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
青島這座城市的酒文化還真是夠狂野的。倘若在青島滴酒不沾,基本屬于自絕于朋友圈的那類。所以,到了青島,喝不喝酒,看著辦吧。這倒與西方的諺語看法一致,“對酒撒謊的人,會樹敵”。
一
青島話里“喝”的發(fā)音是“哈(ha)”,一張嘴透著的就是那么一股敞亮燦爛。這種痛快淋漓的感覺是被量化的“哈酒”帶來的,絕非平常意義的“小酌”情調(diào)所能產(chǎn)生的。青島人喝酒頗有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快意。
在青島,喝酒的吉祥數(shù)字是“一”。陪外地朋友喝酒,青島人用一個指頭比劃比劃,人家馬上心領(lǐng)神會,“我明白”,一杯酒的量唄。結(jié)果喝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領(lǐng)會是大大的誤解,不是一杯,也不是一瓶,更不是一箱,而是“一”直陪你喝,讓你不從也得從,不服也得服。
試問哪個青島人在夏天沒有接待過外地各界友朋?咱青島人的情誼黏稠如桑拿天。地接的標配吃喝,一定是吃海鮮、哈啤酒的最青島節(jié)奏。青島的民間勸酒極少口吐蓮花,翻來覆去就是一句“白叨叨,哈了”。以為這是青島人不善言辭?記得啊。這才是拿你當自己人的“暗語”。青島多“爺們”,基本不會對女性下狠手。不過象征性客套幾句而已。倒是不少外地爺們。常主動挑釁青島“女地主”。要知道能舉起酒杯的青島小嫚基本是藝高人膽大。自投羅網(wǎng)的通常對此“印象深刻”,走麥城者眾。
如果以喝酒劃分青島人的屬性。沒有男女之分。只有壁壘森嚴的兩大陣營——能喝酒與不能喝酒。青島小哥,自然是酒局的擁躉。青島小嫚的聚會保留項目,也是湊一起“走一個”。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妝容精致,吹著小海風,哈個小啤酒,約個小閨蜜,那叫一個爽。
當年,在青島老城區(qū)隱居的搖滾歌手張楚,回到北京念念不忘的就是標志潑辣的青島小嫚,如何跟他拼酒、吹瓶。據(jù)說,青島小嫂在國外留學,哈酒的海量讓老外直哆嗦。每次跟小嫂喝酒,根本就沒有資格一爭高下??陬^語就是“no干杯,no干杯”。
獨酌是一個人的狂歡。群飲則是一眾人的孤獨。青島民間有不同的喝酒協(xié)會,有缽子協(xié)會,有酒彪子協(xié)會,還有“今晚老婆不在家”協(xié)會等,不一而足。入會之嚴苛,退會之好玩,會規(guī)之繁復(fù),會事之趣意,簡直是一部程序嚴謹?shù)墓啤翱▽毜洹薄?/p>
二
青島人哈啤酒,就跟對著滑絲的水龍頭哈自來水一樣。知道青島特產(chǎn)酒彪子怎么回事嗎?那是一扎扎散啤的夏天特效。以為啤酒的度數(shù)低?架不住量大。放倒,不叨叨。知道吧,“海喝”就是這么來的。
紅酒更浪漫有品?還是黃酒與白酒更富詩意?錯。機智的青島人民只選擇啤酒。因為,在他們看來,花看半開,酒醉微醺,與飄逸的啤酒最配。啤酒當前,斷片未遂,酒風順勢抵達“我欲乘風歸去”的自在模板,此番況味正合適怡情、發(fā)嗲的種種。就在今晚,哈個?我有個小嬌嬌要對你撒。此種微醺,男女通吃。
有人把青島的文化歸結(jié)于泡沫的升華,一個是來自海浪泡沫的大海情結(jié),一個是來自啤酒花的啤酒情結(jié)。青島出現(xiàn)了打散啤酒用塑料袋這樣的發(fā)明并風靡全國,根本就是青島人的啤酒情結(jié)體現(xiàn)在青島人性格上實惠幽默方面的一個小剪影。盡管青島人把這不當回事,但還是有好事的外地人把袋裝散啤的創(chuàng)造,上升到“青島一怪”,甚至投射到青島的地域文化高度。
誕生于1982年的嶗山啤酒在青島的地位僅次于青島啤酒,貌似小眾,實則在基層群眾中蠻有好感度。其大殺器乃“嶗山”二字,廠址在嶗山腳下,用的水自然是嶗山水。1980年代末90年代初,平度的翠島啤酒與萊州的光州啤酒也在青島短暫“插播”過,70歲左右的大爺基本都有印象。
三
百年酒窖里,每一個芬芳的記憶都從沉睡中醒來。青島曾有兩個和青島市一樣知名的品牌:一個是青島啤酒,一個是青島葡萄酒。某種意義上講,青島的百年神韻,一半在棧橋,一半在小青島。二者可以說代表了青島深邃的人文底蘊和歷史文化。青島啤酒的logo創(chuàng)意取材于“棧橋”,誕生于1912年的青島葡萄酒標志圖形由“小青島百年燈塔”演化而來。青島葡萄酒廠的前身是1914年一位德國商人創(chuàng)辦的,當時起名為Melco酒廠(美口酒廠)。它和青島啤酒、卷煙、火柴等均是青島早期工業(yè)的代表。
青島牌薏絲琳酒曾于1988年和1989年分別在西班牙和法國的評酒大賽中榮獲“優(yōu)質(zhì)榮譽獎”和“特別大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周恩來總理曾攜其生產(chǎn)的香檳酒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1984年,李先念主席曾用它款待美國總統(tǒng)里根……
1980年代中期,青島葡萄酒廠曾生產(chǎn)過女士香檳。這種酒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香檳,而是一種類似于甜酒的飲料。略含酒精。它在1980年代風靡一時,成為家家戶戶過節(jié)時必須購買的飲品之一。此后,青島本地尤其是嶗山的酒廠。又陸續(xù)生產(chǎn)了與此雷同的皇后香檳、大香檳、小香檳、巧克力香檳等。
時隔多年后,僅僅說起這名字,就夠腦補一陣子當年香檳這迷人的姿勢。后來,這些香檳又從青島流行到山東省內(nèi)。當時,香檳酒雖是帶著酒字,但多是大人買來給孩子當甜飲料。因為當時市場上的飲料非常乏善可陳,孩子們越喝越愛喝,迷迷糊糊地就去見周公大人了。每逢過節(jié),大人們會給孩子買一瓶女士香檳,那種酒標上有一個摩登大嫂的飲料。至今令很多青島人記憶猶新。
四
除了啤酒、紅酒。青島還生產(chǎn)黃酒與白酒,日本人也是非常認可青島生產(chǎn)的清酒?!皸虬赘伞笔乔鄭u白酒的代表,有著近百年歷史,消費者對其有難以割舍的情結(jié)。1970年代前出生的青島人對“棧橋白干”大都有較深的印象。普通的綠白玻璃酒瓶、簡單清晰的淡藍色“棧橋”標識,一塊多錢的價格。曾讓不少“老青島”回味無窮。
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青島酒精廠出產(chǎn)的“棧橋白干”,是青島人唯一可以不費什么周折就能買到的本地酒,有著濃郁的“糧食燒鍋香味”,喝起來香醇可口不上頭,價格低廉,堪稱物美價廉。很多合作社里都賣9角6分一斤的散裝棧橋白干。那時棧橋白干在青島乃至山東更是響當當?shù)拿?。被稱為“青島茅臺酒”。
某個時期,青島曾標榜的老特產(chǎn)有四種:老酒、柳腔、西施舌、嶗山水晶石。后三者已經(jīng)有些漸行漸遠,而即墨老酒一脈陳香飄逸。經(jīng)過幾千年時光的雕琢和淘洗后,積淀極其深厚,已經(jīng)被烙上了厚重的地域民俗文化印記,其所擁有的歷史厚度使其有資格成為城市文化的一個代碼。更重要的是,老酒特有的那種醇香厚實恰恰與青島鄉(xiāng)間的人文氣質(zhì)相吻合。
老酒屬于黃酒類,南方以紹興花雕為代表,北方以即墨老酒為代表。即墨老酒運用獨特而傳統(tǒng)的“古遺六法”釀造工藝,以優(yōu)質(zhì)大黃米、陳伏麥曲、麥飯石水為原料精心釀制而成。近二十年來,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即墨老酒從原先青島女士喜歡的“婦女保健酒”,升級換代為全民熱愛的養(yǎng)生酒和冬日飲品,“喝老酒涮火鍋”成為青島長盛不衰的冬季飲食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