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美 薛蘭 侯夢琳
[摘要]目的:就原發(fā)性癲癇患者海馬病變的臨床診斷,針對采用磁共振波譜的療效展開研究分析。方法: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間展開本次研究,隨意選擇我院接診的40例癲癇患者作為實驗組,再選擇4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比組,對兩組人員展開EEG、MRI與MRS檢查。結果:實驗組病側海馬的代謝水平情況均比對比組差,P<0.05。結論:磁共振波譜能夠讓海馬的生化改變得到清晰的顯示,有助于臨床原發(fā)性癲癇的診斷。
[關鍵詞]原發(fā)性癲癇;海馬病變;磁共振波譜
[中圖分類號]R7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3-000-01
近些年磁共振波譜在臨床癲癇診斷中有了廣泛的應用,磁共振波譜可以從生化水平角度將腦組織的代謝改變充分的反映出來,從而更好的診斷原發(fā)性癲癇。本次研究對我院40例癲癇患者展開磁共振波譜,取得一定的療效,現將研究詳細內容敘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間展開本次研究,隨意選擇我院接診的40例癲癇患者作為實驗組,再選擇4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比組。實驗組中男性患者的數量為21例,女性患者的數量為19例,患者的年齡分布區(qū)間為14-57歲,年齡中間值為(32.2±2.3)歲。對比組包含有男性20人,女性20人,年齡分布區(qū)間為15-64歲,年齡中間值為(41.35±2.35)歲。比較兩組人的基礎數據,P>0.05。
1.2方法對兩組人員均實施EEG、MRI與MRS檢查。EEG檢查中所用的儀器為美國尼高力ONE V32臺式數字視頻EEG儀,安放電極的時候根據國際10-20來進行,對EEG展開常規(guī)的描記。MRI檢查中所用的儀器為GE公司的1.5T Signa超導型磁共振機,矩陣設置為256×256,層厚設置為5mm,對檢查者運用標準頭顱線圈,并對檢查者展開常規(guī)性的軸狀位、矢狀位與冠狀位的掃描。在MRS檢查中運用單一位素點分辨自旋回波序列,TR設置為2000ms,TE設置為136ms,體素大小設置為20mm×20mm×20mm,運用軟件對各代謝物的水平進行自動分析。
1.3觀察指標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為比較兩組人的Cho/Cr、Cho/NAA、Cr/NAA與NAA/(Cho+Cr)等代謝物水平。以及觀察實驗組患者的磁共振波譜的檢查結果。
1.4統計學方法研究所得到的所有數據都在SPSS19.0軟件中展開處理,計數數據的呈現依靠百分數,運用卡方進行測定,而計量數據則以均值±標準差呈現,t進行測定,P
2結果
2.1觀察實驗組患者的MRS檢查結果通過磁共振波譜檢查,實驗組患者可檢查出海馬異常、雙側異常與單側異常等情況,數據詳見下表l。
2.2對比實驗組海馬病側和對側與對比組個代謝物的水平實驗組病側海馬Cho/Cr與Cho/NAA明顯比對側與對比組高,NAA/(Cho+Crl明顯比對側和對比組低,P<0.05,數據詳見下表2。
3討論
原發(fā)性癲癇在臨床上會表現出沒有神經系統損害,這就明顯增加了其診斷難度。在臨床中對患者展開EEG檢查可以取得明顯的診斷意義,然而常規(guī)性的EEG檢查卻不能夠對患者大腦半球深部、腦底面與顳葉大腦皮質的異常放電情況進行良好的記錄,導致其在癲癇的臨床診斷中受到一定的約束。在本次研究中有些癲癇患者存在有癲癇家族史與兒時高熱驚厥史等,這可以說明癲癇的多次發(fā)作會造成海馬區(qū)域神經細胞出現脫失的情況,且容易出現變性壞死與增生膠質細胞的情況,從而成為癲癇疾病的特定病理改變。
磁共振波譜在臨床上是一種原位神經生化分析技術,其不會造成創(chuàng)傷,能夠在癲癇患者腦組織代謝的檢測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有醫(yī)學者通過臨床研究表明,組成癲癇患者磁共振波譜的主要共振峰有三個,一是NAA,二是cr,三是Cho。而NAA中又包含有NAA與少部分的NAA塔氨酸。其主峰主要是來源于線粒體,其在患者神經元與前突觸細胞內有著廣泛的存在,但是NAA并不存在于已經成熟的膠質細胞內,因此有人會將神經元的標志物定為NAA,NAA的峰值出現降低就能夠說明神經元開始喪失以及功能出現障礙。cr的主要組成成分有磷酸肌酸、肌酸和少許的氨基丁酸、谷胱甘肽與賴氨酸,可以在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中發(fā)現cr。其可以在高能磷酸鹽的儲備中發(fā)揮作用,也可以有效緩沖二磷酸腺苷與三磷酸腺苷。由于其含量在不同的病理狀態(tài)下都能夠維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所以可以將其當做參考值來進行其他代謝產物變化的對比。cr發(fā)生改變能夠將能量代謝狀態(tài)的改變充分的反映出來,峰值出現明顯抬高的情況則可以說明存在有增生膠質。Cho中包含有多種膽堿復合物,甘油磷酸膽堿、磷脂酰膽堿與磷酸膽堿為比較多見的三種膽堿。膽堿和細胞膜磷脂的分解與合成存在著比較大的關聯性,其可在細胞膜的構成中發(fā)揮一定作用,同時其也是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前體。其峰值明顯升高可以說明存在膠質細胞增生的情況,而且還和海馬的硬化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海馬硬化在臨床上指的是海馬區(qū)域神經細胞出現脫失,并且存在膠質增生的情況,這也是顳葉癲癇中最為多見的發(fā)病原因。海馬病變早期,最早出現病變的部位為易損的齒狀回與CA4區(qū),只是運用MRI來對海馬體積進行測量,若想發(fā)現異常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而患者運用磁共振波譜,只要患者神經元存在缺失或是功能出現異常,都會使得MRS的相應波峰出現變化,所以MRS的敏感性更高。與MRI進行比較,MRS具有更加高的術病理診斷符合率,在局部神經元病變的探測中可發(fā)揮顯著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對癲癇患者與健康志愿者都展開EEG、MRI與MRs檢查,由結果數據可知,通過MRS檢查可以檢出實驗組患者的海馬異常情況,且實驗組病側海馬Cho/Cr與Cho/NAA明顯比對側與對比組高,NAA/(Cho+Cr)明顯比對側和對比組低。綜合以上敘述可知,原發(fā)性癲癇具有較為復雜的發(fā)病原因,有許多因素都會對腦代謝與腦功能造成影響,現在i臨床中對其診斷的檢查方法主要有EEG、MRI與MRS等,磁共振波譜能夠讓海馬的生化改變得到清晰的顯示,有助于臨床原發(fā)性癲癇的診斷。同時也可運用EEG與MRI來輔助檢查,來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從而使得患者的癲癇發(fā)作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