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紅
9月1日至6日,我有幸參加了賽德爾基金會舉辦的職業(yè)學校教研組長培訓班。
根據培訓日程安排,從1日開始,培訓學員以7人為一組開展為期5天的分組培訓,接受德國職教專家托馬斯.胡革教授的職業(yè)教育教學法培訓。
德國教授的培訓讓我“豁然開朗”,原來,教學可以這樣有趣、多樣和充滿希望。關鍵詞卡片法、滾雪球法、接力演講法、軸承法、完全行動法、小組擴展法、站點討論法……這許多教學方法,德國教授不是講授給我們的,是我們在做一項一項任務中掌握到的,這樣學習的有效性,“入木三分”??!
每種教學法培訓的基本教學計劃按以下流程進行:教師介紹方法,課堂教學設計實例;方法介紹后的討論和提問; 4-5人組成小組,思考和討論這些方法對各自課堂教學的意義;按照教師的指導,小組分析一個案例;小組演示案例分析結果,可采用圖板、ppt 或卡片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討論每個案例;每天課程結束前,教師總結并給予啟發(fā)性建議。
職業(yè)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過程一般有五個步驟:信息、計劃、實施、檢查、評估,每個步驟都有教學目標要求、能力培養(yǎng)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時間要求。行動導向教學強調:學生作為學習的行動主體,以職業(yè)情境中的行動能力為目標,以基于職業(yè)情境的學習情境中的行動過程為途徑,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培訓中對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的內容提出了4種能力: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行為能力、社會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如何轉變教學理念,如何變更現有的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形式,使我們能遵循新教材的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yè)實踐為主線,以項目教學為主體的思想,實實在在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學習研究,德國專家的七種專業(yè)教學法的培訓,充分體現了職業(yè)教育所倡導的行動導向教學的理念。
德國教授嚴謹的工作作風,幽默、風趣的談吐,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前聽取的報告講理念、講概念的東西比較多,而這次培訓比較直觀,德國教授系統、深入淺出地講解,耐心細致地解答,體驗了原汁原味的德國教師的上課風格,在這里總結了所得到的最深的啟示和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更新了教學理念
德國專家上課非常有趣。以實際事例講解,感染學員,親和力非常強,課堂調動能力強,每節(jié)課都以小組為單位,小班化教學,每個學員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每個學員的積極性都能調動起來。聽了德國專家講課后,職業(yè)教育的老師更應該要有以行動為導向的教育認識,我們要更加重視教學方法,而不是教學內容,要更加重視教學過程,而不是教學結果,要更加重視怎樣學,而不是學什么。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即老師講,學生聽,我們以前講課,關注更多的是我們本身的上課內容,沒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二、體驗了先進的教學方法
職業(yè)教育強調“教什么”、“怎么教”,通過學習,幫助我們理清了如何在課堂上靈活運用七種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原則上學生應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實在出現困難時也可與老師商量,老師應指導他如何克服困難,完成任務,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或結果,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并且能夠觸類旁通。
三、有現實指導意義
我們體驗了行動領域的七種教學方法,正如著名職教專家姜大源所提倡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基于行動過程的教學觀。我們以前強調更多的是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忽略了學生的角色轉變,學生不僅僅接受知識,更重要是要學生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要培養(yǎng)學生的四種能力:方法能力、學習能力、專業(yè)能力、社會能力,其中方法能力最為重要。上課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社會對本專業(yè)的實際能力需求去安排教學內容。在教學中,信息量和難度不宜過大,要邊學邊做,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課堂中運用這些方法,基本上所有的教學內容劃分成或大或小的任務都是交給學生自己完成的,而效果比以往要好數倍不止,為什么呢?學生對上課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能夠自動自發(fā)的以自己愿意的方式去學習,這么高度自由的學習,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德國職業(yè)教育課堂上大量采用的行動導向教學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引進和學習的,因為可以有效地改變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被動和綜合能力差的問題。但對教師來說,卻是個嚴峻的考驗,不僅要求教師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技能,同時還要具備教育學和專業(yè)教學法的相關知識以及企業(yè)的實際工作經驗。希望廣大的職教工作者,都能取長補短,不斷進步,為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本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成果,課題批準號為:GS[2015]GHB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