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青
摘 要:通過情境營造,歷史回顧探究、情境感悟、拓展提升、巧手愛國等多種環(huán)節(jié),讓同學們在歷史課堂上自主動手動腦,掌握歷史學科知識及學習方法,同時也充分感悟到了國家富強,以及對國家產(chǎn)生了高度認同感,歸屬感。潛移默化的踐行歷史學科“家國情懷”人文追求。
關鍵詞:一國兩制;愛國情感
家國情懷是一種比較抽象的人文追求,我在歷史課中用不同的能激起情感共鳴的方式設計本課,我最先播放了《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這首歌,然后跟學生分享這段歌記詞“再大的風雨我們都見過……就是民族的氣節(jié)……從來沒變過?!?,并問中國的哪段歷史符合這一描述?在同學們各抒己見后,我告訴同學們在近代史中,中國被迫打開國門,國家領土主權大量流失。中國人從未停止過抗爭,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政權得到鞏固,制度得到完善,綜合國力得到增強,但祖國統(tǒng)一領土完整問題還有待解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國統(tǒng)一的歷史大潮》
一、回顧歷史
——悲山河之破碎
設置“探究一”回顧歷史,小組合作探究,歸納香港、澳門問題與臺灣問題的由來(由小組選派代表來發(fā)言)。
過渡:你認為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的性質(zhì)一樣嗎?為什么?
生:不一樣。
師小結(jié):港澳問題屬于國與國之間歷史遺留問題。臺灣問題屬于中國內(nèi)政問題。臺灣屬于中國人的家務事,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解決?--和平的方式。
引導學生回顧20世紀70年代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1979年1月1日發(fā)生了什么大事?
生:中美建交,并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師:少了美國的參與,咱們的家務事解決起來阻力就小了一些。其實毛澤東、周恩來曾經(jīng)在不同的場合都表示過“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問題,應該由中國人自己解決,要用和平的方式解決。”鄧小平繼續(xù)這一方向,在1983年對臺談話,提出了對臺問題要用一國兩制的方針來解決。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是一種集思廣益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們的合作意識,通過史實探究鍛煉學生歸納總結(jié)能力。過渡的問題既總結(jié)了港、澳、臺問題的來由,“偉大構想的形成過程”也為進入一下篇章找到了突破口。
二、立足當代
——喜港澳之回歸
過渡:“一國兩制”首先在哪個地區(qū)實踐?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來參與接下來的活動:①香港問題是如何解決的?②香港回歸的時間。③香港回歸的意義。
課堂活動:
①課堂短劇:鄧小平會見撒切爾夫人
師:經(jīng)過20多次激烈的談判,中英兩國政府最終在1984年12月正式簽署《聯(lián)合聲明》,宣布于1997年7月1日歸還香港。
②播放視頻: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③展示香港的持續(xù)繁榮的照片。
[設計意圖]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活動,以時間為線索,教會學會自己整理香港回歸的步驟,教師在這一塊主要側(cè)重于情感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到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在主權面前的不妥協(xié)不退讓,從視頻中感受到香港回歸的大快人心,香港回歸后繁榮的圖片證明著中國的決策的合理正確性。讓學生從史實中感受到綜合國力增強帶來外交上的巨大成功,為香港問題的成功解決感到嬌傲。也為開啟澳門回歸的學習打下基礎。
過渡:聽,還有海外游子在發(fā)出回家的呼喚。(播放《七子之歌-澳門》)
展示關于解決澳門問題過程的一組圖片,再輔之澳門回歸之后的繁榮的圖片,請同學們談談澳門回歸的過程和意義。
[設計意圖]學生在掌握了以時間為索的方法后,學習澳門問題就容易多了。學生在圖片場景中感受到澳門問題解決的喜悅,產(chǎn)生一種民族自豪認同感。澳門回歸后的繁榮也證明著“一國兩制”的正確性。
探究二:過去,港、澳為什么會被侵占?現(xiàn)在,港、澳為什么能順利回歸?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對比,結(jié)合港澳回歸的情感鋪墊,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現(xiàn)在港、澳能順利回歸的原因,步步引導,很好的攻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過渡:港、澳回歸后我們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完成了嗎?
三、展望未來——愿金甌之無缺
展示材料:“孫中山說:“統(tǒng)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tǒng)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tǒng)一便要受害?!闭埬阏務勀銓@句話的理解。
生:歷史上的兩次國共合作(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師:“是什么因素阻礙了臺灣問題的解決?”
生:1、國際上:美國敵對勢力
2、臺灣島內(nèi):90年代以來“臺獨勢力”崛起、“一邊一國”論等。
對于這種對歷史的認識不清,我們開動腦筋,回顧我們學過的知識,用具體史實告誡這些人臺灣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課件展示臺灣大事年表)
[過渡]臺灣與大陸是同宗同源的,血濃于水的關系,那大陸對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交往原則、交往任務各是什么?
[設計意圖]用孫中山的話引出臺灣問題解決的兩種可能,用事實來論證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正確價值觀,明確祖國統(tǒng)一是歷史的必然。是海峽兩岸關系人民的心愿。
[拓展延伸出謀劃策]
1、面對今天臺獨分裂勢力的活動日益猖獗的態(tài)勢,對如何完成我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談談你的看法?
2、展示臺灣象征性的物什,讓學生結(jié)合港澳的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的設計理念,設計出臺灣問題解決后要設置什么樣的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并談談各自的設計理念。
[設計意圖]“出謀劃策”把課堂內(nèi)容進行了有效的延伸,把從香港、澳門回歸中學習到的感悟運用在解決臺灣問題上,培養(yǎng)知識遷移的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提升分析解題的能力?!扒墒謵蹏弊寣W生動手動腦,從港澳的區(qū)旗中得到啟發(fā),去設計臺灣的區(qū)旗,是一種對臺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期盼,也讓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愛國主義精神。
本節(jié)課在學生經(jīng)過課前預習及查閱歷史資料的基礎上展開,側(c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能從課本上自學到的內(nèi)容,盡量少講。教師主要用各種形式的史料說話,從情感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綜合國力增強是中國外交取得成就的基石,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是全中華民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從而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生上課氣氛濃烈,重難點知識得到當堂鞏固,學科能力得到提升,個人認為本節(jié)課較好的實現(xiàn)了課堂的高效,在歷史細節(jié)中浸潤著歷史學科所提倡的家國情懷的人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