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鳴
摘要:報紙需要花費時間以及資金印刷,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報紙產業(yè)的成本投入正在不斷提升。因此報紙行業(yè)有必要改善自身的工作模式。本文從地市黨報的民生報道模塊著手,簡要分析了應該如何凸顯出地市黨報的影響力。
關鍵詞:民生報道;地市黨報;影響力
對于民生報道,絕對不能斷章取義地理解為市民生活過程中的瑣碎小事報道。事實上,現(xiàn)階段人們所議論的熱門話題,大到我國推行的時政方針、經濟對策,小到百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無一不是民生報道的內容。對于此類民生問題的報道,地市黨報有必要采取更為優(yōu)質的處理方式。
對于國家層級的時政要素、經濟對策等,甚至是我國重要決議、會議等等,其中往往存在極為重大的民生要素,會直接關聯(lián)到百姓生活、教育、就業(yè)、醫(yī)療保障、養(yǎng)老服務、住房保障等等。在對這些內容進行報道的過程中,地市黨報必須從嚴對待,同時避免出現(xiàn)“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利用程序化報道來為百姓解讀相關內容。此類民生內容需要將群眾的需求作為基本出發(fā)點,從決議政策之中尋找能夠和公民利益相互切合的關鍵點,在此開展時事報道,采用本土化以及平民化的語言,從公眾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解讀,以此來讓公眾充分感受到我國政府作出的決策對其生活的推進作用??偟膩碚f,就是將大民生做平?;幚恚缤屠习傩铡皣Z家?!币粯舆M行播報,從而讓公眾從心底去支持、擁護政府所做出的決策。
小民生主要是公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發(fā)生的小問題,只要地市黨報工作者深入到事件之中,仔細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蘊藏著諸多地方民生問題,其中的困難以及問題均是亟待解決的。對于這些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小問題,地市黨報需要盡可能地避免出現(xiàn)“雜七雜八”的報道模式,既要明晰百姓喜樂憂慮之處,又要具備以小見大的本領,從基層小事看起,從細微的小民生之中尋找群眾的共同關注點,最終尋找到普遍問題,同時對其加以錘煉加工、適當編寫,將類似民生事件進行報道,同時添加諸如圖片或者百姓觀點的多種表現(xiàn)模式,以此來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為政府部門出臺政策改善百姓生活狀況提供決策依托。
事實上,大民生以及小民生之間的聯(lián)系密切,二者從屬于交互雙向行為,大民生是由大及小,而小民生則是由小見大,不論二者展現(xiàn)形式如何,其根本出發(fā)點都是相同的,旨在從宏觀角度來解決百姓生活存在的問題,著意于政府、百姓一條心,增加群眾對于地市黨報的關注力度,擴大影響。
時代的發(fā)展衍生出了大量媒體新形勢,并且大多具有強力的互動性,這一直都是報紙存在的短板問題。由于民生問題與讀者之間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所報道的內容就是人們身邊的事情,因此其開展互動的積極性要明顯高于其他新聞內容。這也說明地市黨報的民生報道模塊必須足夠注重與讀者之間的交流互動。介于此,地市黨報可以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的交流平臺,以此來全面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例如,地市黨報可以創(chuàng)設熱線平臺,讀者可以在平臺之中說出自己的煩惱、意見等等,而地市黨報部門則是與其進行平等溝通,并將民眾的意見反映到報紙內容之中;又比如,地市黨報可以推出微信服務平臺等欄目,將讀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予以書寫編輯發(fā)布,并呼吁其他讀者積極地出謀劃策,幫助發(fā)布人解決其實際困難,以此來全方位地促進地市黨報與讀者之間的聯(lián)系。
地市黨報的民生報道主要關注的內容是人民的意見、生活以及其問題,其展現(xiàn)出的是微觀以及宏觀之間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其內容都是國家、人民相互連接的,內容的獨特性使得地市黨報的民生報道形成了獨特深刻的表現(xiàn)模式。其間,民生報道所存在的服務性一直被人們所津津樂道。在最近幾年,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化,就報紙來看,讀者所希望獲得的不僅僅是你能幫我介紹什么,更希望獲得的是你能幫我解決什么。地市黨報只有做到這一點,那么百姓才會愿意加以閱讀。所以服務性是突出地市黨報影響力的重要因素,為讀者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吸引更多百姓加入到品讀報紙的行列之中,久而久之,地市黨報必然會成為新媒體時代下的一股洪流。
總而言之,地市黨報作為服務民生發(fā)展的專業(yè)報紙,在新媒體日趨發(fā)展的今天著實重要。相關部門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擴大民生報道的覆蓋范圍,為百姓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