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木林
真誠的愛心是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品質(zhì),在《語文課程標準》里把愛心教育提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睈坌谋憩F(xiàn)形式有很多,如,對集體的熱愛之心、對人的敬愛之心、對朋友的友愛之心、對弱者的憐愛之心等。真誠的愛心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應該從小培養(yǎng)。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闡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
一、利用課文的內(nèi)容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的熱愛之心
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內(nèi)容涉及到人應該有怎樣的對集體的愛心,怎樣建立這種愛心、對人生的影響等,這是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有愛心的重要課程資源。
筆者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明白集體的概念,讓學生明白自己所在的班級、學校是一個小集體,而這個小集體卻是包容在家鄉(xiāng)、祖國這個大集體之中的;其次讓學生明白對集體有一顆熱愛之心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古以來,很多名人就是因為抱有一顆對集體的熱愛之心,在這顆心鞭策下發(fā)奮圖強,最終取得成就而名垂千古。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從小就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雄心,這雄心其實就是對集體的熱愛之心。要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的熱愛之心,還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領略到祖國的大好河山:長城、故宮和人民大會堂的雄偉壯觀、秦兵馬俑的偉大、桂林山水的秀麗……然后激發(fā)他們對集體的熱愛之心。在教學《小英雄雨來》時,筆者引導學生:為什么雨來在日本鬼子威逼利誘的情況下也不說出交通員李大叔的藏身處?甚至日本鬼子要槍斃他了也不說?表面看來是因為雨來愛大叔,從深一層分析,是因為雨來懷著對祖國的無比熱愛,才會那么勇敢、機智地與日本鬼子斗爭。這樣一來,熱愛集體、時刻為集體爭光的種子就會無形中深深地扎根在學生幼小的心田里。他們會逐漸懂得熱愛集體應該從一些細小的地方做起,從小做起。
二、利用教材的榜樣力量,培養(yǎng)學生對人的敬愛之心
一個人會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對于教師,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懂得尊重,可是對家人或其他人,卻是不懂得尊重,特別是對家人,相當部分學生經(jīng)常是冷眼相對。為了讓學生形成對別人的敬愛,特別是對家長的孝順、尊敬之心。
在語文教材里,也有這方面的榜樣力量,例如,筆者教學《秋天的懷念》時,問學生:面對作者的無理粗暴,他母親的態(tài)度怎樣?為什么作者的母親都快去世了,作者還不知道她的病情?之后,筆者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能表達母親情深的句子細讀、品味、感悟,把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從中領會親人間的深情。然后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談談對家長應該持怎樣的態(tài)度?通過對比,讓學生深深懂得孝順、尊敬家長的重要。對家長需要如此,對其他人也要一樣。讓學生明白尊敬別人要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久而久之,學生對人的敬愛之心就會自然而然形成。教育學生對人要有敬愛之心的課文還很多,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
三、文本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對照,培養(yǎng)學生對朋友的友愛之心
在學校,經(jīng)常會有一些學生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在社會,很多年輕人脾氣暴躁,常因為斤斤計較一點小事就爆發(fā)“戰(zhàn)爭”……由此可見,在講究“和諧”的今天,人與人之間友愛相處顯得非常重要。語文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大量正面教育內(nèi)容:同學間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富于愛心等。所以,筆者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強、模仿心理,結(jié)合教材的榜樣人事,培養(yǎng)學生對朋友的友愛之心。
如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時,筆者先讓學生吃透課文:課文講的是在戰(zhàn)爭時期,孤兒阮恒為了搶救受了重傷的同伴,毅然獻出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么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阮恒多樸實啊!接著我引導學生理解:阮恒誤認為獻了血自己就會死去,但他為什么還獻血?因為他待人真誠、無私助人,因為他有友愛之心。然后引申:阮恒誤認為獻了血自己就會死去,但為了“她”能活下去,仍然堅持獻血,并且醫(yī)生問他時,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她是我的朋友”。對一個尚且不能叫出名字的“她”,阮恒也能伸出友誼之手,我們做人不也應該如此嗎?
四、回想教材中人物的悲慘命運,培養(yǎng)學生對弱者的憐愛之心
現(xiàn)在社會進步了,人人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很多學生平時都大手大腳,可是,到了要他們伸出援助之手時,他們卻很不樂意,就算肯伸出援助之手的絕大多數(shù)是應付,這就說明他們對弱者的同情心非常冷漠。
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反映人物悲慘命運的素材,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弱者的憐愛之心,我讓學生回想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喚起學生的良知,產(chǎn)生對人類的無私愛心。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筆者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后,布置了一篇作文《假如我遇到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讓學生盡情發(fā)揮。很多學生都能寫出同情的話語和怎樣幫助賣火柴的小女孩。然后我語重深長地教育學生:對于弱者,我們應該有憐愛之心,要毫不吝嗇地伸出援助之手,要為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盡一份力。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善于利用教材,對學生滲透愛心教育,讓學生從小培養(yǎng)真誠的愛心。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