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爺爺,今天給您榨梨子汁吃好不好?”聽到保姆阿姨的詢問,躺在床上的九旬老人好不容易才反應過來,簡短而含糊地回答:“好呃好呃?!币庾R到床前來了客人,便摸著自己的頭臉,有點幽默地打招呼:“頭發(fā)胡子全剃光,像和尚了!”自身境遇艱難,卻不吝傳遞溫暖。這位疾病纏身、長期臥床的老人,就是前不久剛和老伴一起當選“中國好人”的畢原鴻。
遭遇不幸,卻把小愛轉化為大愛
? 對于當?shù)厝藖碚f,這一對老人并不陌生。2014年,有一對老人化名“艾爺爺”“欣奶奶”,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閔行捐獻了20萬元,并成立了“閔行慈善畢明慈善基金”,用于資助有志向的大學生。
? “艾爺爺”“欣奶奶”原名畢原鴻、毛怡,家住閔行梅隴鎮(zhèn)上海春城小區(qū),他們的名字“艾欣”取自“愛心”的諧音,而他們的善舉也完全符合了愛心的詞義。據(jù)悉,退休前,畢原鴻是工商銀行的紀委干部、共產(chǎn)黨員,毛怡是有著37年教齡的彭浦新村第一小學的一級教師,也是獲得過“金牌”的優(yōu)秀教師。
? 兩位老人的慈善之路起于兒子的遺愿。10多年前,夫妻倆47歲的兒子畢明因為突發(fā)心肌梗塞去世。而之前,畢明的姐姐畢群,也因病與世長辭。失去一雙兒女的老人,一度痛苦不已,后來,突然想起了兒子生前的愿望,找到了動力。雖然表達困難,但畢爺爺在反反復復的講述中告訴記者“兒子生前想建一所愛心學?!?。
? 為了完成兒子的慈善遺愿,老人先是賣掉了自己位于市中心的一套30平方米的住房,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款40萬元援建了一所山區(qū)學校。2009年6月6日,在秦嶺南麓的陜西省柞水縣,一座畢明愛心小學落成。每天,毛怡老奶奶都會輕輕擦拭兒子的遺照,和他說說話。和兒子照片并排擺放的,是老夫妻倆捐助學校的照片。
? 2014年9月,二老又出人意料地做出一個決定:把自己的另一套住房也捐了,設立教育專項基金,并為這個教育專項基金“充”了第一筆20萬元。他們聯(lián)系閔行區(qū)公證處進行了遺囑公證,明確在他們去世后,將房產(chǎn)、存款和家具等捐贈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閔行,由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閔行進行出售和拍賣。變現(xiàn)的慈善資金全部并入“閔行慈善畢明慈善基金”。任由歲月變遷,耄耋之年的兩位老人對自己的心愿始終堅定。
? “老人原本也是普通人,在經(jīng)歷痛苦之后,他們的感情和思想有一個升華的過程?!?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閔行辦公室負責人鮑運剛告訴記者,兩位老人收入并不高,平時生活也是粗茶淡飯,對自己甚至有點“摳”,卻硬是省出120萬元捐給社會。
善心得善果,
社會各界爭相照顧老人
? 2018年12月25日凌晨,“欣奶奶”在睡夢中去世,享年85歲。遵照老人的遺愿,喪事一切從簡。
? 在老伴的追悼會之后,畢原鴻老人立刻表示,把存在毛怡老師名下的100萬元,全部捐給閔行區(qū)慈善基金會,存入畢明慈善基金中,主要用于幫助考上大學本科的貧困學生支付四年大學的學費。
? 作為老人的慈善遺囑執(zhí)行人,如今,鮑運剛隔三差五就會與畢老通電話,并定期上門看望老人,了解他的生活狀況和心中所想。據(jù)透露,在老伴去世后,老人曾連著幾天給鮑運剛打了八九次電話,從容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叮囑捐贈的細節(jié)落實?!半m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我還想做慈善。”如今,“欣奶奶”去世了,躺在床上的“艾爺爺”依然堅定地表達心愿。
? 據(jù)了解,“艾爺爺”今年90歲,9年前,因為在家門口摔了一跤,老人就一直沒能從床上爬起來??紤]到老人年事已高,身邊沒有親人照顧,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閔行和梅隴鎮(zhèn)老齡委一同出資,為老人找來了一位24小時服務的貼心保姆,專門照顧老人,為他擦身、做飯。他所在的社區(qū)書記,不管多晚,只要老人有需要,都會趕到老人家里幫忙。這一幫就幫了近10年。
? “兩位老人多年熱心慈善事業(yè),捐款捐物,助學助老,作為慈善機構應該積極主動照顧他們的晚年生活,盡可能關心他們,為他們排憂解難,真正做到善有善報,讓更多人看到慈善愛心的力量,加入到慈善隊伍中來?!鄙虾J写壬苹饡らh行相關負責人如此說道。
(摘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