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的教育改革不斷進行,對于體育訓練也是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體育訓練是保證學生能夠掌握課堂知識的重要步驟,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體育訓練的進行沒有起到作用,多數(shù)學生對于體育訓練抱著僥幸心理,在訓練過程中根本不認真進行訓練,這也是導致體育教學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新的發(fā)展要求下,體育教育必須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從而促進我國體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質量;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G807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3-043-01
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的體育教育質量處于低下的發(fā)展狀態(tài),體育教育主要采取課程設計、組織教學這兩種方式。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這類教育模式已經(jīng)跟不上學生的需求,學生對于體育學習沒有興趣,導致體育教育的發(fā)展相對落后。如何提高當下體育教育的質量,是當下體育教學改革的工作重心。
1當前體育教學面臨的困境分析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體育教育成為改革的一大重心。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越來越多的先進體育教育方式逐漸出現(xiàn),目的是全面做好體育教學工作,但是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需要解決,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沒有明確的教學定位,在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質脫離了學生對于體育教育的需求,體育教師在內容的設置上以基礎要領為教學中心,導致體育教學只是淺層次的教學,對于學生學習體育的主觀感受沒有深入地進行考慮,導致體育教學課堂質量低下,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不高,這樣的長期教學使得學生開始厭惡體育課程,進而對體育教學質量產(chǎn)生影響。
2提升教學質量途徑研究
2.1更新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長期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較差,只有改變教育觀念,才能提升學生在體育課堂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在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積極在課堂上進行配合學習,使得教師的教學任務迅速完成,學生則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興趣進行其他學習。同時教師需要改變教學內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備課,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在體育課堂上愉快地學習。
2.2正確對待體育課堂
當前的體育教學質量達不到預計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和學生對于體育的認識和態(tài)度不夠正確,教師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認為學生能夠及格就行,學生對于體育這種副科更是滿不在乎,這就造成了體育的教學存在問題。因此,應轉變教師對于體育的教學要求,定期舉行體育項目的考核,嚴格要求學生的各項成績,進而起到威懾的作用。其次學生的教育工作需要狠抓,將日常的出勤作為最終成績的部分參考,從制度方面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對待體育課堂的學習,甚至一些學生學習體育就是為了取得名次,這樣的教學目標不符合開展體育的根本目的,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滲透對學生的健身意識的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等內容,只有這樣才可以從最本質的層面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才能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起到明顯的促進和鼓勵作用。
2.3轉變課堂教學模式
在課堂上多數(shù)教師仍然采用講課的模式,這種模式的結果就是教師講自己的,學生做自己的,導致學生和教師的脫節(jié),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了師生互動,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課堂的專心程度,又能增加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的效果,長期堅持會大大提升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此外,還可以設立小組合作制,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為以后的體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4優(yōu)化體育教學內容和課程
體育教學內容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太過死板,因此需要改變教學內容,讓教學內容更加具有活力,將游戲引入體育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改善課堂的教學氛圍。體育教學的核心要素就是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內容不僅是體育運動的技術性內容,同時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體育文化的熱愛,幫助學生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這樣才符合開設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
3結束語
教育的發(fā)展需要不斷地改革,為社會的發(fā)展提供與之相符合的人才。體育課程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只有充分地認識到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才能將體育教學中的困境進行合理科學的解決,進而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最終推動我國體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潤平.新背景下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的積極影響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05):100-103.
[2]周新梁.當前體育教育教學中的困境及解決途徑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04):105-106.
[3]宋曉燕.我國院校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影響及發(fā)展探究[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3(05):56-58.
作者簡介:
龐毓恩(1965.2—),男,壯族、廣西靖西,本科,副教授,右江民族醫(yī)學院,研究方向:大學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