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胭脂、石綠、花青……這些讀起來極其動聽的顏色,在宣紙上會暈開怎樣的美麗?中國顏色,是2000多年前長沙馬王堆辛追夫人棺木上鮮艷的朱砂,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北宋《千里江山圖》上層疊的青綠,是吳門畫派代表人物沈周寫意花鳥畫中優(yōu)雅的花青……時移世易,從礦物、植物中提取的傳統(tǒng)顏料逐漸被化工顏料所替代,制作者更是少之又少。幸而在蘇州虎丘還有一家慶年堂。仇慶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被業(yè)界稱為中國最后的“顏料大師”,他做了55年的傳統(tǒng)顏料,今年75歲,還在做。
2017年末,在央視熱播的《國家寶藏》里,仇慶年懷抱裝滿孔雀石、藍銅礦、青金石、朱砂、雌黃、赭石、硨磲等礦石的盒子走上舞臺,演示了傳統(tǒng)顏料的制作過程,讓觀眾驚嘆于《千里江山圖》不褪色的神奇。年逾古稀的仇慶年也因此感受了一把“網(wǎng)紅”的熱度。仇慶年用4年時間寫就的《傳統(tǒng)中國畫顏料的研究》一書,月銷量已經(jīng)過千。更多的人購買、使用慶年堂顏料,更讓仇慶年欣慰。慶年堂里,最便宜的鈦白粉3克6元,最貴的佛赤金0.3克350元,銷量最高的21色套裝520元……相比量多又便宜的化工顏料,仇慶年的顏料在價格上沒有競爭力,可是考慮到傳統(tǒng)顏料取自珍貴的礦石,再加上手工勞動,這樣的價格又算是非常便宜了。幸而,好東西一定會有人欣賞。有位網(wǎng)友曬出了自己制作的慶年堂色卡:嫵媚的胭脂、跳躍的藤黃、清泠的花青……即使不會畫畫的人,也會被這色卡所魅惑。而在行家眼里,仇慶年的顏料高雅古樸、自然純粹、細膩綿柔,天然與化學的本質區(qū)別,只有用過才能慢慢而深刻地體會到。
無論是在《國家寶藏》中,還是在虎丘的工作室里,仇慶年都用雌黃來給人們解說傳統(tǒng)顏料的做法。他先用榔頭敲下幾塊可用的碎石,再用杵臼研磨到細碎,接著過篩,再放在碗形的臼里,用一個懸掛的石杵慢慢地碾,每天碾8小時。20天后,粉末開始泛光,倒入水中,通過沉淀分離出不同層次的顏色。
做顏料既花力氣又費心思。仇慶年走南闖北,去湖北、云南、甘肅等省尋找礦石。退休后,自己花5萬元到云南找了一個月,一無所獲。找礦辛苦,制作也辛苦。任何礦物顏料,從砸碎石料到最終做成顏料,至少要一個半月。長年累月,仇慶年得了腱鞘炎、網(wǎng)球肘、腰椎間盤突出等系列職業(yè)病。但是他很為自己做的顏料而自豪。曾經(jīng)有專家將他的顏料與敦煌壁畫所用的顏料對比,發(fā)現(xiàn)成分幾乎一模一樣。正是這份跨越千年的匠心,一代一代守護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
(摘自《新華日報》 徐宛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