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摘 要:數學學科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小學生容易犯困,嚴重會出現厭學等。我們教師就得想法讓課堂生活化一點,從身邊的事例為教學的素材,這樣一來,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小學數學課堂標準也強調:“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實際,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才能,不僅來自于課堂,還來自于現實生活實際。如何讓生活真正走進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把握數學與生活的銜接,提高教學效率,這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下面就這方面談談本人的幾點感觸。
一、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學習數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也使他們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例如教學“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時,可以讓學生統(tǒng)計茅臺收費站一分鐘機動車的流量,讓學生觀察都有哪幾種機動車,然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tǒng)計,有的是用畫正的方法,有的是用畫勾方法……統(tǒng)計完了以后再對原始數據加以整理制成統(tǒng)計表或方塊統(tǒng)計圖,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感到數學教材內容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取材于現實生活,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感到學之有用,學以致用。
二、從生活中取證,建立數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越貼切,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借用有關生活實例,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意境,提出問題,以引起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究。比如二年級數學在教學長度單位時,要加強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讓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如門的高度,桌子的長度,凳子的寬度,粉筆的長度,人手指的寬度和長度等等,讓他們量一量,說一說,積累生活經驗,才能建立和發(fā)展相應的數感,在頭腦中形成長度單位的實際長度。又如時間的認識是二年級數學的難點。上課開始先讓學生說說每天的作息時間。在學習了分鐘以后,為了讓學生建立一分鐘的概念,可以讓學生體驗一下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如拍球,做口算題,數自己的脈搏等等,使枯燥無味的數學充滿了生活氣息,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如果靠強行灌輸,死記硬背,機械性地重復,那么學生肯定很難掌握或者遺忘率很高,這樣的學習是毫無價值可言的。因為源于實踐的數學才是有價值的。
三、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數學具有嚴謹的邏輯結構和抽象概括的特征,因此,教學時教師合理創(chuàng)設逼真的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體驗數學學習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貼近生活實際,引出數學知識和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著,有的還親身經歷過,所以當老師提出這類問題時,學生會以躍躍欲試的姿態(tài)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例如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時,先讓學生說一說午餐時間我們打飯時的情景,學生會說出有人進食堂,也有人出食堂,還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擁而進等,這時老師提問“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他們很自然地會提出“進來了多少人,又出去了多少人,食堂現在有多少人?”這樣引入新課很自然,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養(yǎng)成遵守秩序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過程摸擬生活
數學教學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發(fā)展不只是包括知識技能,還包括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諸多方面,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整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才能夠實現。我們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要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就要加工改造教材,讓數學走進生活。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所以最終還有回到生活。如果每天讓學生面對枯燥的數據進行操作,學生就不會感到數學的多姿多彩。例如在講“打折”概念時,我沒有給學生一系列的干巴巴的題目,而是給他們布置了作業(yè):調查現在的商家主要有哪些促銷手段。學生經過仔細調查發(fā)現,商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打折,一種是送禮券。教師不失時機地提出新的問題:假如現在有兩家鞋店競爭,一家打出8折旗號,另一家則打出滿100送現金20,比一比哪家更劃算?像這樣的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教師列舉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學生獲得生活知識,兩全其美。
五、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正方形的行不行?為什么?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里。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知識理解的延伸和升華。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知識的價值。教學實踐使我深切地體會到:數學即生活。數學教學,尤其是低年級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感知,認知的氣氛中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難學為易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