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旗
他喜歡樹。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黃河灘區(qū)的村莊里,楊樹、柳樹是鄉(xiāng)村和田野的主角。一次,他幫父親到公社糧管所繳公糧,看到倉庫門前一棵郁郁蔥蔥的大樹,掛滿了一簇簇粉紅色的針形花瓣,在微風吹拂下散發(fā)出陣陣清香。他很是好奇,父親告訴他: “這是芙蓉樹?!?/p>
從此以后,美好的芙蓉樹印象深深刻記在了他的腦海里。他背著父母,托縣城里的親戚捎來了一棵芙蓉樹幼苗,栽在了后院。后院里栽滿了他喜歡的樹苗,他唯有對芙蓉樹鐘愛有加,經常澆水施肥,芙蓉樹長得枝繁葉茂,很是惹人喜愛。
在芙蓉樹第一次開花的那一年,也就是1976年,他要報名參軍,實現他從小渴望當一名解放軍的理想。家族里有人反對,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等。他沒有絲毫猶豫??吹胶⒆有囊庖褯Q,娘撫慰道: “到了部隊要聽領導的話,好好干。家里有你三個哥哥,不要牽掛我和你爹。”
1 7歲的他登上了南去的列車。離開家之前,他專門圍著那棵芙蓉樹挖了一圈溝,跑到黃河大堤上,向打魚人家要了一筐臭魚爛蝦埋在了下面,囑咐他的大侄子不要忘了澆水、剪枝。
幾年過去了,芙蓉樹在家里人的照料下,在肥沃的土地上一天天長大,每到開花季節(jié)便清香四溢,成了村里一道靚麗的景色。
一天,年邁的爹娘在樹下乘涼,郵遞員送來了一封信,老人不識字,讓大侄子念。大侄子高興得蹦起來對爺爺奶奶說道:“我四叔提干了!”對于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鄉(xiāng)下人來講,這無疑是天大的喜訊。忍耐不住興奮的老人,叫來了親戚朋友,在院中擺了三桌宴席,熱熱鬧鬧慶祝了一番。那天,老人喝醉了。
他提干的消息飛快地傳播到了四鄰八村,人們在豎起大拇指夸贊的同時,說媒提親者絡繹不絕。老人在征得他同意后,選中了一位姑娘,并把照片寄到了部隊,要他回來相親,好把婚事確定下來。
為了兒子能盡快結婚成家,老人張羅著湊錢蓋了三間新瓦房,并把他親手栽下的那棵芙蓉樹移栽到大門前面。那里陽光更充足,芙蓉樹綠蔭如蓋。
誰知,當年輕人要請?zhí)接H假時,部隊突然下令執(zhí)行緊急任務。兩個年輕人之間只能書信來往,相約任務完成后回家定親。
半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黃河岸邊依然站著一位眺望遠方的姑娘。
后來,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打響,他所在的部隊開赴前線,回家相親的事自然就又推遲了。為了表達誠意,他在信上說:“等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勝利后,就回家結婚?!?/p>
此后,爹娘身邊多了一臺晝夜響聲不停的收音機,時時刻刻關注著前方的消息。
一個月后,戰(zhàn)爭告一段落,老人天天盼著郵遞員。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老人的期盼化作擔憂和不安。
一天,縣武裝部和公社的領導陪著兩名軍隊干部來到家中,握著老人的手,沉痛地告訴他們:你們有一個偉大的兒子,為了掩護戰(zhàn)友,他犧牲在了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場上。
老人手捧著“革命烈士通知書”,久久無言。
我們無法猜想,在生命最后一刻,烈士是否想到了遙遠北方的故鄉(xiāng),想到了白發(fā)蒼蒼的爹娘,想到了未曾謀面的戀人,想到了他親手栽下的芙蓉樹?
數十年過去了,小村莊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家鄉(xiāng)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里日漸富裕。所有的傷痛記憶看似漸漸褪去。
后來,烈士的父親因病去世。已90歲高齡的母親每天都要到芙蓉樹下坐好久。有一天下午,老人把大孫子叫到面前說道: “你四叔已經犧牲多年了,我這幾天經常夢到他,也不知道他埋在哪里。你去看看他吧!”
烈士的侄子第二天就起程了,顛簸了近兩天才找到墓地。
抬眼望去,巍峨的大山峰巒疊嶂,綿延不斷。一條河流在大山的前面緩緩東去,山坡上密密麻麻豎立著數百個烈士的墓碑,寂靜的群山,翠綠的樹林在默默地護衛(wèi)著這些為國捐軀的英靈。
烈士的侄子一個個尋找,手里提著他從家鄉(xiāng)帶來的烈士生前喜歡吃的炸麻花,尋了近一個小時后,終于找到了烈士的靈位。烈士的侄子雙膝下跪,淚流滿面。離開墓地時,他用紅布包了一捧紅土放到皮箱中。
烈士的母親不久也離開了人世,捎回家鄉(xiāng)的那捧紅土,一半隨老人葬在墓中,一半埋在了芙蓉樹下。
春天又來了,那棵芙蓉樹越發(fā)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