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德剛
摘? ?要:環(huán)境保護始終是基本國策,特別是植樹造林,其在環(huán)境保護工程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近年來,我國植樹造林活動逐步開展,為綠化工程體系建設提供了必要保障。然而,很多樹苗種植成活率并不高,很難形成良性林業(yè)片區(qū)。基于此,將楊樹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闡述了楊樹大苗造林的管護原理和方法,希望對相關種植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楊樹;大苗;造林;管護原理;管護方法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3-0083-02? ? ? ?中圖分類號: S792.11? ? ? ?文獻標志碼: B
楊樹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被當作植樹造林活動的主要樹種。楊樹生長速度快且品種多,可以實現(xiàn)無性繁殖,經(jīng)雜交處理后可以改良基因,種植范圍較廣。所以,楊樹大苗管護作用明顯,為造林成活率的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楊樹大苗造林的管護原理與方法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1? ?楊樹大苗造林管護原理
大苗造林指的是選擇大規(guī)格苗木開展造林綠化工作,而大苗則是苗木培育所長大的樹苗。目前,大苗造林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不僅便于管理和養(yǎng)護,而且可以在較短時間內(nèi)培養(yǎng)優(yōu)良樹種。
楊樹大苗造林的基本特點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各種林地條件均適用[1]。對于大苗造林而言,選擇使用的苗木需在良好育苗條件基地中培育,其苗木結構相對完整,同時還可以抵抗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對苗木的存活率有所保證。其次,大苗造林種子使用量減少。特別是楊樹種子,若不能滿足環(huán)境要求,種子發(fā)芽率會下降。所以,通常不會采用楊樹直接造林,而是以大苗造林技術為主。最后,大苗造林技術為林木生長提供了穩(wěn)定環(huán)境。
2? ?楊樹大苗造林管護方法
2.1? ?密度控制
綜合考慮楊樹造林目的材種,以確定最佳造林密度。對大徑級材進行培育,且輪伐期內(nèi)不允許間、疏伐,一般采用稀植和農(nóng)林間作方式,確保樹木接受充足陽光。通常株行距為6 m×6 m、7 m×7 m、8 m×8 m,且間作時間是5年。另外,也可以將規(guī)格控制在行距10 m、株距4 m左右,或將種植形式確定為大行距20 m、小行距3 m左右,同時可以間作農(nóng)作物,時間控制在6~7年。
2.2? ?栽種技術
2.2.1? ?包干
應選擇使用草繩與蒲包等材料,對樹干或粗壯分枝進行包裹,要求包扎物保濕且保溫。包干能夠規(guī)避強光直射或干風吹襲帶來的負面影響,降低樹干與樹枝的水分蒸發(fā)量。另外,要求樹枝貯存定量水分,且保證枝干的濕潤性。通過對枝干溫度的有效調(diào)節(jié),可以緩解異常溫度對于枝干的損害?,F(xiàn)階段,部分地區(qū)在栽種楊樹大苗的過程中,會使用塑料薄膜進行包干,但僅限于冬季,此時由于楊樹大苗處于休眠狀態(tài),所以并不會影響樹體。若樹苗開始發(fā)芽,則要立即清除薄膜,避免其對樹干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帶來不利影響。
2.2.2? ?噴水
楊樹樹體的地上部分會受蒸騰作用影響而失水,所以要保證及時噴水,以達到保濕的目的[2]。在噴水過程中,要求水流細且均勻,保證能夠對地上所有部位及周邊空間進行有效噴施,積極營造良好的樹體生長環(huán)境。除此之外,還要使用高壓水槍噴霧方式或在樹冠上方安裝供水管,綜合考慮樹冠的大小,對細孔噴頭個數(shù)進行確定并以噴霧方式噴水。另外,可以在楊樹枝上掛鹽水瓶,通過吊鹽水方式,將其內(nèi)部的水緩慢地滴向樹體。但需要定期加水,這樣一來,不僅能節(jié)省工作量,而且費用也明顯減少。
2.2.3? ?遮陰
楊樹大苗在移植初期,或高溫干燥環(huán)境下,需要科學合理地搭設蔭棚,以達到遮陰效果,使得棚內(nèi)部的溫度下降,樹體水分的實際蒸發(fā)量減少。特別是成行或成片種植過程中,如果楊樹大苗的種植密度大,應當搭設大棚,可以為后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應采取全冠遮陰的方式,蔭棚的上方與周邊都要和樹冠保持50 cm的距離,確保棚內(nèi)部的空氣流動條件理想,避免樹冠被陽光灼傷而受到損害。另外,要求遮陰度控制在70%,使得樹體能夠接受散射光,并正常進行光合作用。
2.2.4? ?保護新芽
在楊樹大苗造林過程中,新芽萌發(fā)是最常見的生理活動標志,同樣也保證了大苗成活。而樹體的地上部分萌發(fā),可以更好地刺激根系,加快楊樹根系萌發(fā)的速度。所以在楊樹大苗移植初期,尤其是移植過程中,要重新修剪樹體萌芽并進行必要保護,使其抽枝并發(fā)葉。在樹體成活以后,即可對其進行修剪及整形處理。
2.3? ?施肥管理
在楊樹大苗造林過程中,合理采用施肥措施可以保證樹勢的豐富性,然而在大苗移植初期,根系的吸肥能力相對薄弱,所以應當選擇根外追肥。通常來講,施肥周期是15 d。其中,肥料以尿素、硫酸二氫鉀以及硫酸銨為主,通過科學配制形成濃度為0.5%~1%的施肥溶液,選擇在早晨或夜間噴灑葉面。若遇到雨天,則需再次施肥。除此之外,還應結合楊樹大苗生長的具體情況,定期追加氮肥。在追肥過程中,需對施肥量進行適當控制,不可過多或過少,應綜合考慮環(huán)境因素與楊樹大苗生長狀況加以確定。
3? ?結論
綜上所述,楊樹這一具有較強適應力的樹種在國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能夠生長,且具有防風固沙和改善環(huán)境的功能,是植樹造林的常見樹種。為此,在楊樹大苗管理與養(yǎng)護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為不斷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須要綜合考慮楊樹生長環(huán)境,科學合理地采取管護方法。
參考文獻:
[ 1 ] 孫成龍.楊樹大苗造林的管護原理與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09):187.
[ 2 ] 薛權.白城五號楊樹大苗造林的管護原理與方法探討[J].新農(nóng)村(黑龍江),2014(12):264.
(收稿日期: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