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友 朱士海
人物名片:菅傳義,現(xiàn)任建陽建盞協(xié)會理事,豫東古陶瓷博物館總顧問,景德鎮(zhèn)宋元青白瓷研究會副會長,傳義古陶瓷標本藝術中心主任,河南省傳義收藏品科技檢測中心專家。
他曾是一名普通的汽修工,偶然的機會接觸到宋瓷,便深深為之癡迷。隨后,他把愛好變成了專業(yè),幾年間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宋瓷收藏家”。后來,他又把專業(yè)變成了事業(yè),成功采用純原礦石球磨施釉,燒制恢復了宋瓷——建盞?,F(xiàn)在,他把事業(yè)變成夢想,希望在有生之年將“曜變天目盞”燒制成功。他就是單一礦石結(jié)晶釉創(chuàng)始人菅傳義。
菅傳義,這個名字可能乍聽之下會覺得陌生,有人甚至會把姓給讀錯,但是如果肯沉下心來了解一下他的人生故事,你就一定會被他的堅守和執(zhí)著所打動。這個看似貌不驚人的燒瓷藝人,正在匠人之路上探索前行,他通過改變建盞傳統(tǒng)的燒制方式,以一己之力撰寫著建窯歷史新篇章。
“汽修工”出身的“宋瓷收藏家”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菅傳義在河南商丘開了一家汽修廠。一次偶然的機會,汽修廠附近的隋朝大運河有很多人挖泥沙蓋房子,伴隨泥沙出土還有一些古瓷器,然而卻無人知曉其收藏價值之高。
菅傳義曾在史書中了解到,宋朝運送瓷器大部分以水路運輸,且流經(jīng)隋朝大運河,所以在此河中發(fā)現(xiàn)宋瓷實屬正常。于是,頗有遠見的菅傳義就拿啤酒和香煙與他們交換,從此,他走上了傳奇的宋瓷收藏之路。
從1987年到1999年這十多年間,菅傳義陸陸續(xù)續(xù)收藏了更多瓷器。在1997年他關閉汽修廠,將所有資金投入收藏瓷器。玩瓷入迷的他,曾看中了一個北宋湖田窯花口瓶,花了三年時間多次親自遠赴內(nèi)蒙古才得到這個藏品,現(xiàn)在這個瓶的市值已經(jīng)過百萬元。
從門外漢到“建盞復燒專家”
1999年,菅傳義奔赴江西景德鎮(zhèn)學習燒制瓷器,這一待就是6年。在景德鎮(zhèn)學習燒制瓷器這6年間,他幾乎把較為有名的幾個窯口的瓷器都復燒過,發(fā)現(xiàn)唯有建窯這個窯口的瓷器難度是最大的。
“難度越大意味著挑戰(zhàn)性越強,我就是喜歡挑戰(zhàn)高難度?!痹诤髞淼膸啄陼r間里,他潛心鉆研建窯的建盞,克服重重困難,從無到有,從門外漢到制陶專家,終于在2013年通過電窯在復燒建盞成功。
復燒成功的喜悅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因為古人是在龍窯里把建盞燒制出來的,菅傳義決心要在龍窯柴燒中復燒建盞。帶著這個想法與信念,精益求精的他來到建盞發(fā)源地——建陽,不惜斥巨資建設龍窯,遵循古法燒制建盞。
不忘初心 “砸”出成果
為了尋找最頂級的原礦石,他穿沙漠、入戈壁、進草原,光越野車就跑壞了三輛。期間,他三次心肌梗塞,每次到了死亡邊緣又被拽了回來。他憑著對建盞燒制的狂熱追求硬是挺了過來。
“還原是對歷史的尊重,只有分毫不差的復刻才能體現(xiàn)歷史的厚重和時代背景賦予器物的價值?!彼麜r常在自己的博物館里反復觀察所收藏的建窯瓷器,對建盞的器型、形態(tài)、釉色等方面反復研究。
“既然要燒制建盞就要燒制出與宋代相同的作品,我常望著這些瓷器,與古人隔空對話,想他們當時的做法,問他們當時的狀態(tài),力求自己將所燒制的作品與古人接軌。創(chuàng)新未嘗不可,但創(chuàng)新必須是在宋瓷原有的基礎上的?!痹谒未湃嗽谟粤蟽?nèi)添加草木灰和鉀長石,目的是降低溫度,便于施釉。而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他卻在多次的理論與實踐探究過程后,在使用原礦釉燒制建盞這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與突破,推翻了沿用多年的古法,直接使用純原礦石球磨施釉,入窯一次性燒制成功。
菅傳義克服重重困難,從無到有,從一個門外漢成為制陶專家;從收藏到燒制,從還原到創(chuàng)新,一步步的傳奇之路實在是令人驚嘆。熱衷于燒制建盞的他就是要用最原始的東西還原宋代最原始的味道。
現(xiàn)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將“曜變天目盞”燒制成功再捐給國家,讓國人不必走出國門就可以看到“曜變天目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