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玲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日常教學的關鍵所在,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他們可以通過閱讀獲取大量有用信息,逐步學會知識的理解運用。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但就目前的閱讀教學情況而言,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許多缺陷,所以,筆者針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進行簡單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5-0137-01
小學階段,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都依賴于語文閱讀教學。也就是說,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幫助自己在日常學習中奠定良好發(fā)展的基礎,便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分三步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首先是帶領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粗讀,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進行文章精讀工作,進而走進文本,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文章內(nèi)涵;最后應適當幫助學生進行多種類多題材文章的博讀學習,開展多種閱讀活動,開拓學生的見識眼界,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1.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提起閱讀,很多學生都表示自己沒有興趣,教師也頗為費神和頭疼,但是閱讀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如果沒有良好的閱讀教學,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理解和運用能力就很難得到提升,同時影響的還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
1.1 重認知,輕情感
這個問題主要和教師的教學重點有關系,太過于形式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僅僅把閱讀教學當做了普通的識字和朗讀教學,學生們沒有時間或者沒有機會在語文閱讀實踐中領悟情感。部分教師過度強調(diào)語文知識的掌握,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缺乏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缺乏對學生閱讀感受的引導,從而導致學生在日益繁重的學習壓力下,思維僵硬化,直接反映出對閱讀教學的反感和恐懼。
1.2 重分析,輕感悟
閱讀本是一個表達自己閱讀感受的教學活動,但是部分教師把本應該展現(xiàn)學生個性化、情感化的閱讀課堂逐步改造成了一篇篇文章的分析大會,以教師為主導,以文章為分析對象,整堂閱讀課下來,學生的閱讀感受絲毫沒有涉及,倒是語文老師講了個“口干舌燥”,他們把過多自己對文章的認識和感受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們認為文章就是這么寫的,作者就是這么想的,感情就是這么升華的,從而抑制了學生閱讀感悟的表達。
1.3 重講授,輕自主
新課標要求將閱讀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閱讀主體性得到延伸,讓學生的閱讀教學主導地位得以展現(xiàn),但是部分教師仍然延續(xù)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思維,以教師為重點,開展閱讀教學僅僅將教學的重點在于“教”中,從而忽略了學生自己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逐步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了厭倦心理,久而久之,滯緩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影響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讓師生互動教學難以展現(xiàn)。
1.4 重課內(nèi),輕課外
大部分教師著眼于課內(nèi)的閱讀教學,特別是精讀課的教學,而放松甚至放棄略讀課的教學和課外閱讀的引導和點撥。在方法上只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精讀,不太注重略讀和瀏覽的訓練;教學常常局限于課本,閱讀途徑比較單一,割裂了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大千世界的聯(lián)系。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實施策略
2.1 粗讀文本,整體感知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利用一切教學手段讓學生們愛上閱讀,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享受的樂趣。因此,作為基層語文教師,我們在進行日常閱讀教學時,應注意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們粗讀文本,感知文章整體結構和基本意思,并在這個基礎上加入一些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為接下來的文章精讀工作做鋪墊。
例如:在教學《觀潮》一文時,我并沒有像往常一樣直接帶領學生們進行文章的結構的劃分還有重點段落的標注,而是利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們播放了一段關于“錢塘江大潮”的視頻片段,以次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隨后安排學生進行文章的粗讀學習,讓他們自己標注出文章結構和重點語段,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做準備。
2.2 精讀文本,表達感悟
在學生們進行完文章的粗讀了解后,我們應該“趁熱打鐵”,幫助學生們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寫作目的,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在此中還應注意學生閱讀感受的正確引導,讓他們說出自己的閱讀情感,給他們適當?shù)目隙ā?/p>
例如:還以《觀潮》一文的教學為例,學生們觀看完視頻進行完粗讀理解后,對文章在整體上有了一個簡要的了解,筆者隨即帶領他們進行文章的重題把控,開展精讀教學。教學過程中筆者問:結合所看的視頻和文章的重點語段,你們有什么感受?一位同學站起來說:我感覺錢塘江大潮,真大。說完全班同學一陣哄笑。另一位同學說:我認為我們國家的山河太過于壯美,等長大以后我們一定去現(xiàn)場親自觀看。還有位學生說:從錢塘江大潮的觀看和課文的學習我認為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nèi)祟愒谧匀幻媲疤^渺小,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自然吞噬,因此我們要愛護環(huán)境保護自然,保護我們的生活家園……
閱讀教學是讓學生由外到內(nèi)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文章的精讀學習,找出其中富有含義的句子結合學生自身情況開展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進行學習,在交流過程中進行文章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
2.3 博讀文本,聯(lián)通內(nèi)外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意學生語言的積累,單純依靠課本教材的文章數(shù)量,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需求。這就需要我們鼓勵學生進行自由閱讀,根據(jù)學生的喜好進行閱讀文本的選擇,以此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并且提倡學生做好閱讀筆跡,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跟同學們進行分享。當然,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月”活動,每月讀一本好書,進行讀書交流活動。
總而言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英.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8).
[2]段玉霞.主題閱讀,享讀書之趣——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
[3]文繼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一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