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德 鄭艷麗
摘要: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得好不好看家校合力。新時代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手機時代,重視十四歲少年少女的青春期,順利通過這一“危險期”,很需要家長、學校多花點心血,共同精心呵護少年少女健康成長。作為十四歲的少年少女,自己也要懂得,生活的道路剛剛起步,距離真正的“成人”還早著呢!由于自己知識不多,修養(yǎng)不夠,自制力差,而社會生活又是那么復雜紛繁,一個尚未涉世的學生,如果過早地脫離學校和父母保護、教育,就很容易脫離生活軌道,身心得不到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青春期教育;教育觀念;家校舍力
新時代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手機時代,學校、家長作為教育孩子的領導者和實施者,既要正視十四歲孩子的青春期閉鎖、虛榮、逆反、崇拜戀愛、自卑等心理,主動積極引導;又要知曉互聯(lián)網(wǎng)、人工智能會對青少年產(chǎn)生沉迷網(wǎng)絡游戲、行為發(fā)生偏差、厭惡現(xiàn)實交往、道德品質(zhì)弱化等負而影響,方能坦然而對孩子的表現(xiàn)與變化。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得好不好看家校合力,重視青少年特別是十四歲少年少女,順利通過這一“危險期”,很需要家長、學校多花點心血,共同精心呵護少男少女健康成長。
案例:家長老陳的女兒明明突然失蹤了,急得學校和老陳團團轉。明明今年十四歲,剛讀初一。由于貪玩,念書不用功,成績較差,又經(jīng)常欺負小同學,是有名的“雙差生”。期中考試語文、數(shù)學、英語、政治均不及格,被學校老師批評了幾句,班主任還把明明在校不良表現(xiàn)不經(jīng)篩選地告訴了老陳。放學后,明明被老陳狠狠責罵了一番,還挨了幾下打。明明大哭大鬧了一陣之后,竟然背著父母離家出走了。老陳到處尋找,不見女兒蹤影,于是向派出所報了案。老陳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妻子哭哭啼啼地說不想活了。這樣提心吊膽地過了三天,第四天,明明突然回來了。原來,她挨打賭氣離家出走,在馬路上閑蕩,遇上了流氓騙子,騙子聲稱要幫明明解決住宿,指導讀書,將明明騙去他家里,企圖將明明拐賣……幸好明明機靈,趁壞蛋不備,逃了出來。當老陳夫婦同女兒再見而時,明明抱住媽媽痛哭流涕,父親熱淚盈眶,老師也輕松了許多。
“好險啊!”
老陳的話引起了我的深思,情不自禁想到了十四歲,危險的年齡;十四歲的學生,老師、家長應該更加觀注。
國外社會心理學家曾明碗提出,孩子十四歲時是“危險期”。日本心理學家依田新稱之為“心理斷乳”,另一位德育工作者福上俊朗則認為,孩子“精神斷乳”即進入了心理上的“反抗期”,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抗家教,而盲目崇拜偶像。在我國,近年來社會學家也作過調(diào)查,認為十四歲是少年開始犯錯誤的年齡高峰區(qū)。比如,廣東省少管所在600名少年犯中統(tǒng)計,十四歲開始犯錯誤的占76.3%.泉州市某中學調(diào)查過200名“雙差生”,其中十四歲起出現(xiàn)行為劣跡者占88.6%。再如,西方那些“性泛濫”的國家中,許多孩子都是從十四歲開始男女亂交的。所有這些無不在告誡人們,要高度暈視十四歲?!笆臍q是心理、生理上震蕩得最厲害的關口?!?/p>
十四歲的少年少女,一般是剛剛踏進中學大門,頓時感覺自己眼界大大開闊了。知道的事情比以前多了,自以為什么都懂,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產(chǎn)生r‘種自豪的“大人感”。如果說,10歲以前的兒童時代,什么都習慣依賴父母,易聽從父母教育,老師的教誨;那么,到了十四歲孩子漸漸產(chǎn)生了主觀上的獨立,開始不大愿意聽從大人們的勸告了,“走自己的路讓老師、家長去說吧?!?/p>
在這種情勢下,如果學校、父母教育不當,或者遇到外界某種物欲或情欲的誘惑與哄騙,孩子往往容易上當,跌入陷井,誨之晚矣!畢竟十四歲的少年缺乏知識與必要的生活經(jīng)驗。
重視十四歲的少年兒女,順利通過這一“危險期”,很需要做家長的多花點心血。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客觀變化,從生理到心理,已由孩提時代轉變?yōu)榍嗌倌?。孩子在變化,做家長的教育觀也應隨之變化,千萬別以為孩子還小,可以隨意逗樂或打罵,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其次,家長應隨時跟蹤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對不良思想、行為及時進行分析和嬌正,及時給予正確引導。再次,依據(jù)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家長宜配合學校采用循序漸進的教育方式,孜孜不倦的教育態(tài)度,對孩子進行養(yǎng)成、道德、守法、安全等各方面的教育。
作為學校心針對十四歲的少年少女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應著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應采用說服教育、榜樣示范、情感陶冶等多種德育方法及時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應全力打造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德育教育網(wǎng)絡,給十四歲的青少年一個輕松、健康的德育環(huán)境,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作為十四歲的少年少女,自己也要懂得,生活的道路剛剛起步,距離真正的“成人”還早著呢!由于自己知識不多,修養(yǎng)不夠,自制力差,而社會生活又是那么復雜紛繁,一個尚未涉世的學生,如果過早地脫離學校和父母保護、教育,就很容易脫離生活軌道,身心得不到健康發(fā)展。
高興的是,自從明明失蹤復歸后,學校老師、家長都接受教訓。學校對“雙差生”教育觀念、方法、態(tài)度、方式都有很大的改變;家長不再隨意打罵明明,而是以平等的態(tài)度,從知識文化,道德修養(yǎng)等各方而,對明明多加引導。明明也從這以后開始用功讀書,尊敬爸爸媽媽,虛心聽取老師的教導與規(guī)勸。如今明明正茁壯健康地成長著。
學校、家長要放下權威,學會傾聽十四歲少年少女的心聲,正視他們的變化,注重引導;同心引導、凝聚合力,關注他們的心理,知曉他們的需求,才能有效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特別是他們十四歲的“斷乳”期,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引導者、護航者。
十四歲的少年少女,花一樣的年華。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愿全社會都關注“十四歲少男少女”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淺談青春期教育[J].蒲素.貴州教育.2009 (23)
[2]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社會適應的影響:人格類型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劉丈婧,許志星,鄒泓.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