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海
閱讀能力是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會使人受益一生。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生,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關(guān)鍵在于培養(yǎng)閱讀興趣,擴大詞匯量。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好習慣,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這不僅能在現(xiàn)階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質(zhì),更是為他進行后續(xù)中學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石。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濃厚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時,首先要做到讓學生不覺得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讓學生喜歡朗讀,并且愿意主動朗讀。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應該以小學生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特點為基礎,通過適當?shù)氖侄巫寣W生首先對朗讀感興趣。教師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可以通過現(xiàn)代的教學工具來輔助,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沉浸感,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朗讀的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由于小學生處在表達能力較弱,但是模仿能力較強的發(fā)展階段。所以, 教師在進行文章朗讀訓練時,應該給予學生適合的朗讀方法的引導。通過適當?shù)姆绞竭M行朗讀不僅能把學生的情感融入到文章當中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能夠耳濡目染地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不斷改進大聲朗讀的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能讀一本好書。例如,有些文章中有很多文字,學生在充分理解文字后,可以按角色排練語音課本的內(nèi)容。最后,通過教師點評或者學生互評的方式, 對于每個學生朗讀的不同的效果給出相應的評價,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需要用多夸獎,多鼓勵的方式進行評價。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是他們學習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和關(guān)鍵所在。因此,要潛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豐富教學情境,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精心設計導語,一段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能抓住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使學生有目的閱讀。但要注意到,提出的閱讀要求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過淺容易引起學生浮躁;最后,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閱讀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吸引力的學習環(huán)境。如可以結(jié)合學生年齡和教材特點,采用朗讀競賽、分角色朗讀等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為學習課文內(nèi)容和養(yǎng)成閱讀習慣奠定良好基礎。
二、?豐富閱讀訓練的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在進行閱讀訓練的開始階段,需要教師首先帶頭進行文章朗讀。這樣的好處有,第一,教師帶頭朗讀,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恰當?shù)恼Z速, 語調(diào)等進行文章的朗讀,帶有感情的進行朗讀時,會讓學生對作者的觀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第二,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其次,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關(guān)的教學情境來設計閱讀課程的朗讀部分,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輔助,例如為學生朗讀內(nèi)容配上相關(guān)圖片或背景音樂。這樣通過教師配合學生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朗讀活動中來。另外 教師可以在進行朗讀之前向?qū)W生展示文章寫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情感線索,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來表現(xiàn)作者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課文中更深層次的情感,激起內(nèi)心的波瀾。
在進行學生語文閱讀訓練時,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是關(guān)鍵。朗讀和默讀相互結(jié)合,對于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朗讀是培養(yǎng)良好語感的最佳途徑,在朗讀的過程中,語言以視覺符號和聽覺符合的形式同時刺激著讀者的大腦,需要他即時破譯這些符號,并將之還原為思想、形象和畫面。朗讀還有利于理解字、詞、句、段在特定語境中的特定含義和作用,有助于學生語言的積累。而默讀要求閱讀速度快,在閱讀過程中對于文章含義和作者感情進行深入思考,能讓學生在默讀中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賞、去記憶,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各種語言的法則規(guī)律、手法技巧。在教學中需要將朗讀和默讀相結(jié)合,在不同的情況下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抒情性較強的語言以朗讀為主,敘事性較強的語言可以默讀為主;以欣賞記憶為目的以朗讀為主,以了解內(nèi)容為目的以默讀為主。同時,在學生閱讀中,要使其掌握基本閱讀方法,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從而使學生真正懂閱讀,會閱讀,能夠從正確閱讀中終身受益。
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師要充當引導者的角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主動閱讀、熱愛閱讀、享受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養(yǎng)成學生在閱讀中自覺、專心思考的習慣。利希頓堡說:“讀過書的人們記得不多,是因為他們思考得太少?!币虼耍嵝褜W生在閱讀時要專心致志,靜下心來體會文章的意境;其次,要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并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產(chǎn)生共鳴,這樣才能達到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閱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一方面可以把文章精彩優(yōu)美的語句和片段摘錄下來,學以致用,在需要時參照借鑒;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在閱讀之后的感受或仿照文章的思路模式等進行習作,運用文章里新學到的詞匯進行遣詞造句等,可以促進學生語言的儲存和積累,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注意適當介紹符合小學生接收水平并能引起他們閱讀興趣的讀物給他們閱讀,從而使他們豐富知識,開拓思路,有所收獲。
四、激發(fā)學生在閱讀中的創(chuàng)造性
通常,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時間有明確的教學任務, 因此很難有大量的時間來讓學生精讀文章。 學??梢猿浞掷脴I(yè)余時間, 開展一些與朗讀相關(guān)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小學階段, 采取多樣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朗讀興趣和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在課堂上, 教師使用音樂朗讀或模仿朗讀來進行比賽,使學生有成就感, 從而激發(fā)朗讀的積極性。下課后, 學生可以分組朗讀比賽。 學生可以互相學習, 逐步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真正的閱讀形式應該是互動式的,而互動式的教學形式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同步參與。另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僅僅靠課本和師生互動是不夠的,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鼓勵學生到課外主動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讀物,提醒學生及時記錄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提高了他們自主思考、大膽提問的信心。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探索性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教學系統(tǒng)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的作用,而且還能幫助小學生塑造人格,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要想在閱讀教學中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就應該將學生放到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上來,以學生為本,明確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目標,每進行一步,都要讓學生有所獲。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中的亮點,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并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