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蘇君 劉姣
近幾年和田玉子料受環(huán)境保護禁止亂開采的影響,產出越來越少,使得其價格水漲船高,優(yōu)質子料已經按克價銷售,受利益驅使,很多新的材料被用來染色做皮冒充和田玉子料進入市場銷售。
近日,筆者在實驗室做日常鑒定工作時,接收到一個樣品,經研究測試及在市場調查詢問,確定是由貴州羅甸出產的透閃石經染色做皮來冒充和田玉子料。
樣品進入實驗室后,進行常規(guī)儀器鑒定,折射率點測為1.61,密度為2.87g/cm3。選擇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測試,測試條件為分辨率為8cm-1,掃描范圍400--6000 cm-1,測試得出譜圖與和田玉譜圖吻合。
但在進行感觀鑒別時發(fā)現(xiàn)樣品光澤明顯弱于天然子料,呈土狀光澤,且缺少子料的油潤感。樣品表面可見類似于汗毛孔的凹點,仔細觀察可見凹點深淺基本均勻且呈定向排列,同時打光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沁皮很厚且均勻,而天然子料沁色深淺不均且皮色較薄。
在征得客戶的同意下,我們又進行了硬度測試,發(fā)現(xiàn)該樣品沁色部分硬度較低,用硬度為5的硬度筆較容易刻動。為確定樣品情況,我們將該樣品切開做進一步的觀察,發(fā)現(xiàn)該樣品人工處理痕跡明顯,沁色邊界清晰厚度完全一致,且白色部分結構非常緊密,呈明顯的瓷質感,與和田玉的纖維交織結構、油潤感不同。
在市場上調研時,發(fā)現(xiàn)有一批料子與該樣品特征吻合,經詢問相關人員,得知這是由貴州羅甸出產的透閃石,因其原料感觀鑒別與和田玉區(qū)別較大,所以大部分被染色做皮來冒充和田玉子料,因其價格較低,容易進入市場。
目前來看這種樣品多加注意在感觀上就可以鑒別,比如觀察光澤、皮色厚度、表面毛孔分布等,在不能確定是否是處理和田玉時還可送至正規(guī)檢測機構進行鑒定,以免上當受騙。
作者簡介:
劉蘇君,出生年月:1978.1,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新疆烏魯木齊,當前職稱:高級工程師,學歷:碩士,研究方向:珠寶玉石貴金屬科研及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