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促進了教育信息化飛速發(fā)展,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SPOC在全國各地高校落地生根,成為當前高校課堂教學的實踐熱點,從而引發(fā)了課堂教學中心、教學過程、教學手段、師生關系、教育評價等方面的深刻變革?;旌鲜浇虒W、學習者中心、深度學習等觀念和實踐深深影響著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師和學生。教育研究者需清晰地認識這種變革并積極參與、回應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課堂教學改革。
關鍵詞:SPOC ?混合式教學 學習者中心 教育信息化2.0
The Transformation,Reconstruction and Response of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SPOC
LIU Wen-ya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Hefei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Hefei 230013,China)
Abstract:"Internet + education" promo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a new curriculum form SPOC has taken roo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becoming the practice hotspot of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which has led to classroom teaching center,teaching process,teaching Profound changes in means,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and education evaluation. Ideas and practices such as blended instruction,learner centers,and deep learning deeply influenc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volved in learning activities.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need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is change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nd respond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n the era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2.0.
Keywords:SPOC blended teaching learner cent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2.0
自2013年起,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在我國高校如火如荼開展起來,之后為提高學習者學習參與度和完成率,一種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簡稱SPOC)應運而生。隨著SPOC教學實踐的廣泛開展,與之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逐漸增多,以“SPOC”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wǎng)上搜索,有2600余條研究文獻,其中大多是基于學科和SPOC的融合進行的教學改革實踐研究。目前,教育界廣泛認為在教育信息化和SPOC情境下,課堂教學正在向著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轉變。
一、教學模式的嬗變
目前教育實踐中,有多種SPOC的呈現(xiàn)形式。有學者將其分為同步SPOC教學模式、異步SPOC教學模式。同步SPOC教學模式是指與MOOC一同教育的形式,異步SPOC教學模式是指由學校自主研發(fā)的課程模式。
SPOC教學實踐前期是MOOC教學和本土傳統(tǒng)教學模式磨合的探索時期。教師對課程平臺及其資源的利用與課堂教學未能很好結合,線上線下分離,資源僅僅停留在網(wǎng)絡平臺上,課堂教學仍然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講授教材的內(nèi)容仍是主要授課模式。2014年左右,課程實施者一方面逐漸開始思考如何利用課程平臺及其資源,出現(xiàn)了利用平臺發(fā)布學習任務和線上收發(fā)作業(yè)、評價成績等活動,一方面引入美國高校的翻轉課堂模式,采用課外線上視頻學習,課上提問、討論和完成作業(yè)的形式進行翻轉教學。2015年左右在教育信息化行動、全國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等的推動下,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過程等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教學方法由探究法、操作法逐漸取代了講授法,教學組織形式由集體教學向著更多的小組合作和個別指導發(fā)展,師生線上線下互動增多。近年來,隨著教育智能化教學工具類APP(云課堂、雨課堂、學習通等)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與應用,SPOC課程平臺與課堂教學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課程平臺和APP混合使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教師有效利用平臺的大數(shù)據(jù)分析,改善教學環(huán)境,改進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學模式顯而易見地從傳統(tǒng)課堂講授模式向混合模式和深度學習、體驗式學習轉變。
混合式教學(Blended learning)廣義上包含教學方式混合、學習資源混合、學習環(huán)境混合、線上線下混合等。國內(nèi)一般認為混合式教學是結合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和網(wǎng)絡在線教學兩者優(yōu)勢的一種教學方式。在SPOC情境下,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了諸多變化,主要有:
教學由以“教”為中心轉變?yōu)橐浴皩W”為中心,學生走上講臺中央,探索和展示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從講臺中央退后到講臺邊緣,站在學生旁邊,成為學生的助手,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學方法上,較少使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探究法、操作法、體驗法成為應用最多的學習方法。教學手段上,數(shù)字博物館、易會學、云班課、雨課堂、學習通等教學APP、VR(虛擬實踐)等技術和數(shù)字課程平臺混合使用。教學過程上,由教師課堂講授、學生傾聽并回答問題、課下完成作業(yè)的三段式變成多維互動的混合式。師生關系上,由對立走向合作,由教師控制課堂轉向?qū)W生合作探究。教育評價上,SPOC混合式教學將學習之前的診斷性評價,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和學習后的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將自我評價、網(wǎng)絡系統(tǒng)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保證了評價的科學、公正。考核內(nèi)容更為靈活,小組協(xié)作活動、演講辯論、作品制作與展示、社會實踐納入綜合測評。教學環(huán)境上,由資源單一的教學環(huán)境轉向智慧化教室、個性化、民主、活躍的氛圍、資源豐富的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活動類型上,由高控的預設活動轉向預設和生成活動相輔相成類型。
二、教學過程重構
SPOC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促使教師反思傳統(tǒng)教學過程和設計,重構和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主要是一種教學環(huán)節(jié)與運行程序的改變。傳統(tǒng)教學設計重視課中環(huán)節(jié),忽視課前和課后環(huán)節(jié),SPOC情境下的混合式教學重視發(fā)揮三個環(huán)節(jié)不同的作用和功能,課前重在學生分析和學情分析,課中重在探究學習、深度學習,課后重視個性化輔導和評價反思。
在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教學中,有教師認為自己的作用是消極的。實際上,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較之集體劃一的教學來說,更需要教師積極地與每個學生更復雜的互動,在劃一的教學中,教師的主要精力是用在讓全體學生集中聽講,一起思考問題,維持教室良好的秩序,把活動控制在一個方向上。在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fā)學習,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意見或發(fā)現(xiàn),開展多樣化的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習活動更豐富,讓學生的經(jīng)驗更深刻。[2]
(一)課前設計
SPOC課前活動設計主要有教師投放資料、發(fā)布學習公告,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小測驗、提出問題、論壇討論,系統(tǒng)收集學生學習數(shù)據(jù),教師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答疑解惑、分類整理問題,最后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特點和學生學習數(shù)據(jù)設計教案。教師投放的課程資源包括:電子教材、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微視頻、教案、小測試、教學PPT、音頻、動畫、拓展視頻和拓展文本等。
(二)課中設計
課中教學是決定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階段。此階段應結合學科特點和課程性質(zhì)以多樣化形式展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多樣化的活動中,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課中設計需要達到的目的是對知識和能力的鞏固強化、系統(tǒng)梳理、拓展加深、探究創(chuàng)新。一般有以下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1.經(jīng)驗融入環(huán)節(jié)
“經(jīng)驗融入”是教學開始的第一步,即通過問題、現(xiàn)象、游戲或?qū)嶒灥确绞綄W生已有經(jīng)驗融入特定教學主題的過程。[3]教師設置問題情境或者任務導入,激發(fā)學生任務意識、解決問題意識,為探究式和體驗式學習做好鋪墊。
2.多樣化活動突破學習重難點環(huán)節(jié)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的深度學習階段。對于任務(項目)式教學,教師分解任務,學生分工合作,各個擊破教學重難點。理論探討式教學,教師設置難度不斷遞增、思維發(fā)散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頭腦風暴、角色扮演、演講辯論等,在語言和思維的交鋒中學習。探索操作類教學,教師可利用實驗(訓)室專業(yè)工具或虛擬實踐工具開展體驗式學習,突破學習重難點。
3.展示、介紹、評價作品環(huán)節(jié)
學生在討論、操作中形成作品,并將作品進行展示、說明和評價。本環(huán)節(jié)再次突顯學生中心,將學生的體驗、操作成果化、創(chuàng)新化,并在互評中二次內(nèi)化知識。
4.總結、提升環(huán)節(jié)
探討、體驗結束后,教師總結提升,將知識系統(tǒng)化,提升理論高度,幫助學生建構新圖式。
(三)課后設計
課后設計的目的是復習、鞏固和拓展知識和技能要點。教師發(fā)布測驗作業(yè)或者拓展任務,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個性化輔導。學生完成測驗或拓展作業(yè),開拓學習視野,拓展實踐空間,提高實踐能力。
三、回應策略
(一)重塑教學觀,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多樣化教學形式
教育者需正視現(xiàn)實,努力轉變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反思當下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分析教育對象新特點,引領教學新方向,從傳授型方式中蛻變出來,以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為軸心,向著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方式轉變,在提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設計多維、融合、互動的教學方案上下功夫。
(二)關注生成性學習活動
高控型預設性教學活動長期占據(jù)課堂,教師的講授多于學生的探索和思考。SPOC情境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中環(huán)節(jié),大多設計成情境互動式的探索性活動。學習者對知識的不同理解,對任務的不同解決策略都是生成性活動的生長點。教師應有生成意識,創(chuàng)設生成學習空間,架構靈活的學習支架,鼓勵學習者的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嘗試、個性化問題解決方法,促進生成活動發(fā)生。
(三)促進自主學習,建立學習共同體
SPOC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習者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自主權。學生在課前自定學習時間、學習地點,自主決定學習程度,課中自主合作完成各項討論、探索和體驗式任務,課后自主完成拓展任務。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目標,掌握自主學習方法和策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學生、行業(yè)一線專家組成學習共同體,一同參與討論、探索,激發(fā)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創(chuàng)新。
(四)創(chuàng)新教育管理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室課堂教學時間、環(huán)境布置、教學評價等的規(guī)定對混合式教學不適用。混合式教學在教室的學習時間可能是20分鐘可能是50分鐘,需要更便于學生討論和互動的環(huán)境布置,學生成績評定更加多元化,這些都呼喚新的教學管理和服務。教育管理部門應該在SPOC課程質(zhì)量管理、課堂教學質(zhì)量評價、信息化課堂教學場所、時間管理、學生成績管理、學生學習檔案、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在SPOC情境下的教學理論和實踐中還存在大量的問題,如重建設輕使用,教育資源低質(zhì)化,教學設計不科學,缺乏激勵機制,教師過度依賴新信息技術,沒有將它們與學科進行有效整合,甚至偏離教學目標,教育管理未能和新的教學模式相匹配等。
好的教學本質(zhì)上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我們應警惕本末倒置把信息化手段作為教學全部的行為,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螺旋式學習發(fā)生和智慧生成的規(guī)律,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 ?章杰瑛.基于“MOOC+SPOC”的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及應用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15):146-147.
[2] ?(日)佐藤學著,李季湄譯.靜悄悄的革命[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30.
[3] ?秦煒煒.翻轉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8)88.
[4] ?楊劍飛.“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新學習革命[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6:219-220.
作者簡介:劉文雅(1982—)女,上海,教育學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學前教育、信息技術應用。
基金項目:安徽省質(zhì)量工程教研課題“基于SPOC的高職師范類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合肥幼?!秾W前教育學》為例”(2016jyxm0889);合肥幼專校級重點教研課題“SPOC情景下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線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以BlackBoard平臺《學前教育基礎》課程為例”(hyzzd20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