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恒
摘要:現(xiàn)代社會需要二十一世紀新型的人才,需要在觀察、實踐、思維、整合、交流等各方面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如何培養(yǎng)這些方面的人才,我們將從一件件小事開始做起,通過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去踐行。因此我們提出了“每月一事”德育主題活動內容,以活動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每月一事;活動載體;綜合能力
在我國的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灌輸?shù)掠钡谋锥?。教師將德育的內容通過講授等不同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接受社會所認可的道德觀念并最終形成固定的行為習慣。這種單一、僵化的灌輸方式忽略了學生是活生生的生命體,是一個個自主能動地進行認識和實踐的主體,因此,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惡和反感。而這種模式也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使之不能有更大的體驗和收獲。
現(xiàn)代社會需要二十一世紀新型的人才,需要在觀察、實踐、思維、整合、交流等各方而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因此,我國現(xiàn)在教育也注重了素質教育,在開創(chuàng)性人才需求大增之后逐漸加強了各方而能力的培養(yǎng)。但在現(xiàn)在的教育模式下,如何找到突破口,找到一個載體,去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呢?我們將從一件件小事開始做起,通過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去踐行。因此我們提出了“每月‘事”德育主題活動內容,重點抓“每月一事”主題的系列化、活動化、常態(tài)化,并與各種綜合實踐活動、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日常生活與學習緊密結合,把培養(yǎng)學生能力貫穿在一件件小事中,一個個細節(jié)中,一次次活動中,做出成效。
一、什么是“每月一事”德育主題活動
“每月一事”德育主題活動是指:每個月設定一個德育主題,以學校的各種活動為載體,從小事做起,從培養(yǎng)學生健全品格和良好行為習慣入手,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動嘴、動情的參與、實踐,促進學生全而發(fā)展的一項活動。
“每月一事”德育實踐活動內容如下:
1月:讓我們學會吃飯2月:讓我們不闖紅燈 3月:讓我們一起去植樹
4月:讓我們去踏青 5月:讓我們學會掃地6月:讓我們學唱一首校園歌
7月:讓我們玩球去 8月:笑著和別人打招呼 9月:每天閱讀十分鐘
10月:給爸爸媽媽寫封信 11月:做一回演講者 12月:每天記錄生活
每月一事德育主題活動是針對傳統(tǒng)德育教學的改革,它對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塑造,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科學方法和思維方法的啟迪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真正符合中學的學生實際、貼近社會和學生生活、突出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全而發(fā)展的德育新模式 德育主題活動課模式,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學的德育工作,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全而發(fā)展。
二、開展每月一事與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關系
綜合能力是人在思維中把客觀對象的各個部分結合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考察、認識的技能和本領。思維中的綜合,是把客觀存在的各個要素、層次和規(guī)定性,用一定線索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從中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本質關系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借助綜合能力,可以對決策對象的認識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零散到完整,由局部到整體,從而把握全局,立足長遠,使決策不偏離方向。所謂綜合能力是指統(tǒng)籌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科爾伯格提出,他主張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發(fā)展兒童的道德推理能力,以推進道德行為的完善。他提出通過情景沖突來調動學生思維,通過思考與爭辯,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并通過角色扮演,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主體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各方而的能力。
(一)每月一事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提供了載體
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校里可以通過課堂學校、課外活動、家庭作業(yè)等方式所實現(xiàn)。其中以活動為載體的互動性的教學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更能獲得能力的提高。而每月一事正是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參與進去,在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策劃、籌備、展示、交流、反思等手段鍛煉學生的能力。
(二)較強的綜合能力能更好地完成每月一事各項活動
在實行每月一事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從開始做每月一事內容單一,到內容豐富;從上臺緊張到淡定自如;從組織混亂到管理有序,當能力提高的同時,對每月一事有更好地指導作用,能提升每月一事的質量。
三、利用“每月一事”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一)每月一事能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籌分工能力
統(tǒng)籌能力是指洞察事物、工作謀劃、整合協(xié)調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方而的能力。從深層來看,它包括了一個過程的五個步驟,即統(tǒng)一籌測(預測)——統(tǒng)一籌劃(計劃)——統(tǒng)籌安排(實施)——統(tǒng)一運籌(指揮)——統(tǒng)籌兼顧(掌控)。每月一事就是可以鍛煉學生的策劃統(tǒng)籌能力。
我們定了12個月的德育主題之后,會對學生進行分工,把任務分配到學生那里。通常會設立一個總負責人,每個星期也可以有一個負責人。在每月大主題之下,每個星期可以設立一個小主題,然后安排小組的同學圍繞這個主題開展活動。我們只是定一每月大的主題內容,但具體到每一次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是需要再細定的。這個任務可以交給學生去進行策劃統(tǒng)籌,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去定內容,如何去進行分工。
總負責人接到本月主題后,就要想想在四周內,如何展現(xiàn)這個主題。每周主題和每日安排可以由總負責人定,也可以由周負責人定。把安排的內容設計好,做好計劃,形成表格。以二月份主題《讓我們不闖紅燈》為例:
總體安排后,負責的小組就開始準備。每個組的小組長負責收集資料,然后制作成課件。在這制作課件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進行思考,篩選合適的材料,這個過程提升了學生的策劃能力。一般負責的小組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四位同學怎樣進行分工,怎樣發(fā)揮每個小組成員的長處,這需要負責人進行合理的分配。在分工時,一般會安排小組同學的能力特點進行分配,在收集資料,制作課件能力強的安排制作課件,表達能力強的負責上臺發(fā)言,總結能力強的同學負責總結等等。各項工作準備好后,在上臺展示前還要進行演練,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還要不斷地進行修正。這個過程鍛煉了負責人的統(tǒng)籌能力,讓學生在安排每月一事當中學會如何去進行分工,計劃,演練,修正、展示、反思等工作體驗,經(jīng)歷了如何從策劃到最后完成一件工作的過程。
(二)每月一事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動手實踐就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xiàn)實世界一切客觀物質的社會活動?,F(xiàn)在我們的教育制度還是以應試為主,多數(shù)以紙上的考核題目為主,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而每月一事通過活動的準備與呈現(xiàn)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每月一事最常見的分享形式為課件的展示,課件展示前需要制作課件。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懂得了如何去設計,如何使用電腦軟件操作,還要不斷地進行修改,這個過程就是實踐動手的過程。每月一事還可以讓學生在家或學校進行家務勞動,如5月份的主題是“讓我們學會掃地”,就是以做家務、愛勞動作為主題。一般我們會安排同學在家里幫忙做家務,這樣鍛煉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讓同學真正參與勞動,熱愛勞動。我們還進行“家務小能手”的比賽,給予同學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1O月份的“給爸媽寫封信”,是關于感恩的主題,可讓學生親手給爸媽寫賀卡,寫封信,為爸媽做一頓飯,洗一次腳。3月份的“植樹”主題和4月份的“踏青”主題,都是親近大自然的活動,都是讓同學們進行實踐動手的最好體驗。
讓同學們通過實踐活動獲得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標準。每月一事給予了同學實踐動手動的機會和平臺,提高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開闊了視野,讓學生真正得到教育。
(三)每月一事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自信能力
溝通交流能力是指個體在事實、情感、價值取向和意見觀點等方而采用有效且適當?shù)姆椒ㄅc對方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本領。而自信本身就是一種積極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評價上的積極態(tài)度。每月一事活動,能促進同學們的交流能力,從而提升同學們的自信心。
在準備每月一事的組織策劃的過程中,一個小組的同學需要和大家一起討論研究,這樣增加了同學們的交流機會?,F(xiàn)在很多同學都喜歡有社交軟件進行溝通,而對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相對減少了。每月一事就給大家一個溝通的平臺,大家一起去商量,一起去排練,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大家更加了解對方,也拉近了大家的友誼。
每月一事需要同學們上臺進行分享,很多同學如果平常沒有很多上臺經(jīng)驗的話,往往會緊張,上臺后會發(fā)抖。所以,在一開始的每月一事分享,往往都是同學們按著課件ppt在讀。有些同學比較害羞,站在臺上不敢抬頭,不敢正視全班同學。而且說話顫抖,聲音細小。但在分享的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們不斷對上臺者進行鼓勵,同時也指出改進的地方,讓分享的同學得到信心,也知道改正的方向。
特別是十一月份每月一事的主題是“做一回演講者”,同學們上臺演講,口語表達能力得以加強。演講是比較專業(yè)的口語表達交流形式,會演講往往表示以個人的表達能力是挺強的。同學們在這個月中不斷地上臺進行演講,說自己的故事,談別人的人生,淡天說地,既增長了見聞,又提升了專業(yè)的表達能力。
隨著上臺次數(shù)的增多,同學們上臺分享的膽量越來越大了,敢抬起頭,眼睛能看著臺下的觀眾。背挺直了,昂首挺胸,聲量提高了,同學們聽得很清楚。甚至還有了肢體語言,不再是拘謹?shù)臉幼?。更重要的是,同學們在這個過程中,從緊張到自然,從害羞到大膽,大大提升了同學們的自信心。俗話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財富,那么他還有智慧,如果一個人沒有了智慧,那么他還有自信,可是一個人連自信也沒有了,那么他真的什么都沒有了。自信讓成功不再如想象般遙遠,自信讓人生迸發(fā)出絢爛的光芒。
“每月一事”活動是基于實踐的基礎上的,是以學生的全而發(fā)展為核心和目標,以活動培養(yǎng)學生具有更優(yōu)異的品質,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每月一事活動,提高了同學們的綜合能力、演講能力、策劃能力、團隊意識等。很多同學都覺得每月一事給予自己很大的進步,自己在每月一事的舞臺上得以鍛煉。同學們都感嘆每月一事使得自己成長,讓自己能夠有一個發(fā)揮自己特長的機會。每月一事的最大成功是讓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很好平臺。
參考文獻
[1]關蝶.“飛翔吧,少年”[J].班主任之友,ISBN:CN42-1070,2015年第9期.
[2]仇中輝.“每月一事”,教給孩子受益一生的好習慣[J].中國德育,ISBN:11-5338/G4,2014年第8期
[3]顧云輝.深化“每月一事”成就良好習慣[J].班主任之友,ISBN: CN42-1070, 2009.9.5
[4]吳牧天.管好自己就能飛[M].接力出版社,ISBN:978-7-5448-2705-8, 2013.3
[5]孔德麟.探究地方傳統(tǒng)文化提升學生綜合能力[A].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 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