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麗·吐爾地,4歲時因患了小兒麻痹,雙腿開始萎縮,此后只能靠拐杖和輪椅行走。8歲時,帕提古麗開始跟著媽媽學繡花,她說:“那個時候,我爸爸一個月工資只有24元。媽媽白天給人做衣服,夜晚繡花貼補家用。我常常睡了一覺醒來,看見媽媽還在燈光下繡花。我就想,如果能學會做衣服、繡花,就可以減輕媽媽的負擔了。”
?帕提古麗初中畢業(yè)后,哥哥考上了新疆石油學院,沒人接送她,加上家里經(jīng)濟困難,帕提古麗就選擇了輟學在家鉆研刺繡。
?在媽媽的鼓勵下,19歲時,憑借學習的刺繡技能,帕提古麗開了一家刺繡店,起初,沒人相信她能做好衣服,像鎖褲邊、縫拉鏈、燙衣服這樣的小活兒都接不到,她就坐著輪椅四處去推銷。
?帕提古麗將玫瑰花、巴旦木花、石榴花繡在衣服、坐墊、桌布、毛巾、花帽上,開始嘗試創(chuàng)作人物和風景畫,龜茲姑娘、十二木卡姆、庫車烽燧等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風景都被帕提古麗的巧手繡在了畫里,刺繡店名氣越來越大。1998年,27歲的她與鞋匠賽買提收獲了愛情。
?2006年8月,在阿克蘇地區(qū)首屆殘疾人職業(yè)技能競賽手工刺繡制作中,帕提古麗獲得了第一名,隨后去烏魯木齊參加培訓,她視野開闊了,回到庫車,想到自己當初找工作時的艱難,帕提古麗下定決心要給更多殘疾人帶去希望,她要把刺繡店做大,找到并培訓更多的殘疾人一起創(chuàng)業(yè)。鞋匠賽買提感動于妻子對刺繡的執(zhí)著,放棄了做鞋,全力陪伴帕提古麗一起創(chuàng)業(yè)。
?找人的過程并不容易,賽買提騎著摩托車穿梭于庫車縣各個鄉(xiāng)鎮(zhèn),后座是抱著雙拐的帕提古麗,遇上坑洼不平的路面,賽買提就把帕提古麗背過去。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帕提古麗的苦心,有的家庭不愿殘疾的孩子受苦,直接將他們趕走,“寧愿照顧她一輩子”;有的殘疾人因自卑害怕走出家門,帕提古麗鼓勵她們卸下心理負擔,“我也是殘疾人,我能夠結(jié)婚生子干事業(yè),你們也可以,殘疾人能干很多事!”
?陸續(xù)找了40多戶家庭,有13個殘疾人愿意加入帕提古麗的繡花廠。2008年,帕提古麗接到了一個大訂單,定做300件男士繡花短袖,而當時店里殘疾人心思敏感,鬧矛盾吵架后,13個人全走了。訂貨的人天天催,帕提古麗只能一個人日夜加班趕制,原計劃7天完成的訂單推遲了兩天交貨,被罰了3000元,那個訂單一分錢都沒掙。
?一切又要從零開始,重新招人、培訓。她把訂單分配給技藝精湛的殘疾婦女,讓一部分人可以在家工作。加入繡花縫紉店之前,她們大多賦閑在家,不愿出門,跟著熱情開朗的帕提古麗,殘疾繡娘們不僅增加了收入,自信心也逐漸增強。
近年來,帕提古麗獲得了庫車縣殘聯(lián)、婦聯(lián)陸續(xù)資助的殘疾人就業(yè)扶貧和少數(shù)民族創(chuàng)業(yè)項目資金,她還注冊了商標,成立了庫車熱西特繡花裁縫手工業(yè)加工廠,克拉瑪依、烏魯木齊、阿勒泰的客戶也慕名遠道而來。
今年5月16日是我最驕傲的一天,在第六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167名‘全國自強模范’頒獎、握手,這是我的榮耀時刻!”帕提古麗激動地說。
對48歲的帕提古麗來說,她的夢想不止于此,“通過刺繡,讓更多殘疾的維吾爾族女性轉(zhuǎn)變傳統(tǒng)觀念,享受現(xiàn)代生活!”
(摘自《中國青年報》8.23王雪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