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
面對高考志愿的選擇,究竟是從心還是從眾?問題拋出來,很多年輕人可能會很爽快地回答:當然是選自己喜歡的啦!但是再仔細琢磨,自己喜歡的和追求的,究竟是源于真實的自己,還是源于別人眼中的自己?
我們的目光很多時候都是關注別人的稱贊和期待,以至于本末倒置,一不小心就將自己的初心迷失在各種追名逐利之中,我們奮發(fā)拼搏地爭取到別人各種艷羨的目光之后,卻感覺不到快樂。
別人認為應該追逐的那種光鮮亮麗的生活狀態(tài)和工作目標,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喜歡的、自己擅長的、自己享受的,那么只會收獲膚淺而短暫的快樂,看起來很不錯,實際上很空洞。就好像內(nèi)心渴望身邊有一個忠誠而體貼的伴侶的你,嫁了一個傳說中的“高富帥”老公,結(jié)果因為他終日忙于應酬和講究排場而常常忽略了你的感受,給予不了你最渴望的陪伴,以至于你不能夠真正的感覺被愛和感到幸福。
我們嘗試在“選擇更貼近真實自我的答案”與“符合社會期待的完美塑造”之間取得平衡,最后往往只能搪塞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們沒辦法不介意別人的眼光。雖然無法取得平衡,但是我們可以分出主次?!皬男倪x擇”和“大眾選擇”不一定是對立的,關鍵是自己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看重的是什么。
面對高考志愿的填報時,在征求身邊親朋、老師建議之后,“全面了解和評估自己”對高考生的這次選擇就顯得非常重要。我想要、我喜歡、我擅長、我享受的那些事情和我的真實感受,才是屬于你自己的,我們可以活成被人羨慕的樣子,但首先要活出自己本來的模樣。別人的稱贊可能只能讓你開心一陣子,但是自己對自己的肯定才是真正的快樂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