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青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薄傲暋敝饕负筇斓摹傲暼尽?,即“教化”。教化人心,立德樹人。德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但當前學校德育普遍存在重結(jié)果、輕過程,重行為、輕感受,重灌輸、輕體驗等問題。因此,這些問題自然成為學校德育工作者努力撼動的基石。本學期,我校在德育教育中引入正面管教理念,以“小班會”為依托,撬動德育與班級自主管理的正能量,有效提升了學校德育的實效。
正面管教是美國人尼爾森編著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它是在德育教育中轉(zhuǎn)換一種思維模式,即用鼓勵的方式幫助師生走向自我完善。它以“個體心理學”理論為基礎,采用于兒童教育并發(fā)展與完善。在其理論的指導下,千千萬萬家長養(yǎng)育孩子的方式得到改善,也為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提供了良方。
如何將正面管教的理念運用于德育教育,運用于班級管理,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正面管教與德育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1.源于育人目標的一致性
正面管教以“堅定與和善并行”為核心的八大理念旨在的培養(yǎng)自律、有責任感、善于合作,有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我國教育部于2017年發(fā)布的《中小學生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德育總體目標里也明確指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全人”。兩者目標一致,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而努力。
2.源于傳統(tǒng)德育教育的局限性
長期以來,傳統(tǒng)德育教育存在著碎片化、說教式,缺乏充足的教學資源與科學的評價方式等弊端。在德育教育中,由于學生缺乏參與度,成為教育的旁觀者,因此難以調(diào)動其主觀能動性,學生往往是說一套做一套,知與行嚴重分離,德育教育的時效性也飽受眾多的質(zhì)疑。以上的種種局限性都促使德育教育需要轉(zhuǎn)變觀念,探索更多的新方式。
“個體心理學”以兒童為主要研究對象,它著重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與社會感,強調(diào)個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形成性格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正面管教”以此理論為基礎,聯(lián)系學校特殊的育人環(huán)境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積極地實踐探索,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實操性較強的教育工具,是一本實用的德育教育工具手冊。它強調(diào)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導觀念,重視學生行為背后的信念,讓學生充分參與班級管理,與團隊合作學習,進行自我教育,逐漸完善人格。是對學生未來發(fā)展負責的前瞻性德育教育。
二、正面管教與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措施
1.專家培訓,理念先行
教育理念是一個教師的靈魂,教師所有的行為都指向于其背后的理念,因此,教育行動的改變必須根植于教育理念的變革。為了讓教師系統(tǒng)地了解正面管教的相關(guān)理論,本學期,我們邀請了廣州正面管教國際指導師陳燕博士每月一次到校對全體班主任進行培訓。陳博士為本校教師量身打造了《昌平小學基于“正面管教”的教育發(fā)展計劃》,從基礎理論學習到實踐操作再到反思提升三個過程循環(huán)反復。一個學期的培訓讓老師們對正面管教從陌生到熟悉,再到認可與實踐。如今,昌平教師慢慢樂意看到:教師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幫助孩子們體驗關(guān)愛、歸屬感與自我價值。
2.讀書解惑,有的放矢
讀書,是認識世界與形成自己的最佳途徑之一。為了幫助教師有效地建立正面管教理論框架,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正面管教工具,我們向全體教師推薦了一系列的心理專業(yè)書籍。如《教師的挑戰(zhàn)》《學生的挑戰(zhàn)》《社會兒童心理學》《生活的意義》《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自卑與超越》等等。九月份,全體班主任開展了共讀《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書活動,舉行了讀書分享沙龍。老師們將正面管教實踐中遇到的困惑記錄在“解決問題表”上,班主任對個案堅持記錄追蹤,梳理調(diào)整,反思實踐,從而師生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下圖所示:
3.文化育人,潤澤無聲
班級文化是反映一個班級成員整體的精神面貌,對教育人、熏陶人、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發(fā)揮文化浸入式育人功能,接合小學生年齡特點,我們將正面管教文化宣傳植入卡通角色之中,并以圖畫的形式上墻,營造和諧民主的“正面管教”文化氛圍。如解決問題的四步驟及3RH1原則等成為班主任培養(yǎng)班干部以及孩子之間解決問題的好幫手。
4.依托班會,扎實推進
提到德育教育,班級一定是主要場所,而班會則是一個重要的德育教育陣地?;趯W校“活而不同”教育哲學,學校除了傳統(tǒng)的班會課,我們另辟蹊徑,創(chuàng)新性開展“小班會”,專注于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主動性,更好發(fā)揮班會的育人作用。
①“小班會”專時專用有保障
德育工作大多以活動的形式推進,面臨著班級活動多,事務雜等難題,班主任僅僅靠每周一節(jié)的班會課難以及時有效地處理班級事務。因此,本學期在周三上午8:55至9:20全校專設一節(jié)小班會,此時段由班主任運用正面管教的相關(guān)工具開展活動,學校德育指導部及時跟進反饋,全面掌握各班開展情況,從而保證正面管教的有效實踐。下圖為本學期各班開展班會的記錄情況。
②“小班會”聚焦問題有辦法
傳統(tǒng)班會大多由教師主講,學生旁聽,輔以批評表揚式的班級總結(jié),任務布置等等形式。而“小班會”聚焦于解決問題,它關(guān)鍵的因素在于師生共同分擔班級管理的責任,要求全班同學對提出來討論的問題進行認真思考,然后通過頭腦風暴探索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法,再利用解決問題的3RH1(相關(guān)、尊重、合理、有幫助)原則進行篩選,最終將達成共識的解決辦法公示實施。教師在一個安全,充滿鼓勵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其責任感與使命感。
③“小班會”程序規(guī)范有指引
正面管教小班會作為一個新生的德育教育產(chǎn)物,它的初期需要一個規(guī)范的指導。為了讓班主任開展活動有章可循,我們以《致謝》班會的開端設計為例,本次小班會的主題是增強學生自尊,促進班級民主交流。
流程一:介紹致謝和感激
通過頭腦風暴和對話,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什么是致謝?收到致謝有什么感受?我們可以向誰致謝?怎樣致謝?
流程二:引導致謝的方式
兩人一組,A、B兩個角色,先由A向B致謝,B接受感謝后,互換角色。
致謝句式: (名字),謝謝你,因為(事情)?;刂轮x回應:不用謝!
流程三:感恩樹
畫一棵大樹,集體為大樹取名,將感謝的話寫在貼紙上,并貼在大樹上。
流程四:分享交流,致謝讓我收獲了什么?
本次小班會的設計意圖有三:一是好的情感聯(lián)結(jié)是交流的良好開端,讓學生學會傳遞善意,表達感謝;二是指導孩子用恰當?shù)木涫秸_表達自己的感受,體會真誠的致謝帶給自己與他人愉悅的感受;三是將只能意會的情感外顯能言傳的物象,并在分享中更好地提升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小班會”記錄反思有跟蹤
“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备哔|(zhì)量的反思是提高教師自我評價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yōu)槊總€班準備了班會工作記錄冊,對每次班會課的重要問題及時記錄,及時反思,讓跟蹤輔導成為可能。
三、正面管教與德育教育相融合的變化
1.正面管教讓教師教育理念有所改變
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過:“僅僅通過改變自己,我們就能改變我們的整個人生和身邊人的態(tài)度?!苯處熥鳛閷W生重要的他人,我們只有愿意放棄控制,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有效,才能真正地營造合作、協(xié)同和相互尊重的教育氛圍。現(xiàn)在昌平小學的老師們也正在努力改變自己,影響他人。
2.正面管教讓每個孩子都擁有歸屬感
在“冰山理論”中,我們知道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是尋求自我歸屬感,也就是社會性。我們的班會也正是讓每個孩子都參與班級管理中,都是班級的主人翁,老師尊重學生的差異,班會可以成為學生表達自己,展示自我的舞臺?,F(xiàn)在我校無論一年級還是六年級,孩子都慢慢學會怎樣去參與班級事務管理,怎樣通過冷靜、表達感受、討論解決以及求助他人四個步驟來解決問題,讓自己的合作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3.正面管教促進了教師的自我成長
在對正面管教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教師作為正面管教理論與工具的第一消費者,無論是在心理學、教育學理論,教研能力、教學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如果說傳統(tǒng)教育是以獎勵與懲罰為手段的教育模式,而正面管教則是一種鼓勵模式,它將重點放在創(chuàng)建一個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體,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去追求學業(yè)與社會的成功,使教室成為一個培育人、快樂的學習和成長場所。
當然,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在正面管教的實踐操作中,我們經(jīng)常忍不住想回到能控制孩子,搶占話語權(quán),教師說了算的過去。它需要我們教師時時警醒,堅持實踐,不斷反思,從改變自己入手,才能讓孩子,讓教室氛圍得以真正的改變。
參考文獻:
[1](美)簡·尼爾森,琳·洛——斯蒂芬·格倫.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
[2](奧)阿爾佛雷德·阿德列.自卑與超越[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