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琴
[摘要]目的:探究支持性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依從性及照顧者焦慮情緒的影響。方法:選擇院精神科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精神分裂患者90例,隨機分為行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n=45)與并行支持性護理干預實驗組(n=45),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依從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焦慮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精神分裂患者采用支持性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焦慮情緒,且有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評分,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支持性護理;精神分裂;依從性;焦慮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3-000-01
支持性護理,指的是通過護理人員采用語言手段,進行心理治療,進而加強患者精神類活動防御力,使患者恢復與控制對周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為探究更為有效的護理方案,本次研究以我院精神科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常規(guī)護理與社支持性護理的應用價值,結果顯示支持性護理效果更佳,故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我院精神科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精神分裂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45)與實驗組(n=45),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29-68歲,均數(shù)(45.3±7.7)歲,病程3-6年,均數(shù)(4.1±1.0)年,實驗組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年齡30-70歲,均數(shù)(46.2±7.5)歲,病程3-6年,均數(shù)(4.0±1.0)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礎資料上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無其他內臟疾病、嚴重高血壓,且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訂了同意書。
1.2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容為人院指導,用藥指導、飲食管理,睡眠護理等,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并行支持性護理干預,主要內容為:其一,信息支持,護理人員應采用集體授課模式,指導患者進行角色扮演與情景模擬,結束并進行分享討論,以保證患者掌握精神分裂疾病的相關病理知識,注意事項,藥物管理,治療方案以及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處理,其次,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家屬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與患者溝通交流,此種集體授課應保持每周一次,每次90mm,持續(xù)三個月。其二,心理護理,常見的支持性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需通過傾聽、解釋、幫助、指導與共情來切實幫助患者理性認識精神分裂疾病,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找出患者錯誤理念,并耐心向其講解,其次,還需對正確觀念加以適當鼓勵,以輔助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接受現(xiàn)實,采用積極地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交流過程中多采用和藹敬語,以保證良好的護患關系。其三,放松訓練,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一手放置于膈肌附近,慢慢呼吸,感受膈肌的變化,從而減輕患者焦慮情緒。其次,可為患者組織相關慶生活動,進而增進護患關系,亦可起到調節(jié)家庭關系的作用。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依從性以及焦慮情緒評分。依從性有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三個指標;焦慮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來評價患者焦慮情緒。
1.4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均在Excel預處理的基礎上,采用SPSS21.0軟件包進行處理分析,設定為P<0.05,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依從性組問對比
實驗組患者依從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2.2患者焦慮情緒評分組間對比
實驗組患者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3討論
精神分裂為常見精神障礙疾病,此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難治愈等特性,因此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源與醫(yī)療支持,來滿足不斷變化的治療與護理需求。何春香等指出,對精神分裂患者采用支持性護理方案干預可明顯改善患依從性,并降低患者焦慮情緒評分。在支持性護理的過程中,通過采用信息支持,可使患者正確認識此疾病相關病理、注意事項、應急措施等,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正確引導患者接受現(xiàn)實,以積極地態(tài)度面對生活,并輔助其樹立治愈自信心;通過指導患者進行放松練習,可大幅度改善患者焦慮等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在采用支持性護理干預后,實驗組依從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焦摩晴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表明此方案應用價值顯著。綜上所述,在對精神分裂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可采用支持性護理方案,以改善患者依從性,降低患者焦慮情緒評分,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