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敏
馬祖(又名連江縣)位于福建閩江口,36個島嶼中只有南竿、北竿、東引及莒光等大島有人居住。馬祖與臺灣基隆相距約211公里,與大陸福建省只有約1 9公里的一水之隔。受限于長達36年的戰(zhàn)地任務,以前去馬祖旅游簡直是天方夜譚。自從90年代實施開放旅游以來,一般都會取道臺北飛馬祖或者從基隆港坐船直達馬祖。這次我們一起來參拜馬祖的守護神天后娘娘,漫步于閩東建筑間,此外也少不了壓軸重頭戲夜賞藍眼淚,相信會讓你重新認識這些美麗的島嶼。
北竿
情定愛“芹”海
北竿的小村落芹壁早年商業(yè)、漁業(yè)興旺,又以捕蝦皮而致富,為北竿最富庶的村落。富裕的村民把花崗巖石屋依山而建,閩東式建筑層層相迭,遠看猶如海上石城,這般迷人美景,難怪有“臺灣愛琴?!敝Q。后來,芹壁的漁業(yè)漸漸蕭條,村落變得人煙稀少,卻也正因為如此,這里的傳統(tǒng)建筑沒有遭受商業(yè)的破壞,可能反而是一件好事。
墻頭顯實力
這里以閩東“五脊四坡式屋頂”建筑為代表,石屋多使用當?shù)氐狞S色花崗巖或大陸青石筑成,冬暖夏涼。整體看全是方正體建筑,為方便修補,屋瓦并不封死,以俗稱壓瓦石的石頭壓鎮(zhèn),一顆顆排列工整,因為很透氣,所以又稱“會呼吸的房子”,成為馬祖另一道風景。馬祖有句話:“北竿看墻頭、南竿登山頭、東引賞石頭”,單看外墻的砌法已經知道是否有錢人家。大部分大富之家都會將工整的石塊以丁字形砌出,取其“人丁興旺”之意,且墻上會有鰲頭穿出,象征子孫出人頭地。
南竿
跟媽祖娘娘許愿
馬祖之名得自媽祖。這個以大海為家的軍事島嶼,一直有個女人——媽祖,在背后默默支持。
相傳宋時,福建省湄州島東螺村漁民林愿有女兒默娘。某日其父出海不幸遇難,默娘一心投海尋父,最后卻負父尸漂流至南竿島。鄉(xiāng)人為她厚葬立廟祭祀以示孝行,并尊稱為媽祖,列島以其命名作紀念。后來“媽祖”變“馬祖”,有人說是忌諱,又說“媽祖”無法突顯馬祖戰(zhàn)地前線精神,故去“女”字邊增加威信。因此,來到馬祖,我決定要去拜會一下媽祖。
百變媽祖來拜拜
馬祖人作為大海的兒女,普遍信仰媽祖。陸地面積不到30平方公里的馬祖,卻有9座主祀媽祖的廟宇,而且每座均各有特色。津沙天后宮供奉馬祖唯一一尊黑面媽祖,金板境天后宮則為年輕少女版,而在南竿鄉(xiāng)馬祖村的天后宮更是舉世唯一媽祖元靈的所在地,當年馬祖村民便是將林默娘厚葬于此,當?shù)厝擞址Q為“肉身靈穴”。后來湄州鄉(xiāng)親跨海將媽祖遺骸迎回,只留下衣冠冢。每尊媽祖都有傳奇,值得一一探究。
世界最大媽祖像
入廟拜神,出廟后,我當然更要參拜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媽祖像。你大可以取道祈福坑道前往參拜,據(jù)說興建巨神像時,媽祖指定了放神轎的地方,工人開挖時就在巨像位下方發(fā)現(xiàn)戰(zhàn)備坑道,正好能放媽祖神轎,游客來此就如鉆轎底低頭通過,祈福得福。我從轎底一走出來,就看到高高的巨型媽祖神像屹立在船形平臺上,迎風面對對岸的故鄉(xiāng)。
媽祖宗教文化園區(qū)
媽祖巨神像坐落于此。馬祖每年在農歷九月初九(相傳媽祖得道升天的日子)都會舉辦“媽祖升天祭”活動,遵循古禮的祭祀大典隆重而盛大。
媽祖以外拜青蛙?
除了參拜天后,在馬祖芹壁村還有一個保護神。不是女娃(女性),是真正的青蛙。閩越人以耕種為主,青蛙是最大的天敵。當年馬祖的先民從閩東地區(qū)遷居到馬祖,也把當?shù)貙τ谇嗤?、蛇等等的動物信仰一起帶過來,并供奉在芹壁村里的天后宮中。除了廟內的蛙神,廟外有青蛙許愿池、青蛙雕飾,真是“蛙聲四起”。
夜訪限定藍眼淚
今日的馬祖,島上居民生活安定舒適,人口不過13,000左右。但在兩岸對峙期間,馬祖人一直處于備戰(zhàn)狀態(tài),全民皆兵,每晚實施宵禁,夜行須對口令,而且晚上家家戶戶重門深鎖,不許透半點光,真的很難想象今日的馬祖,會從風云戰(zhàn)地變成夢幻追淚攝影地。
如何掉眼淚
多虧導演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有一幕主角遭遇海上風潮后,黑漆漆的海面上呈現(xiàn)上干萬點水母熒光的畫面。事實上在馬祖遇上合適的季節(jié),“海水正藍”的奇景便會夜夜上演。這個海上奇觀又叫“藍眼淚”,實為夜光藻作怪,是一種在海中生存的非寄生甲藻發(fā)光而成。能發(fā)光是因為這種藻類體內具有熒光素,每年在特定時間,只要碰上合適的水溫、水夠清又沒有光害時,沿海邊走便會見到。
其實藍眼淚一直都在馬祖出現(xiàn),在老一輩馬祖漁民口中又叫“東洋水”、“水星”,不過這些名稱都不及“藍眼淚”來得夢幻。聽說以前還有個水鬼故事,霧季有軍人看見一波一波涌入的藍光,還以為是敵方,開槍掃射卻發(fā)現(xiàn)什么都沒有……
上山下海當夜鬼
鬼故事當然全屬謠言,但要看藍眼淚的馬祖游客反而真要做“夜鬼”。出沒地點多在南竿島津沙沙灘、大漢據(jù)點、北??拥?、北竿島芹壁沙灘、東莒大炮連等。在昔日有軍事用途,全依靠人力對花崗巖壁一鑿一挖而成的南竿北海坑道里,你可以坐上櫓船,邊搖櫓邊細數(shù)藍眼淚:如果想觀賞大范圍的藍眼淚,更多人會選擇到島上觀景臺如神秘小海灣等捕獲。若選擇海上觀賞的方式,則可在北竿海上展開約80分鐘的游船河之旅。我在追淚期間,總是聽到有人問:“你拍到沒?”不過聽得更多的是:“誰又打開手電筒了?”因為在黑暗環(huán)境下大家都用手電筒照明對焦,但藍眼淚有光便拍攝不到。為免傷心得“一把眼淚”,除了看天氣、碰運氣,出發(fā)前攝影器材要做足準備。
藍眼淚攝影攻略
ISO:800-3,200
白平衡:2,500-3,900K或自動白平衡等
光圈:最大光圈,最好在F2.8-5.6之間
快門:1/400s-1/30s
對焦:無限遠、手電筒對焦、路燈對焦等
攝影器材:必備三腳架、快門線,手機基本上沒法拍到
最佳時間:每年5-9月,農歷廿二到初二,水溫16-28℃
位置:馬祖北竿藍眼淚粉絲團的facebook會提醒藍眼淚出沒范圍及數(shù)量,可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