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萍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將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作為重點內容。小學作為人才輸送的起始端,在小學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信息技術課堂作為一門實操性課程,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F(xiàn)如今,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已逐漸替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調整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代社會對教師的要求。
任務驅動:激發(fā)探究熱情
眾所周知,傳統(tǒng)教學中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中往往以填鴨式教學方式為主,導致學生疲于學習。就信息技術課程而言,學生的基礎知識良莠不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會讓教師忽略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任務驅動法可以通過教師講任務進行細化,逐一分解,再將任務布置給學生,使學生根據(jù)自身需要,有目的的進行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熱情。
例如,在對“WPS幻燈片動畫”的教學中,以往采用教師講授法進行傳授知識,通過對知識點進行演示操作,這種教學方式難以突出教學重難點,而知識講授完成后,留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較短,導致學生學不會,學會的同學制作出的作品缺乏創(chuàng)新性。對此,可選用任務驅動法優(yōu)化課堂,首先通過向學生展示做好的作品,充分調動學生對本課學習的積極性,再向學生介紹本節(jié)課需要用到的工具“自定義動畫”,并簡單介紹自定義動畫包含的類型,并為學生發(fā)放任務說明書:對第一張幻燈片中的標題設置進入動畫效果“百葉窗,速度為中速”;對第三張幻燈片中的圖片設置進入動畫效果為“飛入,方向為自左下角”,并對該圖片設置退出動畫效果,效果選擇任意;嘗試對幻燈片中的“保護水資源,人人有責”這段文字添加強調效果,讓字體放大150%;嘗試對幻燈片中“干涸的土地”這張圖片自行設置動作路徑。任務一至任務四存在不同難易程度,有一定基礎的同學可以順利完成任務一、任務二,在此基礎上去探究任務三、任務四,完成所有任務后,提升學生的滿足感,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完成任務一、任務二完成本課基礎知識的學習,利用剩下時間去探索學習任務三和任務四。同時,由于教師對任務三、任務四并沒有指定方式,學生做出的作品反而更加新穎。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的采用任務驅動法,不僅會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同時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體現(xiàn)新課改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
小組合作:強化學習效果
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本身興趣十足,對比信息技術與文化課程,其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的特點是當學生具備某種能力后,便很難再忘記,但需要及時地進行鞏固練習,加以強化。小組合作,可以及時、有效地對舊知識進行復習。
就《美化文檔》一課而言,本課中圍繞對文檔中圖片、文字、段落進行修飾和美化,學生對文字輸入和編輯掌握較好,但對圖片的插入方式方法仍不熟練。因此,在課堂中,首先按知識掌握情況對學生合理分組,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完成本課學習內容后,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如在自選圖形中輸入文字,將標題修改為藝術字,類型自選,并對文檔中的圖片設置版式為四周型,水平居中等。由于是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因此可以通過組內操作熟練的學生帶動操作較不熟練的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不僅讓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學生加深印象,同時也可以讓操作熟練的學生當好小老師,在心理上得到滿足。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合作既能發(fā)揮群體帶來的積極功能,讓學生體會合作的樂趣,同時也可以提高個體參與課堂,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在小組合作中學會包容,學會體諒。
分層教學:實現(xiàn)因材施教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用分層教學法,首先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由于班級授課制很難顧及到每一個學生,因此,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可以更好地讓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一般情況下,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時,首先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進行合理分層。其次,針對不同能力水平學生下發(fā)不同任務要求,如在教學LOGO語言中“彩色世界”一課時,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分別為高層次、中層次以及低層次。由于前面已經(jīng)學習了使用PC LOGO來繪制多邊形,在本節(jié)課中,我們可以通過讓低層次同學學會設置背景顏色和畫筆顏色,并能利用程序繪制出簡單的彩色圖形;中等層次同學可以為其設置任務,如何來繪制多個彩色正多邊形,這里就要求中層次同學思考,當每次畫完圖形后都要讓小烏龜進行旋轉,才能保證繪制多個正多邊形;面對高層次同學,教師可以設置任務,在中層次同學任務基礎上,更改圖形邊線顏色,繪制出萬花筒的圖案,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中有事情要做,有問題要去解決。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分層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針對學生能力,分類設置任務,方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有所得。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洲小學)