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尤鋆
物聯網和機器人是信息技術在互聯網方面得到快速發(fā)展后的新產物,是互聯網+的應用。它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作為一個新增模塊,已成為學生選學的內容。創(chuàng)客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生活需要將創(chuàng)新意識應用到生活和實踐中,應用新技術進行創(chuàng)作,將各種技術轉化為現實應用。在學校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把物聯網的課程內容跟創(chuàng)客的培養(yǎng)整合起來,對部分學生進行拓展,打造小創(chuàng)客團隊,那么信息技術的校本課程將變得厚實而有依托。
一、借助信息技術課,為小創(chuàng)客打好技術基礎
創(chuàng)客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在物聯網的應用中,除了掌握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外,還必須有熟練的編程能力。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對物聯網設備有初步認識,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用途,懂得使用的基本方法。特別是了解傳感器體系的構架,要讓學生明白各種傳感器是如何感知信息、怎樣傳遞信息的。比如,可以通過圖解也可以通過實例來讓學生認識到馬達的轉速與轉向對物體運動產生的影響。
對物聯網和機器人相關設備的認知是信息技術課程目標中基本的內容,而技術的掌握是應用的前提。編程和調試是物聯網和機器人應用的重要條件。小學里的編程軟件是Scratch,它以搭積木為主,是一款操作簡單、界面友好的圖形化編程軟件,而Xding軟件則是可以直接連接主控板的編程軟件,功能同Scratch幾乎一樣。所以我們可以將物聯網和機器人的編程融合到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來,將程序與實物聯動起來,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為創(chuàng)客的培養(yǎng)做好基礎鋪墊。
二、借助學校社團課程,完成小創(chuàng)客必備的技術保障
學校的社團課程開展中,我們以低中高年級三個分段為單位,跨班級組建“物聯網+機器人”社團,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和信息技術的學習水平,選擇是否要作為小創(chuàng)客加入團隊。這樣組建出來的社團,成員們根據自身的水平,既能互相交流,又能合作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和“自我發(fā)展為中心”的核心理念。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組,練習安裝搭配設備。學生在獲取一定的知識技能之后,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對知識技能進行綜合應用。比如,學生在完成教材Scratch全部內容學習之后,已認識各模塊的功能,但因為沒有實踐經驗還不能熟練應用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老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集合各種模塊的功能到一個實例設計中來,通過練習,使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得以提升。比如,在完成全部Scratch教學內容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孫悟空打妖怪的游戲,要求孫悟空通過移動追打隨機出現的妖怪并計數,打斗過程中使用音效、外觀特效。這個練習的項目中,包含了移動、偵測、隨機數、變量、判斷、數據傳送等模塊控件的學習內容。學生在練習中,不斷交流、排錯,程序流程不斷優(yōu)化,且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在老師的點撥下解決問題,真正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
三、選課走班,搭建小創(chuàng)客創(chuàng)意項目工作室
所謂選課走班,就是由幾個信息技術老師各自負責一個物聯網工作室,讓有創(chuàng)客天賦或興趣的孩子們,自己組隊,挑選自己喜歡的指導教師。一般來說,每位老師的一個工作室安排5-7個創(chuàng)客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分別賦予“首席架構師”“技術總監(jiān)”“項目總監(jiān)”“研發(fā)Leader”“市場總監(jiān)”等稱呼。每個小組都配以一套Arduino主控板、40余種常用傳感器和一臺電腦,由“首席架構師”全面負責,讓小組成員通過一定的走訪調研,尋找生活中的需要,或者根據個人興趣愛好,確定小組項目,設計自己小組作品。各小組成員進行適當分工,交流合作完成項目。老師是組織者、技術問題的協作處理者,老師要適當調配好項目完成的時間,一般每周活動2次左右,一個月完成一個項目。各小組定時在學校中展示表演作品,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找到成就感,體驗創(chuàng)客的幸福感。
創(chuàng)新是民族前行的原動力,我們相信,借助“物聯網+機器人”的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搭建好小創(chuàng)客的實踐平臺,對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會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