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東銀
地理是初中教育教學框架內的一門重要的組成科目,而在地理學科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地理教師要積極重視起課堂的愛國主義教育滲透,積極探索在初中地理課堂高效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不斷提升課堂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初中生愛國素養(yǎng)和愛國情懷的提升。
本文將在討論地理學科的基本特點、在地理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應遵循的原則的基礎上,就初中地理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進行探究,希望可以為初中地理教師課堂的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經驗借鑒和思路啟發(fā)。
一、地理學科的基本特點
實踐性。地理學科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一些自然景觀、自然現象或者生活事件都有可能是地理教學內容和地理知識點,因此,實踐性是地理學科最為主要的特點之一,教師要積極在實踐中推進愛國主義教育。
開放性。地理學科所研究的對象是地球的表層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具體又包括自然環(huán)境系統(tǒng)、人文系統(tǒng),而這些系統(tǒng)都不是封閉和孤立的,他們呈現出開放的狀態(tài),而且各個系統(tǒng)都在發(fā)生著互相的聯(lián)系和信息的交換,教師要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引導學生積極用聯(lián)系和開放的觀點看待這些地理內容。
地域性。我國是一個地域非常遼闊的國家,南北跨度較大,各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地理特征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性,因此,地理教學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教師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應當結合每個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進行。
綜合性。地理學科涉及面比較廣泛,既包括自然景觀,又包括人文學科,像城市、人口、環(huán)境、資源、地質地貌等等,在學習中需要運用各種方法才能做到融會貫通,教師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要注意這一點。只有地理教師將地理學科的特點和愛國主義教育相聯(lián)系,才可以更好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學生愛國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在地理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科學性。所謂科學性就是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來穩(wěn)步推進和實施,例如,從國家層面來看,愛國主義教育要以習近平新時代思想為指引;從民族的角度來看,要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和民族大團結為出發(fā)點;從學科的角度來看,要以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教學論為理論指導依據,并結合不同年級和階段學生的特點,運用有效的方法和素材進行。
開放性。愛國主義教育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教育,要在繼承和弘揚我們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地進行借鑒和吸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包容性。需要教師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引導學生摒棄狹隘,更加客觀地去看待這些事物,例如,對于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民風民情等要懷著尊敬和包容的心態(tài)去看待。
時代性。愛國主義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其總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和歷史的進步而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容,并在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主題特點和內涵,教師要積極在愛國主義教育中體現時代性??傊?,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應遵循以上的幾點原則,更好、更為高效地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三、地理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
(一)以身作則,不斷感染學生
愛國主義教育既需要教師的“言傳”,又需要教師積極地以身作則進行“身教”,讓教師為學生起模范帶頭作用。
例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流露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對祖國的大好山河懷有崇敬和熱愛的深厚情感,積極地對自己的祖國進行贊美,不斷向學生呈現祖國最美的一面,并在比較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如我們祖國擁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面積和3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積,包含56個民族,34個主要的行政單位,我們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化斷層的文明古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祖國的優(yōu)越性,并從教師真情的流露中不斷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和愛國素養(yǎng),促進他們更好發(fā)展和提升。
(二)深挖教材,建立豐富資源庫
地理教材中包含有較為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這些內容廣泛分布在每一個單元和每一個具體的教學模塊中,地理教師一方面要積極地對這些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和整理。
例如,將講述祖國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內容進行歸類;將介紹我國各民族風土人情的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總結;將展現祖國壯麗山河的資源進行搜集等等,并將這些內容進行條理清晰的類目劃分,建立成動態(tài)更新的、內涵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資源庫,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進行合理應用,不斷提升課堂愛國主義教育的效能。
另一方面,地理教師要積極地對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進行全面補充,例如,可以補充一些時代感比較強、貼近學生生活、有趣味性的小案例、小故事,以讓課堂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具有親和力、感召力,不斷促進學生愛國情懷的形成。
(三)優(yōu)化教法,積極滲透
教師要積極地采取靈活多樣化的手段,高效進行課堂愛國主要教育的滲透,不斷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效能和質量。
提高重視。教師要重視起課堂的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工作,將其當做地理課堂教學的一項主要的任務來抓,這是最為基礎性的前提。
設置目標。在地理課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較為綜合性的工作和任務,需要地理教師積極的聯(lián)合優(yōu)秀的地理教師群體來合理制定具有針對性和指引性的課堂愛國主義教育目標中長期規(guī)劃,并明確每一模塊教學內容的具體滲透目標,為更為高效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積極滲透。地理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升滲透的意識,積極運用包括“互聯(lián)網+”、合作學習、互動討論等手段,不斷提升課堂愛國主義教育的效能,并在滲透中給予學生積極的幫助。
(四)聯(lián)系生活,契合學生的實際
初中地理課堂的愛國主義教育不是喊空話、喊口號,而是需要積極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實際情況,開展具有實際意義的教育,不斷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給予學生更好的體驗和感觸。例如,教師在課堂的滲透中要舉一些生活化的案例。
如例舉一些學生身邊的愛國人士和具有愛國教育意義的生活化案例,讓學生知道愛國不是空洞的,而是具體的,愛國不是渺茫的,而是近在眼前的,從而有效提升地理課堂愛國主義教育的感召力。另外,教師在舉例子的時候還應當舉例一些具有時代性的案例,給予學生一種親切感,讓學生知道榜樣就在身邊,從而不斷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效果。
(五)開展活動,加深學生的體驗
多樣化、豐富化的課堂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地理課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要積極組織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活動中更好地去感悟和理解,深刻體會什么是愛國、該怎樣去愛國。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某一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引導學生開展辯論會,讓學生一起去深入討論和分析什么是愛國、如何理性愛國、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愛國情懷等等,不斷提升地理課堂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加深學生的體驗。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師要全面重視起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任務,積極探尋地理學科的特點,在遵循一定原則的前提下,積極地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開展高質量的愛國主義教育,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以身作則,給予學生無聲的教育,深挖教材,建立較為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庫,全面優(yōu)化教法,在課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滲透,緊密聯(lián)系生活,開展契合學生實際的愛國主義教育,積極組織多樣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全面加深學生的體驗,不斷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鑄就學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責任編輯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