天來了,河面如鏡,那是真正的冰清玉潔,一米多深的水,有的地方能隔冰觀魚。用斧子鑿下一塊,含在嘴里冰涼爽口。
這是一條神奇的河。遼河流域大多數(shù)的河都要干涸了,她還在堅持。今天科爾沁區(qū)遼河公園的水就是從那里引來的。
烏河北岸有十來個村莊,四個漢族村,其余是蒙古族村,統(tǒng)歸烏力吉木仁蘇木(蒙語“鄉(xiāng)”的意思)管轄。那個時候這里是世外桃源。沒有電,路難行,雨季到來,交通基本阻斷,鄉(xiāng)親們很少走出這片土地。夏季產(chǎn)魚很多呀,也無法運出去。但是,我們的生活并不寂寞,地肥水美,自有一番生機。
一九九○年我進(jìn)的城,再就很少回去,然而烏河卻讓我魂牽夢繞。我想那滔滔的流水,我想那油油的草原,我想那淳樸的人們。十六年簡單快樂的生活,我記住了很多人,很多事,時間越久,記得卻越清晰。我想把它記下來。記住三十多年前,有那么一條河,有那么幾個村;記住有那么一群人,過著不一樣的生活。
作者簡介:陳炯明,男,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人,本科,通遼實驗中學(xué),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xué),學(xué)生教育。
(責(zé)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