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智紅
【摘要】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核心閱讀”課程體系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進行統(tǒng)整,將閱讀課程定位為課內外聯(lián)結、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開放多元的課程體系,以此培養(yǎng)學生具有貫穿于不同學科和領域需要的通用能力,為每個孩子建構自覺主動的生命成長系統(tǒng)和精神殿堂。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時期,通過開展發(fā)展性、融通性的多元開放式閱讀,可以拓展學生閱讀新視野,開辟閱讀新路徑,拓寬閱讀的新領域,賦予閱讀更豐富而深厚的內涵,讓閱讀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價值和意義,走向新的閱讀境界。
【關鍵詞】核心閱讀;開放式閱讀;多元化閱讀
閱讀是基礎教育的靈魂。學校的每一項課程都依賴于閱讀基礎,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在兒童整體性發(fā)展中,閱讀本身就是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閱讀課程作為“第一課程”,培養(yǎng)學生具有貫穿于不同學科和領域需要的通用能力,是學校課程的根本和基礎。
我們發(fā)現(xiàn),局限于語文教材或者語文閱讀范疇的閱讀是不夠的,僅僅是以積累、寫作為出發(fā)點的閱讀遠不能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時期,我們必須拓展學生閱讀視野,開辟閱讀路徑,賦予閱讀更豐富而深厚的內涵,才能讓閱讀實現(xiàn)應有的價值和意義。鑒于此,我們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進行統(tǒng)整,將閱讀課程定位為課內外聯(lián)結、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開放多元的課程體系,以此培養(yǎng)學生具有貫穿于不同學科和領域需要的通用能力,為每個孩子建構自覺主動的生命成長系統(tǒng)和精神殿堂。這就是我們?yōu)榘l(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而設計的“核心閱讀”課程。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核心閱讀”課程體系,一方面開設了閱讀“根課程”——繪本閱讀起步課程、“1+1+1”語文閱讀基礎課程,引導學生學習如何閱讀;另一方面開設了閱讀“翼課程”——“智造佛山”項目閱讀融合課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發(fā)展課程、“大手拉小手”親子閱讀延伸課程,引導學生用閱讀來學習。核心閱讀課程依托立體化、系統(tǒng)性的閱讀課程體系,運用策略性閱讀、生活化閱讀、審辨式閱讀、項目式閱讀等多元發(fā)展的閱讀方式,賦予閱讀更豐富而厚重的內涵和價值,讀出了一片新境界。
一、發(fā)展性閱讀——探尋閱讀新高度
“核心閱讀”是具有發(fā)展性的閱讀課程體系,它以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為目標,從關注閱讀知識的獲得和閱讀能力訓練轉為關注閱讀素養(yǎng)形成,將機械性閱讀訓練的比例降低,把閱讀習慣、閱讀態(tài)度、閱讀策略、審辨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重點,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例如,“1+1+1”語文閱讀課就是在國家基礎課程每周的語文課中調整教學的形式,擴充和整合教材的內容,引導學生在語文課上系統(tǒng)學習閱讀策略、方法,以文帶文學習同一種文體、主題式群文教學、同一文章題材教學,從而拓展學生閱讀的廣度、深度,有效提高閱讀素養(yǎng)。
閱讀是一個能力體系:一是基本的閱讀技能,通過基礎的閱讀訓練達到字詞的認識、對邏輯的解讀以及對整個閱讀材料的理解;二是閱讀的深度價值——應用閱讀解決實際問題或者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課程設計看,“核心閱讀”課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設計了學生的閱讀成長路徑:低年段:繪本閱讀起步課程——中年段:項目閱讀融合課程——高年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發(fā)展課程。這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從學習如何閱讀逐步走向用閱讀來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理念的課程意識,努力探尋閱讀的新高度。
二、融通性閱讀——拓寬閱讀新領域
“核心閱讀”是融通性的閱讀課程體系。當前,國內關于閱讀校本課程的設置,還沒有打破學科的森嚴壁壘,閱讀課程還只是作為語文課程的一部分,沒有突顯閱讀課程作為通識課程的基礎性和綜合性;在課程內容上,常常局限于教科書和教參,局限于語文學科閱讀,或文學閱讀。為此,我們嘗試整合相關聯(lián)的學科,進行跨學科的課程整合、技術互補,資源共享、學科合作,以文學為基點,融合科學、數學、哲學、歷史、地理等學科角度開展項目式閱讀,培養(yǎng)學生具有貫穿于不同學科和領域需要的通用能力。例如,在“智造佛山——佛山花瓶”項目閱讀課程中,我們以“如何結合3D打印技術,設計一個具有佛山特色的花瓶”為項目驅動任務,開展項目閱讀活動。課程前期,學生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閱讀關于石灣花瓶的特色和發(fā)展歷史等相關資料,并將閱讀收獲制作成電子版報。通過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學生了解了佛山陶瓷的傳統(tǒng)文化及其內涵,增強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課程中期,學生繼續(xù)閱讀關于花瓶設計制作等資料,為自己設計具有佛山特色的陶瓷花瓶作準備,同時也感受和傳承著佛山陶瓷蘊含的工匠精神。在項目閱讀中,閱讀作為貫通各學科之間的橋梁,將文化與科技、創(chuàng)新與傳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由于本次項目閱讀涉及多個學科,我們創(chuàng)建了一個由語文、美術、信息技術、科學、綜合實踐等學科老師共同組成的項目閱讀指導團隊,突破學科專業(yè)領域的局限,創(chuàng)建了跨學科的閱讀指導模式,實現(xiàn)了跨學科的課程整合、技術互補,資源共享和學科合作。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并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正因為如此,項目式閱讀課程整合相關聯(lián)的學科,為學生拓展寬廣的閱讀空間,讓學生走向更廣闊的閱讀天地。
三、多元化閱讀——開辟閱讀新路徑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的日益普及,人們的閱讀方式呈現(xiàn)出多元化形態(tài),從傳統(tǒng)的紙質文本閱讀轉變?yōu)殡娮娱喿x,從單一接受到互動對話,從閱讀到閱聽,從讀文讀圖到文圖音像結合式閱讀……這些閱讀方式的轉變帶給人們巨大的信息資源和全新的閱讀體驗,對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怎樣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合理優(yōu)化兒童閱讀,推動兒童閱讀的深入開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昂诵拈喿x”作為多元化的閱讀課程體系,在閱讀路徑和閱讀方式上也有新突破。
1.線上與線下結合
學校開設的國家課程、區(qū)域課程、校本課程是學校教育主體內容,屬于顯性的課程內容,學生可以在教科書中、課堂教學中獲得。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掘相關的課程資源以照應課內所學,對顯性的課程內容進行擴充、延伸、拓展,將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有助于學生形成立體化的知識能力體系。在進行隱性的課程資源收集整理時,學生往往采用線上線下閱讀的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例如,學習《七律 長征》一課時,課前學生可以查閱關于長征的相關資料,如長征的線路,長征的意義價值,長征中的故事,觀看關于長征的影視資料,的為課文學習做好鋪墊。在正式學習《長征》一課時,學生就可以調動課外閱讀積累補充理解長征途中紅軍怎樣克服艱難險阻的情形,進一步感受長征途中紅軍的大無畏和樂觀主義精神感悟詩詞的獨特寫法。課后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進行拓展性閱讀,如閱讀相關的毛澤東詩詞,了解毛澤東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查閱不同時期各類人群對毛澤東的評價,對偉大人物進行深度探究……雙線結合式閱讀使顯性、正式的課程內容和隱蔽、潛在的課程資源,互為補充,互相照應。
因為可以借助網絡、手機等進行方式進行相關的線上閱讀,線上閱讀成為教育教學的便捷手段。研究中,我們積極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借助校園網站、閱讀平臺等互聯(lián)網技術提供的閱讀資源和搭建的閱讀平臺,引導學生不僅在線下讀紙質書、開班級讀書會,還可以在線上讀電子書、聽閱讀課、發(fā)表閱讀評論、交流閱讀感受、分享閱讀資源等,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閱讀需求,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熱情。
2.閱讀與游歷結合
林語堂說過:“讀書可以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yǎng)性靈。”培根說:“游歷對年輕人來說是教育的一部分;對年長的人來說是經驗的一部分?!笨鬃釉鴰ьI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這是游歷,也是學習。實地體驗,考察,增長見識,收獲新知。人是在讀書和游歷中成長的。讀書是精神領域的游歷,游歷是現(xiàn)實生活的閱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游學研讀課程作為“核心閱讀”的一個新項目,不僅創(chuàng)新了“游”的形式,也挖掘出“游”的深度。
暑假期間,我們開展了“美麗南?!庇螌W研讀活動,學生以游歷南海風景名勝為切入點,查找閱讀相關資料,在閱讀和游歷中了解南海的歷史文化,領略南海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學生把閱讀的收獲寫成游歷手冊,將游歷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寫成小論文,和同學開展閱讀交流。
我們開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課程,以廣東佛山為始發(fā)點,各年級選取具有主題特色的閱讀線路,選取線路所及的國家的風土人情、名人故事、歷史故事等進行閱讀,在閱讀中進行精神的游歷。如,五年級的游歷主題是“歷史文化名城之旅”,路線由佛山→蘇州→南京→北京→西安,閱讀的書目是和這些城市的人文、地理等有緊密聯(lián)系的經典名著。在這心靈的游歷中,同學們把讀書與實踐結合,將閱讀研究成果制作成旅行手繪本,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和發(fā)現(xiàn)。
“核心閱讀”課程中“讀”的方式不止有輸入的聽、看等形式,還能通過學生的說、寫、畫、演達到輸出的目的,所以,閱讀的過程同時也是實踐、探尋、考察、游歷、體驗、創(chuàng)造的過程。
四、開放式閱讀——拓展閱讀新視野
生活的外延就是閱讀的外延?!昂诵拈喿x”是一個開放式的閱讀課程體系?!昂诵拈喿x”,“讀”的不只是書,還要讀人、讀社會。在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時,學生通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居里夫人外表的美、精神的美和人格的美,也認識到人的外表美隨著時間的流逝會不斷褪色,但精神美和人格美可以永恒不朽,懂得了一個人擁有高尚的人格遠比擁有美麗的外表更重要。學生在閱讀中構建起自己的精神內核,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接著,老師提出了引發(fā)學生思考的拓展性問題:什么是人生中最美麗的?然后帶領學生拓展課外閱讀《居里夫人的兩個小故事》,從另一角度讓學生感受了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課后老師向學生推薦閱讀居里夫人的傳記《瑪麗亞·居里:她的一生》,以及其他人物傳記:《輪椅上的天才——霍金》《喜劇大師——卓別林》等,引發(fā)學生對閱讀傳記類文體的興趣,學生也在閱讀中思索生命的意義。
本課例中,教師打破一本語文書、一篇課文的限制,找準課內與課外的“超級鏈接點”,大膽取舍,大膽調整,充分開放閱讀的空間和時間,用一篇課內精讀文章帶動一篇課外文章、一組的文章的閱讀,從閱讀一個單元課文到閱讀一本人物傳記,從閱讀文本到從閱讀中領悟人生,引導學生從一篇文章走向一本書、一群書,從書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人生,在閱讀中審視生命的意義。
閱讀是學生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是完善自我的歷程。作為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礎階段,培養(yǎng)學生學會閱讀,能夠通過閱讀持續(xù)不斷地學習,成為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的人,是我們肩負的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雖然在創(chuàng)建“核心閱讀”課程體系道路上,我們會遭遇不少阻力,但是我們欣喜地看見學生靈動的眼神和快樂的笑容,看見閱讀正走向我們理想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1]郭元祥.質量時代,如何讓課堂更有教育涵養(yǎng)[J].人民教育,2016(10).
[2]李政濤,吳玉如.語文教學改革指導綱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0.
[3]劉玉靜,高艷.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美)文森特·賴安·拉吉羅.金盛華,李紅霞,鄒紅等(譯).思考的藝術[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3.
[5]孫彩平,王惠穎.全面發(fā)展與深層發(fā)展——讓學科教學成為文化與意義的獲得過程[J].人民教育,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