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正值澳門回歸20周年,為了記錄澳門的變化,《珠?!冯s志與中國攝影在線合作,開設《澳門藝術家》欄目,介紹部分澳門的藝術家。我們通過藝術家們獨特的視覺語言,以人文的態(tài)度觀察澳門獨特的文化。
陳顯耀
澳門攝影家
陳顯耀,著名攝影家,廣東省中山人,現定居澳門。年輕時期開始對攝影藝術懷有濃厚的興趣,1997年拿到了他人生的第一個攝影獎項,用他自己的話說:“……從而開始了我的攝影之路”。
自1999年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成立以來,陳顯耀先生成為職業(yè)攝影師,他開始用鏡頭全方位記錄澳門社會以及自己身邊的社會生活細節(jié),日積月累,百般錘煉,逐漸形成自己的影像藝術風格,并通過在澳門和家鄉(xiāng)的創(chuàng)作推動文化相互交流?,F為澳門攝影學會會務顧問、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影像館館長,曾于澳門、中山及葡萄牙里斯本等地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并積極參與當代藝術展出。作品廣泛被個人、基金會及澳門藝術博物館、澳門檔案館等單位所收藏。
在陳顯耀先生的創(chuàng)作經歷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由興趣出發(fā)的攝影愛好者變成以攝影為生的職業(yè)攝影師,進而成長為攝影家走向藝術道路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結果常常被許多人羨慕于“機遇”,而忽略了他積累與蛻變的堅持與艱難,加上攝影自身便于成像的特點,也經常被忽視了攝影中的創(chuàng)造性價值,這也是許多愛好者止步在“專業(yè)發(fā)燒友”的重要原因。
陳顯耀在創(chuàng)作中更加融入他生活的環(huán)境,更加專注對澳門本地狀態(tài)的反映,更加注重交流和思考,這既是一種對待生活、工作的習慣,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理念,更是一種文化態(tài)度。
比如,陳顯耀有一個時期的作品,是大量地在狹窄、昏暗的室內或近距離拍攝完成的,而作品中仍然能保持非?!白匀弧⑤p松”的狀態(tài),這不僅是要解決用光、焦段、選用器材、拍攝手法等等技術問題,也反映出了陳顯耀先生與被拍攝對象的“關系”,這種“關系”的解決,需要攝影家對歷史發(fā)展研究、社會文化思考等進行學習和積累。正是陳顯耀先生長期的實踐,在建立其文化表達基礎上的作品才能將自身思考呈現出來。
今天,如果要了解近二十年間澳門的社會狀態(tài)與變化,是可以通過遍覽陳顯耀的攝影作品實現的。同時,對他攝影作品的欣賞也能夠更加近一步了解到澳門特有的歷史風貌。更重要的是,在他記錄的眾多澳門影像中蘊藏著大量信息,比如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表現,以及自己在時代交匯時的體驗等,不論現在或是未來,將這些呈現進行解讀,既具有文化標本的學術性意義,也具有以影像標注澳門發(fā)展進程的歷史意義。(文圖提供|長弓)
陳顯耀部分作品集有:
2016《潮州人家——陳顯耀潮州行攝影集》(澳門潮汕文化協會);2015《世遺顯耀——澳門歷史城區(qū)攝影集》(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文化局);2013《文學的形象》(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文化局);2013 《澳門生活2012——陳顯耀攝影展》(澳門基金會);2010《老行業(yè)·舊店鋪》(澳門出版協會);2009《澳門鄰里——陳顯耀紀實攝影》(澳門民政總署、澳門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