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冬霞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人類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音樂在人類的生活中更是不可缺少的,對于學生而言,音樂更是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與意義。然而在日常教學中卻存在著效率不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得不到提高的現(xiàn)狀?,F(xiàn)將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效果的幾點嘗試總結如下。
關鍵詞:教學效果;教材;學生參與;教師素質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fā)創(chuàng)作性發(fā)展?jié)撃?,提升?chuàng)造力;傳承名族優(yōu)秀文化,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人際關系交往、情感溝通及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深入挖掘教材。
深入挖掘教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基礎保障,真正做到夠深入?yún)s很難。參加優(yōu)質課評選時,還是年輕老師的我選好課題,剛聽幾遍歌曲,便匆匆定了上課的環(huán)節(jié),進而祥案迅速出爐,接著是一遍遍試講。后來竟猛然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樂句的情感理解出了偏差。當時選的課題是《稻草里的火雞》,樂曲中四個“快來快來”表達的情感不同,導致樂曲強弱處理很不恰當。接下來,我一個在音樂教室反復聽反復唱了兩節(jié)課,才發(fā)現(xiàn)看似簡單的歌曲,聽一遍有一遍的理解。
二、以學生為主題,注重音樂性。
以《哦,十分鐘》為例,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很難唱準確。記得剛設計課程環(huán)節(jié)時,我在休止符的地方用了一個握拳的手勢代替,然而在講課中這個難點卻一直攻不破,任我怎么強調學生也不能準確的讀準節(jié)奏。后來試著把握拳的手勢去掉,借鑒合唱指揮的方式,用恰到好處提示學生感知音樂本身,帶學生體會音樂的感覺,不用過多的語言,學生把握的非常準確,似乎這里并不是難點。成功的老師就該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而不是過分關注自身的體現(xiàn)把簡單的問題弄到復雜。
音樂的魅力并不止于課堂上的成功,更是要讓學生熱愛音樂,能從音樂中感受到快樂,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每次上完音樂課,我都會鼓勵學生們回家唱給家人聽,或者讓孩子回家后選一首家人都會唱的歌曲,和父母一起歌唱,讓學生的家長充分的感受孩子們的情感,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妙。
三、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學效率的高低。這是我們常說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系。作為小學音樂老師,“唱、彈、跳”是必須具備的三大基本功?!俺奔锤璩芰妥詮椬猿芰?。歌唱教學是訓練學生的音樂感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聲情并茂地范唱能給學生帶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皬棥奔存I盤彈奏能力和即興伴奏能力。只有具備嫻熟的、能為各種風格的歌曲伴奏的即興能力,才能組織好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教師要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鼓勵學生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可以舞動出自己喜歡的舞姿,讓身體與音樂結合起來。只有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自身素質,才能更好的引領學生,讓學生們愛上音樂,讓音樂成為學生們生活中一絲快樂的源泉。
四、教學法的合理運用。
識譜教學和多聲部教學中可以運用有趣的柯達伊教學法。記得教材培訓時僅僅一個科爾文手勢的合理運用,就能讓幾百人的會場合唱一首歌曲,四五個聲部融合在一起是那樣清晰、和諧。如此立體、豐滿的和聲效果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老師。科爾文手勢音樂課本上也有提到,在《捕魚歌》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打手號唱樂譜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準確領會動作的高低和音的高低直間的密切聯(lián)系,再加上趣味性語言的提示,用起來也能得心應手,提高識譜能力。前幾日學校搞的教研活動中,我教唱了《大家來唱》,這是一首二聲部合唱作品,我給自己定的教學目標是完整準確的學會歌曲。教學過程過我用柯達伊手勢同時指揮兩個聲部唱出樂譜,為接下來的聲部融合打下了基礎。最后教學目標基本完成。
處理難點節(jié)奏或重復性律動時我們可以運用奧爾夫教學法。比如初識切分節(jié)奏,我先告訴學生我們要公園里打果子,我們要“打大的”,強調大字,中間的重音自然就出來了,再運用身邊的六面體凳,小樂器去敲一敲,很快就掌握了?!缎腋E氖指琛分形覀兛梢栽O計簡單的律動,讓學生拿著簡單的打擊樂器圍成圓圈走起來,聽到相同的音樂做出相應的反應。學生們玩的不亦樂乎,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用起來都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不能照搬過來用。所有的手段都是為了更好服務于教學目標,使不能解決的問題找到辦法,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音樂能用最強烈的力量深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用美來浸潤心靈時它因此而美化,如果沒有這種適合的教育,心靈也就因此丑化?!笨梢姡_的音樂教育可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美的熏陶與凈化。小學音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教育中教師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陶冶情操,使學生獲得美得感受。
參考文獻:
[1]談小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育[J]. 張紅紅. 徐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4(02)
[2]運用多元化策略強化小學音樂教學效果[J]. 畢天格. 文教資料. 2018(03)
[3]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互動[J]. 王碩. 中國校外教育.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