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漪
如何解決獨生子女一代人際交往問題和防治“空心病”?怎樣深化家校合作,尋找德育的新增長點?將原本“老大難”的高中寄宿生管理,轉變?yōu)橛行в碌男铝咙c,這其中又經歷了哪些過程?……近日,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高中綜合改革,展示各校德育工作的豐碩成果、加強德育管理的經驗交流,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第八屆德育創(chuàng)新論壇——“新時代德育工作的思考”在華師大二附中順利召開。論壇由上海市中小學德育研究協會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德育管理專業(yè)委員會主辦,華師大二附中承辦。
據了解,圍繞此次論壇的主題,本市的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紛紛投稿,組委會精心匯編了論文集,供參與者書面交流,同時組委會精心挑選了7篇具有代表性的主題論文進行現場交流。上海市中小學德育研究協會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德育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劉福朝老師做了專業(yè)點評。上海市中小學德育研究協會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德育管理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朱吉政老師做了總結發(fā)言。
畢業(yè)后,還想念著學校的寄宿書院文化
在上海的實驗性示范性高中里,住宿生占有一定比例。在十六七歲的年紀,高中生們既渴望獨立,但自我管理能力又有所不足。在南匯中學2300多名學生中,一多半寄宿,南匯中學張韶龍老師的發(fā)言《匯善 匯美 慧生活——營造基于生活自覺“寄宿書院文化”的創(chuàng)新實踐》,講述了南匯中學是如何創(chuàng)建“寄宿書院文化”,并對學生的基礎文明行為規(guī)范習慣的養(yǎng)成和步入大學及社會后生存能力的發(fā)展,起著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的。
南匯中學的“寄宿書院文化”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作用,即:“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p>
“軍事化管理樹規(guī)范,人性化關愛冶情操;指導學生自主管理,創(chuàng)建五星和諧寢室……”張老師介紹了創(chuàng)建寄宿書院文化的管理理念和育人實踐。
其中,創(chuàng)建于2014年的寢室文化節(jié)深受學生喜愛,已經成為學生們期待的“南中春晚”。寢室文化節(jié)期間,會開展“五星級和諧寢室溫馨小故事”評比,五星級樓層長、寢室長、班主任評比,以及“演繹真生活,傳播正能量”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舞臺上,無論是悠揚的還是催人奮進的歌曲,抑或是獨舞“花園”,當然更有男女生的吉他彈唱與鋼琴合奏……所有這一切,歷歷在目,印在一屆屆學生的記憶之中。據了解,南匯中學楊秀老師編輯制作的校園文化專題片《創(chuàng)建“五星級和諧寢室”文化》,還榮獲全國中學生校園文化專題片展播“銀獎”。不少學生畢業(yè)后還會想念著南匯中學的寄宿生活。
浸潤式研學,給學生真正心靈觸動
當代高中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有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體會到,想關心別人都不知從何做起;想贊美別人卻不知從何開口;想協調人際關系卻越協調越復雜;想與人為善卻控制不住自己的沖動而語言生硬、動作粗糙。人際關系能力有問題,高中教育可以做什么?
“空心病”則是指一種價值觀缺陷的狀態(tài)。只有通過特殊的課程學習、生活體驗和真正的心靈觸動,才能去除他們內心深處的遮蔽,在認識他者、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我,發(fā)現自我。為了防治當代學生的“空心病”,學校應該通過教育行為引導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我,重建他們的精神支柱和內心信仰。
復旦附中以“浸潤式研學”為載體的高中生社會實踐課程——“菁英計劃”,就是針對上述問題的,同時試圖解決傳統(tǒng)的高中生社會實踐和成長體驗不足的弊端,并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探索重構現代教育社會實踐課程體系的方式。
所謂“浸潤式”,強調了課程實施提供學生全面的時間和空間去體驗和學習,該課程包含了課堂、教學、探訪、實踐相結合的滲透和內化的學習形式,特別是帶領學生前往外?。ㄊ校W校開展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這需要學生在陌生,甚至條件較差的環(huán)境下獨立生活,與有不同成長背景的同齡人打交道等等。通過為期一周的與年級中不同班級同學的集體生活,通過對中西部地區(qū)學校同學的學習、生活、家庭的認識和了解,理解他者的生命狀態(tài)和生存困境,提升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家國情懷,塑造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精神追求”,從而實現學生的“精神成人”。
很多同學表示,在“菁英計劃”之后,自己更有意識地關注國家和社會大事,更有意愿主動參加志愿者活動。在大學升學的專業(yè)選擇上,復旦附中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報考醫(yī)學等方向,也有學生主動報考外省(市)的高校就讀基礎學科,他們的理由是因為“祖國需要”、“民族需要”,這些都體現了“菁英計劃”對學生生涯規(guī)劃的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