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斯特是一位熱衷于改編各式各樣器樂和聲樂作品的作曲家,他的改編作品膾炙人口,流傳久遠。李斯特改編的《夜鶯》原是著名俄羅斯作曲家阿里亞比耶夫采用捷克杰爾維格的詩譜寫的歌曲創(chuàng)作的一首享譽世界的聲樂作品,作品中流露著安靜優(yōu)雅的旋律,動人的夜鶯形象,和讓人難以忘懷的編曲風格,這些都使得這首鋼琴改編作品最終家喻戶曉,廣為流傳。
【關(guān)鍵詞】:夜鶯 改編作品
一、李斯特《夜鶯》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背景
李斯特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非常多的改編音樂作品,涉及的種類繁多。有很多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當然有他本人的作品。 雖然李斯特時常把鋼琴曲改編成管弦亦或交響樂,但是李斯特改編最多的是把交響樂或者歌劇改編成膾炙人口的鋼琴作品, 當然他也因此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譽。 李斯特鋼琴改編作品《夜鶯》是由俄國作曲家阿里亞比耶夫采用捷爾維格的詩譜寫的歌曲改編而來的。阿里亞比耶夫在這首歌曲中應(yīng)用了城市浪漫曲的音調(diào)。全曲分為兩段,第一個段落深情婉轉(zhuǎn),第二個段落奔放活躍。然后使用變奏手法把兩個段落的音樂再反復一遍。這首歌曲吸引了千萬人心,成為膾炙人口雅俗共賞的歌曲。這里就不得不提起格林卡,1833 年,俄羅斯作曲家格林卡把它寫成了一首鋼琴變奏曲(其中包括主題、四個變奏和一個長大的尾聲)。李斯特根據(jù)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改編成了同名鋼琴曲,完整的保留了原作品深情優(yōu)雅的旋律,而經(jīng)過李斯特的改編后又充分發(fā)揮了華麗的鋼琴技巧,豐富的織體形式則為原作音樂性表達上錦上添花,從而反映出李斯特的個性。
歷史上許多作曲家都以“夜鶯”為主題創(chuàng)作過很多歌曲,因為夜鶯是我們大家都認為非常美麗動人的一種動物,跟夜鶯有關(guān)的很多美好的傳說和動人的想象是非常多的,人們對夜鶯的美好向往和夜鶯這種動物本身的動人歌聲也是我們大家所喜歡這種動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著名的俄羅斯作曲家阿里亞比耶夫所作的女高音花腔獨唱作品《夜鶯》是當中最為出名的一首。俄羅斯作曲家阿里亞比耶夫是一位非常有才華和天賦的作曲家,在阿里亞比耶夫13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批作品。年輕的時候他參加戰(zhàn)爭,還因作戰(zhàn)英勇而收到過獎?wù)?。?zhàn)后阿里亞比耶夫來到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并開始專心從事音樂作,阿里亞比耶夫為莫斯科大劇院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從19世紀20年代初開始,在阿里亞比耶夫正在事業(yè)順利發(fā)展的時候,他卻被誣陷與一起謀殺案有關(guān),并因此被流放西伯利亞三年,然而,等他期滿被釋放回到故鄉(xiāng)的時候,卻得知自己的女友已經(jīng)嫁了別人,你想一個人承受了痛苦的冤獄以后,再得知自己心愛的女人和別人結(jié)婚這件事,讓作曲家阿里亞比耶夫無法接受, 他心里對前女友嫁人這件事既有非常大的怨恨,又帶著遺憾和傷感,在平靜下來之后,阿里亞比耶夫以詩人安東·杰爾維格的詩篇《夜鶯》為詞,譜寫出了享譽世界的花腔女高音作品《夜鶯》。這首作品也是阿里亞比耶夫心中向往光明自由的生活、渴望愛情回到身邊的詮釋與表達。
俄羅斯作曲家阿里亞比耶夫的作品《夜鶯》是一首小巧精致、讓人十分喜歡的一首作品,同時它也是是一首浪漫曲。浪漫曲本來是一種有著即興伴奏的歌曲的形式,后來逐漸的轉(zhuǎn)化成了一種常見的鋼琴曲的曲式結(jié)構(gòu)。
俄羅斯作曲家阿里亞比耶夫的《夜鶯》是一首花腔女高音獨唱曲,F(xiàn)大調(diào),2/4拍,單二部結(jié)構(gòu),變奏手法,整曲只有四句歌詞,歌詞大意為:“我的夜鶯,小夜鶯,歌聲嘹亮的小夜鶯,你往何處飛翔?你整夜在何處歌唱?”。這首《夜鶯》雖然歌詞簡單,但是旋律跌宕起伏,二段曲式之間的對比非常之大,單總體還是圍繞著主題的音調(diào)在徘徊。俄羅斯作曲家阿里亞比耶夫的這首《夜鶯》雖然短小精致,但浪漫抒情的同時還變化無窮,細膩中又有很強的張力和震撼的感染力。利用花腔激情婉轉(zhuǎn)、百轉(zhuǎn)千回的演唱方法來形象地模擬出夜鶯天籟般的歌唱,然而又讓人感覺不到任何那種濃烈的“炫技”色彩在其中,優(yōu)雅動聽而又富于變化的旋律表達了阿里亞比耶夫?qū)σ国L的喜愛之情。
(二)李斯特《夜鶯》的歷史地位
在19 世紀末期,家喻戶曉的李斯特改編的鋼琴曲《夜鶯》莫名其妙的被很多人所貶低,不過俄羅斯非常著名的作曲巨匠柴可夫斯基卻對 《夜鶯》的音樂表現(xiàn)力和音樂色彩表現(xiàn)出非??隙ǖ恼Z言,最后還極力推薦給各大樂團和鋼琴家,希望他們能重新認識和肯定這首作品,甚至是懇請他們在各種演奏會上演奏這首作品,可見柴可夫斯基是多么的喜歡這首《夜鶯》。俄羅斯著名作家高爾基在在音樂會上聆聽了俄羅斯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劇演唱家安東寧娜·涅日丹諾娃演唱的《夜鶯》后直接是聽哭了,邊流淚的同時還對旁邊的同伴說著,這首作品簡直仿佛是聽到了作曲家痛苦的經(jīng)歷和在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痛苦之后的感悟,足見他對阿里亞比耶夫的《夜鶯》的由衷熱愛和贊許,當然高爾基沒有聽過李斯特改編之后的《夜鶯》,否則肯定會對這首作品更加的褒揚。不得不提的是,我們當今音樂入門的很多普及教材里,總少不了對阿里亞比耶夫這首《夜鶯》的介紹與欣賞,還有不少改編的簡易版的 《夜鶯》應(yīng)用其中。這首《夜鶯》代表了俄羅斯作曲家阿里亞比耶夫的內(nèi)心向往的美好而單純的世界,向世人展示著最靚麗靈動、優(yōu)美婉轉(zhuǎn)的旋律,作為一個經(jīng)典作品,我們所有學習者和老師們都希望這個作品能真正的受到大家的喜歡并且在歷史的長河里歷久彌新,真正的傳承下去,最后被更多優(yōu)秀的作曲家改編創(chuàng)新,用更多的形式和樂器演奏出來,讓更多的聽眾能感受到這個作品中的動人故事和真正喜歡這個作品的優(yōu)美旋律。
結(jié)語
李斯特的鋼琴改編曲《夜鶯》在歷史的長河中經(jīng)歷了彌久的時間檢驗和大眾對它的音樂風格的檢驗,最后成為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作品,我們在學習中想要更為深入的學習好這首作品,演奏出這個作品中帶給我們的深層次的情感故事。
【參考文獻】:
【1】沈旋、谷文嫻、陶辛.西方音樂史簡編[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1.
【3】王程麟.李斯特鋼琴改編曲的演奏與教學研究[碩士].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李鑫(1994—),女,漢族,安徽,研究生在讀,云南藝術(shù)學院,研究方向:鍵盤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