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車,兩對情侶,一段闊別二十多年重返故鄉(xiāng)的旅途……由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導演刁亦男監(jiān)制,青年導演任永強導演的電影《巴丹吉林》是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它的特殊之處在于整部影片完全由華為Mate30系列手機拍攝而成,沒有運用任何的外接鏡頭。它和另外兩部同樣由華為Mate30系列手機拍攝而成的影片《你的樣子》和《泳往春天》一起登上大銀幕,成為金雞獎全新競賽單元的作品。
在剛剛過去的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上,華為與官方達成了合作,設立了新影像 · 手機影片競賽單元。將手機攝影帶入電影行業(yè),讓每一個人都成為電影導演…….是“華為影業(yè)”想要借此傳達的理念。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經過創(chuàng)新升級以及5G賦能后的手機影像技術帶給我們的想象卻遠不止于此。
嚴格意義上講,手機電影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
早在2011年,第一部由智能手機拍攝的長篇電影《Olive》就在美國圣塔莫妮卡的Nuart影院正式上映,這部電影由諾基亞 N8外加一個35mm鏡頭拍攝;而手機電影“登堂入室”進入專業(yè)電影節(jié)的典型代表則是2018年美國知名導演 Steven Soderbergh 拍攝的恐怖片《Unsane》,劇組當時是利用 iPhone 7 Plus 完成這部影片的拍攝的,這部影片最終入圍了柏林電影節(jié)的主競賽單元。
真正意義上的手機電影出現和智能手機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的時間大致相當。這是因為功能機時代的主流手機影像水平,并不能滿足電影創(chuàng)作的畫質需求。智能手機出現之后,相機從一個點綴性質的邊緣功能,逐漸成為智能手機的核心體驗,其經歷了由單純的“影像記錄”走向“影像創(chuàng)作”的過程。
這個演變過程的背后,反映出來的是整個手機影像技術變革。誕生于2000年的夏普J-SH04是世界上第一款配備攝像頭的手機。當時它的攝像頭像素僅有區(qū)區(qū)11W像素,連打印一寸照片的精度都不夠。隨后的幾年時間內,主流手機在影像方面的發(fā)展是以像素提升為主的,大致跨越了30W、130W、200W、320W幾個重要的節(jié)點。雖然絕對像素數提升了數十倍,但手機的畫質水平并沒有獲得革命性的提升。雖然在此期間也有部分機型加入了自動對焦、氙氣閃光燈甚至是光學變焦這樣的功能,但這些機型都只是相對小眾的試水產品,沒能最終成為市場主流。
真正讓手機進入到足以創(chuàng)作主流視頻影像的階段,還是要歸功于智能手機的到來。智能手機成為市場主流之后,手機影像層面的體驗逐漸被用戶和廠商所重視。幾年時間下來,手機影像技術發(fā)展已經完全脫離了“移植相機功能到手機”的做法,而是自成一派,形成了獨有的迭代和發(fā)展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手機影像經歷了一系列的技術變革:比如完成向更高像素邁進之后,暗光拍攝更有優(yōu)勢的“大像素”逐漸被看重,更適合智能手機的CMOS傳感器取代CCD傳感器成為主流,OIS光學防抖、激光/相位對焦技術、LED閃光燈等輔助功能的應用等等。究其本質,這些技術創(chuàng)新都是在畫質技術提升的基礎上,針對智能手機需要兼顧功耗、成本、體積等特點作出的優(yōu)化和改進。
與此同時,手機影像技術的發(fā)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智能手機的形態(tài)。人們對于手機影像的更高畫質和更多功能需求,讓手機鏡頭開始由單攝向多攝演進。榮耀6 Plus是整個華為、榮耀體系下第一款采用了后置雙攝方案的機型,也是業(yè)內第一批嘗試“主攝+副攝”鏡頭配置廠商之一。其后置雙800萬像素攝像頭的協同不僅能夠合成更高像素的照片,還能完成景深信息的獲取。在雙攝被業(yè)界跟進之后,華為、榮耀隨后推出了諸如P20/Mate 20系列、P30/Mate30系列、V20/20系列等一眾旗艦機型,這些機型開始率先搭載多攝乃至陣列式的后置方案。除了傳統的主攝之外,手機出現了超廣角、微距、變焦、TOF等功能特性更加明顯的多攝鏡頭。
不可忽略的是,以蘋果、華為、三星為代表的廠商為了在手機影像上拉開和友商之間的差距,在關鍵的CMOS上開始奉行“私人訂制”的策略。華為P9發(fā)布會上,伴隨這款年度旗艦一起現身的還有索尼IMX286這款定制CMOS。其有效像素為1200萬,單位像素尺寸1.25μm,CMOS面積1/2.9英寸并支持RGB/Monochrome(彩色+黑白)架構。彩色攝像頭采用傳統的RGBG拜耳陣列,用以記錄畫面中的彩色信息;而另一枚Monochrome攝像頭取消了CMOS上面的分色濾鏡,進光量是普通拜耳陣列CMOS進光量的數倍。隨后,IMX286也被應用在榮耀V8上面。
獨家定制的旗艦CMOS逐漸成為了華為手機的標簽。之后的P10\P20\P30以及對應的Mate系列機型都無一例外地采用了定制化的圖像傳感器。事實上,與其說是單獨定制,還不如說是華為同上游產業(yè)鏈之間的聯合開發(fā)。拿華為Mate 30系列來說,其4000萬像素電影攝像頭擁有華為手機迄今最大的1/1.54英寸感光元件;4000萬像素超感光攝像頭采用RYYB濾色陣列,可實現ISO 409600的照相感光值。CMOS層面的獨到優(yōu)勢,是華為Mate 30系列在手機成像領域獨步天下的基礎。
發(fā)展到這個階段的智能手機,不僅能夠拍出2K甚至4K級別的超高清畫質視頻,而且還能夠滿足環(huán)境更加復雜、需求更加多元的用戶需求。比如前面我們提到的使用華為手機拍攝的電影《巴丹吉林》,全程就只使用了Mate30系列進行拍攝。電影中展示的許多超廣角、微距、人物特寫畫面都是由手機完成,沒有借助任何額外的輔助鏡頭。一部手機也能拍攝出鏡頭語言更加豐富、更具藝術張力的畫面,真正讓手機電影創(chuàng)作成為了可能。
相較于傳統意義上依靠光學、傳感器等傳統影像技術的迭代和升級,AI在手機影像層面的廣泛應用對于智能手機乃至整個影像行進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
目前AI在智能手機成像方面的應用可謂無處不在,最常見的諸如場景識別、智慧防抖、超級夜景、人像光效、3D美顏等等,幾乎貫穿從拍攝到成像的始終。拿視頻拍攝來說,通過內置的AI場景識別功能手機能夠對拍攝的環(huán)境進行精準判定,自動調整諸如快門、光圈、ISO等參數,讓用戶能夠以傻瓜式的方式獲得清晰的畫面。
這些AI技術的廣泛應用,是以智能手機AI性能的整體提升為基礎的,具體來說就是相關的圖形識別、理解、處理算法以及機器深度學習能力的提升。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華為麒麟系列芯片近些年在NPU方面做出的嘗試。
早在2017年10月,華為就推出首款AI芯片麒麟970,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首次在處理器上集成了專用于AI學習的硬件模塊NPU(神經網絡處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其對圖像識別處理、自然語言理解處理速度比CPU快了25倍,能耗降低50倍。基于麒麟970所帶來的強大AI性能,當年搭載了這款芯片的華為P20系列、榮耀10系列等旗艦在成像方面擁有強大的實力。拿場景識別來說,當年榮耀10系列就支持多達22類標簽,500+種場景的AI場景識別能力。
作為麒麟970的繼任者,麒麟980將NPU的性能提升到了雙核,圖像識別速度比970提升120%。應用層面,搭載了麒麟980的機型從識別輪廓升級為可以識別細節(jié),拍攝視頻時同時實時“跟蹤”多個對象,甚至可以給視頻“換背景”。同年推出的中端處理器麒麟810,搭載了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NPU。按照AI-Benchmark提供的數據,麒麟810的AI性能甚至比自家的旗艦麒麟980還要強,更是秒殺了驍龍855等一眾競品。
今年的麒麟990上,手機的AI能力再次實現了飛躍,它采用了基于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的全新大核+微核架構的NPU。麒麟990 5G擁有業(yè)界最強AI算力,與業(yè)界其他旗艦AI芯片相比,性能優(yōu)勢高達6倍,能效優(yōu)勢高達8倍。其在AIBenchMark上的跑分達到了麒麟980的476%。
強大的AI性能,是整個AI智慧影像的基礎。借助麒麟990 5G的AI性能能夠實現視頻的多實例分割,簡單說就是能夠將視頻畫面中的每一個人物主體單獨識別出來,實現多人物視頻拍攝替換背景,甚至可以選擇畫面中需要保留的人物。
其實可以看出,AI在手機影像層面的廣泛和深度應用背后的意義主要有三點:增強畫質、豐富玩法以及功能輔助。AI影像技術有效彌補了手機在硬件層面的天然劣勢,比如傳統意義上成像,要獲得畫質提升就需要從傳感器以及光學層面入手,但諸如夜景模式這類的AI軟件算法卻能夠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暗光環(huán)境下成像的痛點,實現手機畫質的全面提升。
其次就是豐富玩法,AI技術的引入讓整個手機影像的玩法變得有趣和多元。拿視頻來說,借助內置的AI算法實現實時美顏、人像光效甚至是超高速攝影這類之前只有專業(yè)級別的設備才能實現的趣味功能。這些功能不僅僅能夠成為智能手機的獨到賣點,而且也是拉開用戶體驗差異的核心功能點。而這些功能點的引入,離不開一顆擁有強大AI運算和圖像處理能力的芯片。
功能輔助的意義同樣重要,并且還更關鍵。AI的應用讓影像創(chuàng)作變得簡單和直觀,用戶無需經過專業(yè)的學習和培訓就能夠利用自己的手機獲得傳統意義上只有專業(yè)攝影師才能拍攝出來的畫面。用戶門檻的降低,讓手機的影像創(chuàng)作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轉變,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成為影像創(chuàng)作者。
從傳統的機器影像到AI智慧影像的轉變,是未來智能手機行業(yè)的趨勢。這種依靠AI技術帶來的影像能力的提升,在未來擁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AI智慧影像對于傳統影像領域能夠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我們可以看到,借助AI技術不僅能夠彌補硬件層面的短板,而且還能解決那些很難通過硬件升級解決的痛點。AI技術的演化與傳統影像技術的變革,二者相互作用下,可能會改變整個影像行業(yè)的未來。
4G時代,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新形式獲得了飛速發(fā)展,而5G網絡的高速率、大帶寬優(yōu)勢,讓未來視頻應用的前景變得更加廣闊。借助5G網絡的優(yōu)勢,視頻應用將成為接下來獲得爆發(fā)式增長的行業(yè)風口,這已經是被業(yè)內普遍認可的趨勢。
視頻應用的廣泛興起,將促使更多的普通用戶參與到視頻的創(chuàng)作中來。即拍即傳,即時觀看,全民分享的新形式,讓每一個普通用戶都有機會成為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者。而結合5G網絡帶來的高速率新特性,超高清視頻也將會是未來視頻應用新的發(fā)展方向。用戶對于視頻應用以及視頻創(chuàng)作的需求激增,反過來也會促進整個智能手機影像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升級。智能手機作為未來一段時間之內用戶最核心的設備,其視頻拍攝性能以及圍繞視頻應用所帶來的應用場景的變革,將會是整個用戶關心和在意的核心體驗。
有了5G加持,AI技術也能更加廣泛便捷地應用到視頻創(chuàng)作中去。傳統意義上的視頻創(chuàng)作中繁瑣的圖像剪輯和后期制作將越發(fā)便捷和智能,比如更加精準的自動摳圖,更加復雜多元的場景識別等,這些都能讓普通用戶釋放其創(chuàng)意和才華。甚至在不遠的未來,借助5G帶來的無縫式云端服務的體驗,未來的視頻創(chuàng)作、分享、保存都將會在云端完成。事實上,目前很多智能手機就能夠借助自身的AI功能,自動將相冊中的素材生成視頻。未來,這種體驗將會更加無縫和及時。僅僅使用一臺智能手機,就能夠完成視頻的“一站式”創(chuàng)作體驗。
另一方面,未來5G更加成熟,尤其是基于SA組網的5G核心網成熟之后,5G網絡相比之前的4G最大的優(yōu)勢:低延遲、泛在網,將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也將給未來的視頻創(chuàng)作和表現形式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以AR\VR技術為基礎的沉浸式視頻,“萬物互聯”讓每一個設備都有可能成為視頻的創(chuàng)作設備。我們的手機、智能眼鏡、大屏終端等等,都將參與到影像創(chuàng)作之中,成為5G影像創(chuàng)作生態(tài)中的一環(huán)。這些新的技術創(chuàng)新形式,對于未來整個視頻行業(yè)產生的變革作用將是無法想象的。
很早開始,影像就逐漸演變成為智能手機最核心的賣點之一。在整個行業(yè)進步和成熟之后,智能手機在其他方面的體驗難以拉開絕對體驗差距的情況下,最能夠創(chuàng)造差異化體驗的相機就成為了智能手機的核心升級點之一。華為和榮耀很早就預見到了這種趨勢。從超級夜景這類創(chuàng)新型影像黑科技的加入,到配備獨立NPU的麒麟處理器問世,乃至最后出色的影像體驗成為整個華為、榮耀手機的標簽。這其中的每一步,華為和榮耀都走得很堅實。
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5G和影像將會是智能手機的核心升級點。而正如前面所言,這兩者之間又是相互促進、相互依托的關系。二者在技術和功能層面的有機結合,才是接下來智能手機需要重點攻克的新高地。借助即將迎來爆發(fā)式增長的視頻應用,智能手機影像將全面進入“5G電影時代”。
按照這樣的標準來看,華為Mate30系列算是給接下來5G時代的旗艦手機樹立了一個標桿。而“不止于快”的榮耀V30將有望引領接下來的“5G電影時代”。這款旗艦和華為Mate30系列一起是目前市面上雙模5G全國通的唯二選擇。而在影像領域,華為Mate30系列cine-lens電影鏡頭將手機攝影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榮耀V30系列這次搭載的Matrix Camera多維相機矩陣也將會給手機影像帶來更多的探索和思考。
即將到來的“5G電影時代”,利用手機創(chuàng)作影像將會是我們每天的常態(tài),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都將成為自己生活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