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的微型攝像頭
廣視角、多層光學全玻璃鏡片組等規(guī)格早已成為當下微型攝像頭標配,而獨立的網絡、獨立供電、人體感應等實用性極強的“黑科技”加身時,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在不借助專業(yè)設備的前提下完成對微型攝像頭的排查了。
智能移動偵測范圍可達6米,人體移動自動啟動錄像功能,而10秒精致畫面自動待機,只記錄有效視頻的設計其實同新一代微型攝像頭內置鋰電池和網絡連接設計有關。
“檢查房屋內路由器的連接設備數量,通過設備列表排查疑似微型攝像頭的設備?!?/p>
這個傳統(tǒng)的偵察辦法利用的是微型攝像頭遠程網絡控制及視頻內容傳輸需要借助網絡的“軟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的確行之有效,可在科技進步下,當前微型攝像頭已經“完美”實現鏡頭、無線模塊、鋰電池等部件的整合,通俗來講,當下的微型攝像頭無需接駁第三方網絡或者電源,本身就是可以獨立工作的。
除了不斷提升的技術和功能外,微型攝像頭體積也在不斷變化,微商社群為主的銷售渠道更充斥不少“定制版微型攝像頭”。插座吊燈簡直是老生常談,掛鉤火機車鑰匙,空調馬桶機頂盒,鼠標手表遙控器,眼鏡拖鞋門把手,只有你不敢想,沒有他們不敢放的。
用手機找出微型攝像頭
“進入一家陌生酒店、民宿后,關閉門窗,用手電筒尋找反光物來監(jiān)測是否有普通攝像頭,而帶紅外夜視功能的攝像頭則需借助手機查找。同樣在黑暗環(huán)境下,打開手機照相功能,繞屋轉一圈,如果發(fā)現屏幕上有紅點,則可能是安裝有微型攝像頭的地方?!?/p>
這樣的檢查方式流傳多年,早期夜視攝像頭解決不了紅曝問題(發(fā)射紅外光這種不可見光的發(fā)光管,工作時卻“發(fā)出”了肉眼可見的紅光),照相機、手機等拍攝設備的感光元件卻可以感應紅外光,從而發(fā)現屋中的微型攝像頭。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手機拍攝功能找到的是紅外補光設備,而不是攝像頭本身,它只會對黑暗中發(fā)出紅外線的紅外攝像頭有作用,一旦微型攝像頭鏡頭涂層經過特殊處理,就很難被手機發(fā)現。
值得考慮的反偷拍設備
傳統(tǒng)的技術手段與排查方式,面對日新月異的微型攝像頭產品多少有些無力,專用的反偷拍設備成為不少酒店、民宿管理者及重視個人隱私消費者的首選。
專業(yè)的反偷拍設備大多通過檢測隱藏鏡頭反射的設備發(fā)出的激光耀斑檢測環(huán)境內微型攝像頭,經過多年發(fā)展,其技術成熟度也相當高了。
200元左右的售價對于大眾消費者并不是難以接受,尤其是酒店、民宿管理者,其完全可以成為每天打掃房間的常規(guī)檢查事項,從場景上最大限度降低窺私癖發(fā)生幾率。
寫在最后:不要成為鏡頭里的下一個主角
好奇害死貓——這并非一句戲言,很多時候人們在互聯網上一段簡單的留言、一次簡單的復制粘貼,對于他人的傷害難以預估,別再想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今天你不是受害者,你旁觀你縱容,但誰也無法保證,鏡頭里的下一個主角,是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